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欣
1 研究意義和研究目的
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的培養(yǎng)是我國競技游泳發(fā)展的基礎,而青少年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黃金時期,日常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運動員個人的身體素質和比賽成績影響深遠。運動的動力來源于肌肉活動,不同的運動過程中重點運用的肌肉部位和強度要求不同。競技游泳有四種泳姿,不同泳姿側重的強化部位不同。相關研究表明,運動員在游泳過程中約85%左右的動力由上肢運動提供。
2 肌電研究實驗
研究對象:10名青少年游泳運動員(男女各5名),平均年齡16±2歲。
觀測部位:根據(jù)蝶泳劃臂技術動作特點,本研究選取橈側腕屈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斜方肌、胸大肌及背闊肌共6個部位作為觀察部位,觀察水槽控制速度遞增過程中肌肉貢獻率的變化情況;
試驗條件:水槽水溫為26.5℃,水流速度按1.1m/s、1.2m/s、1.3m/s遞增;不同水流速度下,在指定位置完成10-15次完整蝶泳動作;不同速度間休息15分鐘;肌電信號應用Myon雙極8通道無線水下表面肌電信號采集系統(tǒng)進行記錄,肌電采樣頻率為2000Hz;電極片貼放于身體左側部位;攝像機拍攝頻率為25Hz。
實驗準備:首先,對實驗部位的皮膚進行相應處理,再將防水電極片分別貼在相應肌肉肌腹;然后,連接并固定好肌電傳感器;最后,用防水貼膜進一步固定傳感器并做加強防水處理。檢查肌電信號正常后開始測試。
實驗記錄:在水槽觀察窗左側采用固定攝像機拍攝運動員正側面的運動視頻,記錄運動員的游動技術動作,視頻與肌電采用外同步方式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同步。
數(shù)據(jù)處理:收集、整理相關數(shù)據(jù)后,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過濾、校正;
實驗分析:劃分不同運動階段,計算不同肌肉各階段的積分肌電值。
3 研究成果和實驗分析
根據(jù)蝶泳的運動特點,將整個運動過程分為入水、抱水、推水和移臂四個階段。不同階段動作結構不同,不同階段在不同水流速度中肌肉激活程度不同。
整體而言,斜方肌和肱三頭肌肉貢獻率占主力,橈側腕屈肌的貢獻率與其他肌肉相比都很低。
相同水流速度,不同階段肌肉貢獻率情況不同。入水階段,肌肉貢獻率最大為斜方肌,其次為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肌肉貢獻率分別為29.42%、20.15%和14.56%;抱水階段,肌肉貢獻率最大為肱三頭肌,其次為胸大肌和肱二頭肌,其肌肉貢獻率分別為27.66%、22.88%和20.57%;推水階段,肌肉貢獻率最大為斜方肌,其次為肱三頭肌和背闊肌,其肌肉貢獻率分別為33.81%、30.62%和16.41%;移臂階段,斜方肌的肌肉貢獻率最高,達55.56%。
相同運動階段,不同部位肌肉貢獻率隨水流速度變化趨勢不同。入水階段,肱二頭肌和斜方肌的肌肉貢獻率隨著水流速度的增加,先升后降,肱三頭肌則先降后升。抱水階段,肱三頭肌和胸大肌的肌肉貢獻率隨水流速度而升高,而肱二頭肌則整體呈下降趨勢。
相同運動階段,不同部位肌肉貢獻率隨水流速度變化程度也不同。1.1m/s速度運動時,斜方肌、肱三頭肌、肱二頭肌、背闊肌、胸大肌及橈側腕屈肌的肌肉貢獻率分別為28.48%、24.53%、15.55%、10.90%、10.05%、6.95%,當水流速度增至1.2m/s時,背闊肌和橈側腕屈肌的貢獻率小幅度增加,其他肌肉貢獻率則減小。速度增至1.3m/s時,胸大肌和肱三頭肌持續(xù)升高至12.57%和26.62%。
水流速度增加過程中,貢獻率最高的肌肉始終為斜方肌,其次是肱三頭肌。整體來看,斜方肌和肱二頭肌的肌肉貢獻率隨速度升高而持續(xù)下降,背闊肌和橈側腕屈肌的肌肉貢獻率先升后降,胸大肌和肱三頭肌的肌肉貢獻率先降后升。
斜方肌和肱三頭肌是蝶泳的主要動力肌肉,因此,蝶泳運動員的訓練中需優(yōu)先保證斜方肌和肱三頭肌的訓練強度,以確?;镜膭恿χ巍kS著速度增加,運動員維持速度所需動力需求增大,肌肉的活動增強,肱三頭肌的肌肉貢獻率先降后升,斜方肌的肌肉貢獻率隨速度升高而持續(xù)下降,這與運中肌肉功能的需求一致。當速度增加時,運動員在游泳時的動作結構發(fā)生一定變化:抱水和推水過程加快,可能導致推水階段主要的工作肌肉活動時間縮短,肌肉的積分肌電值減少,因此肱二頭肌和背闊肌的肌肉貢獻比例反而下降。因此,蝶泳運動員的訓練中需更加強化胸大肌和肱三頭肌,以更好地適應流速的變化。
(作者單位:上饒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