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亮
數感指人對數字的敏感程度和反應,這是一種主動能力,類似于直覺,同時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能力。學生如果掌握了數感,就能很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并進行數字計算,進而有效地提升綜合數學能力,對培養(yǎng)數學思維也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yǎng)數感的意義
很多數學問題都與現實生活有密切的關系,生活中涉及的距離、溫度、數量、價格等都包含數學。如果學生能增強對數字的敏感度,就能更好地認識現實生活。例如,500個水果,學生會覺得很多;5000米高的山,學生會覺得很高;38℃的天氣,學生會覺得很熱等。
培養(yǎng)數感時遇到的問題
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量不足,有的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對數字的理解上或計算能力上。一部分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重要性,但在教學中未與生活建立良好聯系,導致學生逐漸對數學失去興趣,進而影響了數感的培養(yǎng)效果。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培養(yǎng)方法
第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口算能力。教師要創(chuàng)設和應用生活化教學情境,讓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形成緊密聯系,讓生活作為數學知識教學的背景,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聯想到實際生活,從而提高對數學的理解能力。教師一方面要將數學問題設置在生活的背景下,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數學問題。在生活化教學情境中,教師需注重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數字有一個切實的感受。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一共有29個蘋果,一個籃子只能裝4個蘋果,請問至少需要多少個籃子才能裝下蘋果?”這個問題能檢驗學生對二年級上冊中學的《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的知識學得是否扎實,之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得出“29÷4=7……1”的結果。教師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大膽地口算,最終得出“需要8個籃子”的答案。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答案應該是7個籃子,而忽略了剩下的一個蘋果,這時教師要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明白,在計算數學題的基礎上需與實際相結合,通過生活中一些基礎知識的輔助得出答案。這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傊處熜枰趯嶋H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提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現實生活情境,為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理解數字的意義。部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覺得數字較為抽象、枯燥,對數學的學習失去興趣。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視角觀察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對自己的重要性。在復習引入新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一些與學生實際生活、學習相關的例子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的這種欲望轉化成為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分數的認識》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動手平均分10個蘋果或者20塊橡皮。學生在已經理解“平均”概念的基礎上,會產生如“幾種分法、平均成幾份、一份占整體多少”等的問題。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體驗解題的過程,同時也能意識到平均分不僅可以是平均分一個物體,還可以平均分幾個相同的物體,這樣學生就可以理解一些數量單位,并且也可以將其聯系實際生活,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對于分數的認識,在提高數感的基礎上提高概括能力。
第三,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數感。在學生有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后,教師應將這些問題與生活相結合,設計一些開放的數學題目,盡可能讓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樂在其中。例如,在教學《認識方向》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為自己居住的區(qū)域設置一條合理的快遞投送路線;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解決停車問題,讓其學會最大化地發(fā)揮空間。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豐富對數字的認知。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對小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數字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字的敏感度和反應能力。學生通過數感,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有效提升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數學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同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