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奇
蘇軾雖然以詞出名,但不代表他就不會寫詩。只不過蘇軾畢生致力于改變“詩尊詞卑”的文學格局,所以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創(chuàng)作詞上。
至于蘇軾的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幾首。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都是蘇軾留下的千古名句,我們耳熟能詳。
這兩首詩寫得已經(jīng)夠令人贊嘆了,但要論神奇的話,可能還是比不上蘇軾的另一首詩《題金山寺》,這首詩神奇在哪呢?它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先來看看順著讀的詩文:
潮隨暗浪雪山傾,
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qū)λ麻T松徑小,
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
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
碧峰千點數(shù)鴻輕。
蘇軾慕鎮(zhèn)江金山寺的名氣而來,微醉后賞了一番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經(jīng)典回文詩。《樂府古題要解》解釋:“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p>
蘇軾寫的這種屬于最難的“通體回文”,要求一首詩從末尾那個字按順序往回讀,照樣能成一首新詩,且意思通順。
可以看出,順著讀是“江天破曉”美景:月夜下,江潮涌來陣陣巨浪,浪花拍打到岸邊像是雪山傾倒一般;遠遠的江面上有一葉漁舟,舟上有人正垂釣著水中明月。
江上的橋正對著金山寺大門,寺里的松樹小路十分狹窄;寺門門檻和泉眼相對,石頭上流過的泉水清澈無比。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東方破曉,綿延不絕的江邊綠樹迎來了天明,忽然煥發(fā)生機;天邊云蒸霞蔚,曉日初升,江面上泛著金色波光,晴朗的一天開始了。
我遠遠望去,江面上視野開闊極了,天上的云好像跟江水連在了一起,周圍眾多山峰青翠盈盈,幾只飛鴻輕快地掠了過去。
輕鴻數(shù)點千峰碧,
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
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
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
傾山雪浪暗隨潮。
而反過來讀,就變成了“月夜泛舟”美景:江面上幾只飛鴻掠過,江邊許多山峰圍繞著,翠意盎然。水天一色、水接云,放眼望去,江水無窮無盡。
正值晴好天氣,陽光和云霞把江面也映得紅了,江邊的樹被陽光照著,看起來也格外生機勃勃。
清澈的泉水緩緩流過石上,那泉眼正對著金山寺的門檻,寺內(nèi)有松樹小徑,寺的對面就是江上的橋,一天時間過去了,日落月升,那月光格外皎潔,有漁夫趁著月色明朗出來垂釣,他所在之處離江河邊可以打漁的入口還遠著;忽然,潮水涌起,如同雪浪,帶著傾山之勢卷來。
這是一首內(nèi)容、形式俱佳的寫景詩,在蘇軾筆下,它順著讀、倒著讀意境不一樣,更妙的是時間線也不一樣,完全可以當成兩首詩來賞析。
作為漢文學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回文詩”別出心裁,讀來回環(huán)往復,綿延無盡。
責編:王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