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文物凝結著烈士不懈奮斗的光榮歷史,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讓熠熠閃光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延續(xù)和傳承下去。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者猶如文物醫(yī)生,用自身的專業(yè)技術挽救瀕危的文物,保護革命文物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努力成為重知識、敢創(chuàng)新、善技藝的大國工匠,為革命文物保護工作貢獻力量是文保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責任擔當。
關鍵詞:革命文物;保護修復;工匠精神
江竹筠的托孤遺書飽含對后代的深切厚愛與殷切希望、藍蒂裕的《示兒》展現(xiàn)出革命“耕荒者”的英勇無畏和奉獻精神、許曉軒給妻子的信平淡質樸卻飽含深情……一封封烈士家書是珍貴的革命文物,共產黨人在家書中的信仰袒露與殷切叮嚀,讀來感人肺腑、令人淚目。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是革命精神的物質載體,記錄著革命先烈為理想信念奮斗的故事,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yǎng)。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革命文物,使文物價值歷久彌新,讓文物“活下去”進而更好地“活起來”,需要用匠心呵護革命文物。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保存了紅巖英烈留下的書信、衣服、日記等珍貴遺物,藏品共計十萬余件,其中文物八千余件,大部分為紙質、紡織品類革命文物,這些文物是學習紅巖革命先烈崇高精神信仰、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革命文物承載著烈士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展現(xiàn)著歷久彌堅的初心使命,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寶貴資源,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物質基礎,保護革命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革命文物種類較多、材質復雜,給保護修復工作增加了難度。紙質、紡織品類革命文物屬于有機質文物,質地十分脆弱,易受環(huán)境影響。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物易出現(xiàn)酸化、污漬、殘缺等多種病害,有的甚至瀕臨消亡,亟需保護修復。為了抑制、消除文物病害,延長文物壽命,突出文物價值,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一直致力于文物保護修復工作。2018年7月首個專門針對革命文物的中央政策文件——《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發(fā)布,對保護革命文物提出明確要求,體現(xiàn)了新時代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
用匠心呵護革命文物,要在積累專業(yè)知識上下功夫。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是保證革命文物修復質量的基礎,保護修復工作涉及的知識門類多、范圍廣,既需要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也涵蓋自然科學、現(xiàn)代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修復革命文物是一項科學且嚴謹?shù)墓ぷ?,一方面要遵循文物保護修復的原則,根據(jù)文物的特點,靈活運用多學科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對文物進行精準的修復;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學的流程實施修復,編制文物修復方案,做好修復項目的申報、實施及結項工作。革命文物承載了革命先烈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彰顯著歷久彌新的初心使命,文物修復的過程同時也是用心學習思考領悟革命精神的過程。文物無言,歷史有聲,修復工作需要不斷學習積累文史知識,這樣才能在修復中感悟歷史、提升自我。文物保護工作者需不斷加深專業(yè)知識儲備,并且在保護修復工作中靈活運用,有專業(yè)知識作為科學指導,革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才能朝著效率更高、質量更優(yōu)方向不斷發(fā)展。
用匠心呵護革命文物,要在堅持創(chuàng)新上謀突破。創(chuàng)新是引領發(fā)展的源動力,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修復方法與技藝,以紙質革命文物修復為例,從傳統(tǒng)古籍修復到新型絲網加固,從貼折條到紙漿修補,將傳統(tǒng)修復方法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是創(chuàng)新修復方法的一個切入點,大膽創(chuàng)新、小心論證,從而使修復方法更加科學高效。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修復材料,遵循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修復材料不僅可以抑制或消除文物病害,還應具有可再處理性,這樣才能使文物修復具有可逆性、確保文物安全。例如無水納米氧化鎂脫酸液可以有效調節(jié)酸化紙質文物的pH值,使其保持弱堿性狀態(tài),更加有利于文物的保存,同時有機溶劑揮發(fā)快,不會對文物造成傷害。使用現(xiàn)代檢測技術對文物病害、材質、工藝等進行精確分析,再根據(jù)檢測結果選擇合適的修復材料、方法對文物本體進行保護,使得修復工作更具科學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革命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打下創(chuàng)新基礎,未來的工作定會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解決當前遇到的難題。
用匠心呵護革命文物,要在發(fā)揚工匠精神上求實效。革命文物修復是一項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修復文物猶如勾勒精致的工筆畫,需全身心投入。只有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才能讓革命文物重現(xiàn)風采。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古鐘表修復師王津,作為故宮鐘表修復的第三代傳人,四十年如一日,修復了三百多件古鐘表,成為中國文物工匠的極致典型。不論是在修復每一件古鐘表時的全情投入,還是窮盡一生躬耕一件事,他懷有的匠心、展現(xiàn)的工匠精神,都值得每一位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學習。每種類型的文物在修復過程中都會遇到難題或瓶頸,例如烈士讀過的書籍因保存環(huán)境的影響,易出現(xiàn)動物損害、微生物損害等病害,修復難度大。攻克難關并非易事,是對文物修復者身心的雙重考驗,只有堅定執(zhí)一事、終一生的信念,付諸專一行、精一行的努力,才能克服修復過程中的困難,成就工一技、匠一心的品質。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內涵,在革命文物修復中涵養(yǎng)工匠精神,不斷譜寫革命文物修復新篇章。
百年歷史激蕩,文物見證榮光。革命文物承載著先烈崇高的信仰理想,是珍貴的歷史記憶、寶貴的紅色資源。革命文物保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作,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回歸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者本身,不斷積累專業(yè)知識、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發(fā)揚工匠精神是文保人的初心使命。革命文物修復的過程是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感受先烈信仰的力量并為之震撼,看似枯燥的保護修復工作實則意義非凡,用匠心呵護革命文物,讓文物在時光的賽道上走得更遠、讓個人價值得以彰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2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紅巖英烈:11·27殉難烈士永垂不朽[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
3厲華.來自歌樂山的報告[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
4陳雪良.圖書館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紙張的酸化脆化[J].北京圖書館,1987(4):44-47.
5冷靜.談檔案紙張酸化的處理[J].山西檔案,2002(6):23-24.
6王蕙貞.文物保護學[M].文物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李慧(1993—),女,2016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專業(yè)為文物保護技術,文博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紙質和紡織品文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