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tài)是什么呢?是眼睛里寫滿了故事,但臉上不見風(fēng)霜。
這話說得有意思,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必定不是因為純潔、天真的個性,而是要經(jīng)歷很多的事、有過很多人生體驗,才能夠堂堂正正地站在這兒,得到別人的尊重。
但你又不能把苦難寫在臉上,我確實見過這類人,一見你就唉聲嘆氣、愁眉不展,天天認(rèn)為誰都跟他過不去,這種渾身都是負(fù)能量的人,須趁早離他遠點兒。如果你有能力,就幫他解開這疙瘩;若沒有能力,你就離他遠點。
當(dāng)一個人出現(xiàn)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用八個字來形容很恰當(dāng)——“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你比我高,我不羨慕你;你比我低,我不嘲笑你。其實我覺得這種狀態(tài)還差一句,叫“不嫉妒誰”。
我們老說羨慕嫉妒恨,羨慕和嫉妒之間還是有點差距,嫉妒非常影響人的人格。古人說過一句話,恨人有笑人無,看別人有了,內(nèi)心恨得要死,看別人沒有就嘲笑人家。自己永遠無法達到最佳的舒適狀態(tài)。
我們這個社會復(fù)雜且豐富,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背景、家庭背景乃至人生經(jīng)歷全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每個人擁有的也都不一樣。
我為什么不在“擁有”二字后面綴一個名詞呢?就是你擁有什么?你擁有物質(zhì)的、精神的、非物質(zhì)的、非精神的,都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比如我,隨便和一個年輕人相比較,我認(rèn)為他比我好,他比我年輕。年輕人可能會說,可是你有錢、有地位還有名氣啊。這些對我、對這年輕人而言,一點兒都不重要。
如果我們真的能做一個置換,拿我目前所擁有的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zhì)上的東西,我愿意換回我的年輕。
我都不說要換回我的20歲、30歲,哪怕是換到我四五十的年歲,我都很高興,因為那時的我處于人生中的最佳狀態(tài)。
我們每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別人的時候,一定不要生嫉妒感。嫉妒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文化,你心里過不去的時候,就到墓地里走一走,看看每個墓碑的碑文,看看每個人的年齡,你會有很多感受。
比如我爹,他在世的時候身體特別好,但是在他72歲那年,生了一場病,迅速就走了,那是我一生中非常沉重的痛啊。距離他離開都已經(jīng)過去20年了,我有時還常常夢見他。
我每年給爹掃墓的時候,看著他的墓碑,心里就想,他為什么不能多享幾年福?但我在巡視那一溜墓碑時,我發(fā)現(xiàn)這里比我爹活得長的人微乎其微,多數(shù)人還沒活到這個歲數(shù)。所以你不僅要認(rèn)知這個社會,還要認(rèn)可這個社會,一個人非常好的狀態(tài),就是還可以自由自在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