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要:作為人類的主要生活空間,住宅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活,關系到居住者的生理需求以及健康需求。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空間的需求以及功能性要求也逐漸提高,具有健康居住理念的適應性空間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居住者的青睞和認可。所謂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就是以居住者的生活需求為基礎,將健康住宅理念與空間適應性設計融合到一起,以提升住宅品質,從而使其更適于人們居住生活。
關鍵詞:居住空間;健康住宅;適應性設計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居住環(huán)境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在經歷了簡單、實用、小康等室內裝修階段之后,居住空間開始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一方面,居住者要求住宅要符合健康住宅理念,以確保自身身體素質;另一方面,要求居住設計要滿足適應性的設計理念,要能夠為人們生活帶來最大限度的便利。鑒于此,本文將從不同的方面對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進行分析論述,希望能夠更好地滿足人類居住要求。
1 適應物理環(huán)境健康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方法
基于物理環(huán)境健康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改善室內光環(huán)境。光是室內設計師首要考慮要素,其不僅對室內空間有一定的造型作用,而且光線自身也有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其直接關系到住宅設計效果,同時也深深地影響到了人們的身心健康。首先,可以利用建筑構件來引進自然光,以滿足人們對光的本能的生理需求和心理依賴。如可以拓寬窗戶的面積來引進更多的自然光,或是利用可移動的雨棚來獲取自然光,有條件的住宅甚至可以運用天窗來引入自然光,以充分利用自然光資源,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其次,要合理配置光源,確保各功能空間的適應性。如玄關位于室內與室外的銜接處,其一般不會設置在窗戶附近,因此其需要借助燈光來照明,以營造出一種明朗、溫暖的家庭氛圍。起居室作為家庭成員的主要活動中心以及待客中心,要求光線充足、明亮,一般選用頂部吊燈,或是在周圍加設一些射燈,其光源種類則要根據整體的裝修風格以及家具擺放來選擇。臥室作為休息睡覺的地方,光線不宜過強,可采用一些柔和的燈光,這樣更有利于睡眠。其二,改善室內熱環(huán)境。室內熱環(huán)境包括室內溫度、濕度、氣流以及環(huán)境輻射熱等方面的內容,對于室內熱環(huán)境的改善是改善人們居住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其與人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首先,對于建筑南向特征,可以安裝窗簾或是百葉窗來將設太陽輻射,將過多的熱量阻止在室外,降低室溫;或是利用南向窗戶來吸納陽光,提高室內溫度。甚至,可以在南向位置設置“日光浴室”的組合,并配以遮陽窗簾以及排風設備,從而實現(xiàn)冬暖夏涼的目的。其次,可利用綠色植物來改善室內熱環(huán)境,植物能夠有效遮擋陽光,能夠吸收熱輻射,能夠凈化空氣,因此可以在陽臺內外安裝花藤或是花架,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能夠有效調節(jié)室內熱環(huán)境。
2 適應生理需求健康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方法
首先,要理性布置功能分區(qū)。居住空間的功能區(qū)分要根據不同的使用對象、使用功能、使用性質以及使用時間進行理性的劃分和布置,以盡可能減少不同功能區(qū)之間的干擾、最大限度地方便人們的生活,從而滿足家人的生健康需求。一般而言,家庭住宅空間常劃分為公共區(qū)域、私密區(qū)域以及輔助區(qū)域這幾大分區(qū)。其中,客廳、餐廳以及廚房等屬于公共區(qū)域;臥室、書房、衛(wèi)生間等屬于私密區(qū)域。公共區(qū)域的設置要設置在室內與交通聯(lián)系最為密切的地方,私密區(qū)域則要設置在較為隱蔽的位置。如廚房應設置在室內入口處,既避免了與其他空間的交叉,又避免了室內環(huán)境污染;餐廳則要與廚房緊密連接,以確保用餐方便。再如,起居室一般直接與玄關相接,既方便待客,又不影響家庭其他活動。臥室的設置則要嚴格與會客室、餐廳等公共區(qū)域分開,要互不干擾。其次,合理組織功能區(qū)間尺度。住宅空間要具備合理的尺度和比例,這樣才能夠營造出一種舒適、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功能面積過大不僅會浪費較多的空間資源,還會降低家的溫馨度,而過于狹隘的功能面積則容易產生一種壓抑感,不利于家庭活動的開展。合理的空間功能面積要將設備、家具以及人體等多方面影響因素有效結合在一起,根據不同的需求來組織不同的空間尺度。一般而言,房屋都具有較高的利用率,只要合理組織功能區(qū)間尺度,不足九十平的房間也能夠布置成三室雙衛(wèi)。
3 適應心理感受健康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的方法
首先,要合理選用色彩。色彩能夠直接影響到人們心理狀態(tài),它是人們感知居住環(huán)境最明顯的部分,不同的色彩可以營造出不同風格的居住空間。因此,設計師要根據不同的居住群體選擇不同的裝飾色彩,以創(chuàng)造出最具適應性的人性化的室內環(huán)境。起居室的色彩顏色不能太深,可將深色調與基調進行相協(xié)調;臥室適合采用較為溫暖、寧靜的顏色,要避免鮮艷、明亮的刺激性的色彩;餐廳則要選擇暖色調,這樣才能夠提升用餐者的食欲等。其次,色彩運用要符合精祌功能的需求。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性能和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可在一定程度上調整空間尺度、比例、分割、滲透空間,增強空間適應性、彌補空間的不足。例如,居住空間過高時,可用近感色,減輕空礦感,提高親切感;墻面過大時,宜采用收縮色,減弱荒涼感,提升親和度。
4 結束語
總之,住宅設計是不斷向前發(fā)展進步的,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也是永無無止境的,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受眾市場,其主要目的是要將人類居住空間引入到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軌道上來,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需求,盡可能提升人們的居住質量。雖然本文對此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論述,但仍不夠全面和深入,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以更好地完善基于健康住宅理念的居住空間適應性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辛藝峰.中國室內環(huán)境設計的現(xiàn)代演繹與未來取向[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10,(4).
[2]齊彥波.徐飛鵬.住宅空間適應性設計研究及實踐[J].山西建筑,2007,(10).
[3]王輝,陳義想,彭微強.靈活空間住宅設計探討[J].江西建材,2005,(2).
[4]仲繼壽.健康住宅的研究理念與技術體系[J].建筑學報,2003,(11).
武漢市規(guī)劃設計有限公司 4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