李春洪
【摘? ? 要】新課程標準下,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運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適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使用課堂問答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問答中實現(xiàn)知識的學習以及思維能力的拓展。教師通過問答課堂的構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保證了學生高效的語文知識學習質量。本文通過從小學語文問答課堂的教學策略入手,重在說明問答課堂對學生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 問答課堂?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70
教師要通過建造具有開放式的問答課堂,通過開放性的活動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不僅學習到語文知識,同時提升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靈活的問答課堂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課堂分析能力,讓學生在具有靈活性的問答中豐富語言的概括歸納能力,同時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分析賞析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合作性的問答課堂來加強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合作意識,達到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標準。
一、開放性的問答課堂,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水平
在開放性的問答課堂中,學生通過開放性的課堂,對自我的認知以及自我能力有著綜合性的評估,同時也對教學內(nèi)容有著自主的理解。開放性的問題既讓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也保證了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通過開放的課堂提問達到學生思維水平的發(fā)散與提升。[1]
例如,在《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文章通過風、水、動物三個角度來描述大自然的聲音,同時文章中也借助了人格化的手法來描寫,文章中的語句都形象鮮活。教師可以結合文章讓學生來分析,讓學生通過開放性的理解問題來發(fā)散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比如在文中“當微風吹過……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一句中,有的學生會從寫作手法來看,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還有擬人化的寫作手法,描寫了微風和狂風時不同的聲音以及帶給人不同的感官感受。文章借助這些具有人物化的寫作手法,又帶給了讀者怎樣的感受呢?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思考微風吹過什么會讓人覺得聲音輕柔,狂風又是吹到了自然中的什么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威力?教師通過對一句話進行開放性的問答,讓學生在問答中展示自己的思維,讓其他學生進行學習,促進了集體學生思維水平的發(fā)散,拓展了學生看待語文知識的眼光。
二、靈活性的問答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師可以在問答課堂中設計具有靈活性的語文問題,靈活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以及通過對問題的不同層面的深入得到不同的回答,語文問題本身不是具有標準答案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要注重靈活性的提問,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從而得到量變到質變的過程。[2]
例如,在《帶刺的朋友》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課文通過刺猬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中生物給生活所帶來的樂趣,在文章中有一段關于刺猬將紅棗運走的過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這一段內(nèi)容進行靈活性問答。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刺猬的活動過程”,同時讓學生回答“如果用第一人稱來想象你就是這個刺猬,你是怎樣拿走滿地的紅棗的?”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這種靈活性的課堂問答可以讓學生直抒己見,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學生會結合文章中的動詞“爬”“歸攏”“扎”等將主語轉化成“我”來進行復述,還會有學生轉換人物的角度,比如以刺猬看到“我”時的表現(xiàn)。無論學生以怎樣的角度來回答問題,都體現(xiàn)出學生對靈活性的問題有著自己的看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回答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在正確的思維上凝結思想的綜合性,得到一個凝練簡潔的答案。
三、合作性的問答課堂,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性的問答課堂可以巧妙地將學生與教師之間聯(lián)系到一起,既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加強學習的意識,同時也通過師生互動的課堂模式增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借此達到更有效率的語文課堂構建,讓學生在合作性的問答課堂中有效地將情感與學習融合到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由于文章節(jié)選自名著《水滸傳》,篇幅較長,由學生獨立解決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所以教師可以構建一個具有合作性的課堂。比如第一小組來解決第一自然段生字、難字和段落概括,第二小組來解決第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大意等。教師通過分配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并得到答案,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傾聽其他人的答案,通過合作共同完成這篇課文的學習。既增強了學生之間交流以及分享的情感,也提升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感情,還提升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結束語
教師通過開放性的課堂問答既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發(fā)散學生思維的目標。通過設計具有靈活性的問答課堂,讓學生不再單一地對語文知識進行枯燥的背誦,而是自主地進行思考,提升了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同時在合作性的問答課堂中,通過合作加強了師生感情,維持了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中高效地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曹茂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J].南北橋,2017(4):138.
[2]董喆.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教學研究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000(0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