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是一所深圳援疆支教定點學校。來自深圳市的“教育部第二批萬人援疆支教計劃”19名老師在特高從事支教工作?!逗喢餍陆胤绞纷x本》是全年必學的課程,學校層面按照規(guī)定開了課,但是老師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高度、了解深度和重視程度還不夠理想。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以后,新形勢下如何推進地方史課程實施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深圳支教組老師帶領下,特區(qū)高中地方史教學在課程策略、課程實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關鍵詞:援疆支教;地方史;課程;實施;策略
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一所公辦全維吾爾族生源的普通高中,是深圳援疆支教定點學校。來自深圳市的“教育部第二批萬人援疆支教計劃”19名老師在特高從事支教工作。學校層面按照規(guī)定開了地方史課程,但是老師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高度、了解深度和重視程度還不夠理想。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會議召開以后,在深圳支教組老師帶領下,特區(qū)高中地方史教學在課程策略、課程實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課程實施背景與價值
(一)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簡介
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創(chuàng)辦于2015年9月,是喀什市一所公辦全維吾爾族生源的全日制寄宿制普通高中,是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教育集團總校所在地。學?,F有60個教學班,共計在校學生3000人,教室全部配備班班通。現有在編在崗教師272人,目前學校的共有16名歷史專業(yè)背景教師,其中歷史課專任教師9名。地方史老師全校有5名,其中4人為非歷史專業(yè)背景兼職。學校是一所深圳援疆定點學校。截止目前來我校任教的深圳援疆教師共計48名。
(二)響應黨的號召,深圳教師援疆支教
2020年9月召開的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yè)、生態(tài)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新疆未來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為深入貫徹和落實總書記關于教育援疆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援疆教師補充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深圳市近百名一線教師積極響應“萬名教師支教計劃”,于2020年4月奔赴新疆喀什等地從事援疆支教工作。
(三)課程價值
以《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為依據的新疆地方史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通過新疆地方史課程,學生能夠正確認識中國歷史以及新疆地區(qū)歷史,深刻理解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家庭成員,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有利于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目前對有關新疆地方史課程實施策略的研究
國內學術界關于新疆地方史課程策略的研究,已經有了一些成果。但這些成果都過于偏向理論層面,關于新疆地方史的課程實施策略幾乎沒有,而關于如何利用《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上好中等教育階段的新疆地方史課程的研究則尚未發(fā)現。
(一)地方史課程開設情況
新疆地方史課程,特指以《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為依據的新疆地方史課程。《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是面向中學生的新疆地方教材。教材緊緊圍繞著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主脈,著重從政治管轄、民族發(fā)展、文明融合、宗教演變等方面講述新疆地區(qū)的歷史。與部標版《中國歷史》形成有機銜接。
按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部署,《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是全年必學的課程??κ彩刑貐^(qū)高級中學結合學校實際,于2020年9月新學期開始三個年級全部60個教學班的正式授課。
目前高一年級研究性學習和簡明新疆地方史按照單雙周1節(jié)開課,全校各年級各班平均52-54名學生,學生全員學習簡明地方史,人數達到3045名,覆蓋率100%。學校層面按照規(guī)定開了課,但是老師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高度、了解深度和重視程度還不夠理想。
(二)教師與學生情況
目前地方史課程以非專業(yè)老師兼職居多。深圳支教組楊斌副校長是歷史專業(yè)教師,擔任地方史課程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導。根據學情和教學計劃制定教學進度、制作課件,并通過示范課、講座培訓等引領備課團隊開展教學工作。
通過對目前在校的三個年級地方是學習情況進行調研,情況如下:國語基礎和歷史學科基礎薄弱;表達理解能力較差;對高中國語版歷史基礎知識儲備情況更差;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情況和地方史學科基礎更為薄弱;廣大師生對于非高考科目缺乏足夠的重視。一系列因素導致地方史課程的重要性沒有凸顯,課堂效果較差。
三、課程實施總體目標與實施資料準備
(一)總體目標
通過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準確掌握并能夠用五大核心素養(yǎng)正確解釋《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中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田野考察,拉近學生與課本知識的距離;通過課程推進策略和實踐研究,提升新疆地區(qū)廣大師生對于地方史的重視程度。提升一線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和課件制作技巧,提升課堂的觀賞性;通過課堂實踐與反饋,形成可推廣的新疆地方史教學案例;通過課題研究過程,增強廣大師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二)實施資料準備
為保證課程順利實施,備課團隊先后搜集了《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新疆的反恐、去極端斗爭與人權保障》、《新疆的職業(yè)技能教育培訓工作》等三個白皮書、《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簡明新疆地方史》、《好課程是設計出來的》、《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國近現代史》和《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國古代史》等資料,為課程實施做好充分準備。
四、課程實施內容、策略、主要過程
(一)核心素養(yǎng)解讀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唯物史觀是諸素養(yǎng)得以達成的理論保證,屬于核心理論;時空觀念是諸素養(yǎng)中學科本質的體現,屬于核心思維;史料實證是諸素養(yǎng)得以達成的必要途徑,屬于核心方法;歷史解釋是諸素養(yǎng)中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要求,屬于核心能力;家國情懷是諸素養(yǎng)中價值追求的目標,屬于核心價值觀。通過諸素養(yǎng)的培育,達到立德樹人的要求。
(二)課程實施主要策略
1.以教材為基本抓手,詳細分析教材基本體例和結構。利用國家行政區(qū)劃地圖、地形圖和各種專業(yè)地圖結合,立足“文化潤疆”的大格局,進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浸潤,用課堂主陣地宣講愛國主義、培育和浸潤學生國家認同觀念。
2.以《簡明新疆地方史》為基本參考,以此文字對課堂講解和補充。
3.按照2017版國家歷史課標和簡明史讀本內容為基本依托,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和開發(fā)課程資源。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嚴格按照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7月21日發(fā)表的《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的基本觀點和基本史實進行甄別篩選。
4.利用節(jié)假日,課題組成員分組進行田野考察,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喀什、和田、庫車、吐魯番、輪臺等新疆地區(qū)豐富的文物遺址遺跡作為課程資源,獲取一手史料,對課堂形成有益的補充。
5.集體備課,手把手對本地老師的專業(yè)化操作進行培訓,教會老師“會教”,培養(yǎng)人人會做課程設計的教師隊伍。通過課程實施,本地教師隊伍凸顯出三個特質:帶不走的師資隊伍;穩(wěn)定的地方史師資隊伍;擁有歷史核心素養(yǎng)和扎實專業(yè)素養(yǎng)的地方史師資隊伍。
6.發(fā)揮深圳支教組教師的優(yōu)勢資源,充分利用支教組楊斌副校長后方名師工作室的團隊優(yōu)勢。發(fā)動后方工作室優(yōu)秀成員,與喀什工作室成員組建集團軍。采用“一對一”、“微備課組”等靈活形式,以公開課、示范課、同課異構教學設計、線上教研活動等平臺,促進地方史課程師資水準和課程設計的專業(yè)化建構。
(三)課程實施主要過程
1.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重點學習唯物史觀等五大核心素養(yǎng),熟知“課程內容”中有關中國史方面的教學要求。
2.組織團隊認真學習《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課標解讀《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做到能夠正確把握政治方向,在此基礎上用五大核心素養(yǎng)解釋教材的相關內容。
3.田野考察,收集素材。提升課件制作技巧,設計相關課例。
4.撰寫教學設計。
5.課堂實踐與反饋。
五、課程實施的重點、關鍵問題和創(chuàng)新之處
(一)實施重點
提升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本校教師的地方史課堂教學能力,改善課堂教學質量,使地方史教學能夠從深圳援疆教師為主教學模式轉變?yōu)楸拘=處煹淖灾鹘虒W模式。
(二)關鍵問題
提升喀什市特區(qū)高級中學本校教師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五大核心素養(yǎng)的解讀能力、課程設計能力以及課件制作水平。
(三)主要創(chuàng)新之處
《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教學屬于非高考科目,暫時還沒有引起廣大師生的重視。而且也沒有這門課程設計相關的課題研究,以及可以作為日常教學參考的教學案例。展開實施策略的探索填補了實踐層面不足,屬于創(chuàng)新之處。
六、課程實施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方法
(一)文獻分析法
通過查閱文獻對地方史教學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進行梳理總結,撰寫文獻綜述。同時對國家有關地方史課程的大政方針進行理論學習,仔細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
(二)課堂觀察法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觀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獲得學生對課程的直觀反饋。同時,借助一定的技術設備如手機、錄像機等,全面、細致地觀察和記錄課堂。對于課堂觀察反饋,通過及時復盤和反思,不斷對教學設計進行迭代,優(yōu)化出更符合教學實際的課程方案。
(三)田野考察法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備課團隊老師利用節(jié)假日時間,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帶領喀什特高學生收集地方史素材,拉近課堂與現實的距離,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更多時候通過各自的資源,利用線上視頻會議和網絡傳輸的方式,獲取遺址遺跡的相關素材,保證課堂的鮮活度。
地方史策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距離每位老師都能進行課程設計,都能高標準拿出優(yōu)秀的課例,還有一定距離。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
[2]《簡明新疆地方史讀本》,新疆:新疆教育出版社,2020年5月。
[3]《簡明新疆地方史》,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
[4]習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20年9月。
[5]何成剛主編.《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設計(中國古代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4月。
[6]曹志學.《地方歷史文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發(fā)應用——以新疆為例》,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畢業(yè)論文。
[7]金才兵、陳敬.《好課程是設計出來的》,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年07月。
[8]趙萬杰.《〈新疆地方史〉教學新探》,《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9]錢放.《談地方史、民族史與中學歷史教學的關系——中學〈新疆地方史〉教學中的幾個基本問題》,《課程·教材·教法》,1994年第1期。
[10]謝貴平、張礫.《試論新疆青少年新疆地方史教育》,《塔里木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