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蓉
自然稟賦優(yōu)越、文化底蘊深厚、經(jīng)濟發(fā)達、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常熟,素有“世上湖山、江南福地”的美譽,也是江南水鄉(xiāng)極具代表性的城市。歷經(jīng)千年滄桑,常熟至今基本保留著明清城市風格,城河環(huán)繞,小橋流水,粉墻黛瓦,曲折幽深巷弄間依舊傳遞著江南獨有的美好。
依托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在創(chuàng)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爭創(chuàng)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全力打造“四色”精品美游的實踐中,常熟正借助一系列文體旅融合創(chuàng)新的大膽嘗試,把文化轉(zhuǎn)變?yōu)樘嵘鞘衅焚|(zhì)的動力,繪就江南畫卷上最風雅的一筆。
千年古城,
禮樂化民道啟東南的獨特魅力
作為吳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常熟擁有三千年文明史、一千七百年建城史,并于198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歷史厚度與蘇州古城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常熟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顧玉芬眼中,常熟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其歷史文化底蘊之深厚。
談到常熟文化特質(zhì)與常熟人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顧玉芬說:“常熟有歷史上最好的學生——言子,他不僅學習孔子的思想,而且身體力行,道啟東南,直到今天江南地區(qū)還有很多紀念他的地方,比如上海的奉賢區(qū),就是關(guān)于言子開啟江南文化的圣人之為?!?/p>
“常熟還有歷史上最好的老師——翁同龢,兩朝帝師為后人留下了‘綿世澤莫如為善,振家聲還是讀書’的傳世警句。因此,常熟崇文重教的氛圍之濃厚,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重視教育、熱愛文化是常熟人的普遍觀念。”
值得一提的是,自唐代至清末,常熟還出了8名狀元、10名宰相、486名進士,當代常熟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就有25人,是當之無愧的“狀元之鄉(xiāng)”“院士之鄉(xiāng)”。
與厚重歷史文化一脈相承又將其表現(xiàn)到極致的,就是常熟的藏書流派。明代后期,常熟成為中國私家藏書中心地,如今常熟現(xiàn)存藏書樓共三十多座,其中瞿氏鐵琴銅劍樓,是晚清全國四大藏書樓之翹楚,總藏書量達十萬余卷。解放以后,第五代藏書樓主把藏書全部無償捐獻給了國家,現(xiàn)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部有四分之一的藏量來自鐵琴銅劍樓,義舉之中,足見文人氣量。
正是這份深厚的文化底蘊潤澤了常熟這方土地,融入常熟人的骨血,在時光流轉(zhuǎn)中,依然生生不息,并凝聚成為常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助推力,造就了當代常熟的獨特魅力。
美麗常熟,
一城山水一城風范的文旅樣本
常熟是江南地區(qū)少有的山水城融為一體的城市,虞山、尚湖俯拾皆是文人辭章和塵煙往事。泰伯奔吳,奠定了吳地基業(yè);言子傳道,開啟了江南文脈;昭明太子在這里編《文選》;草圣張旭在這里任太尉;黃公望、錢謙益、王石谷……名人輩出。
常熟不僅形成了虞山文化流派,更成就為江南文脈的源頭。依托著這份文化底蘊,常熟在創(chuàng)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爭創(chuàng)全域旅游示范區(qū)的過程中,將旅游與文化有機地結(jié)合了起來。
顧玉芬表示,現(xiàn)代社會,游人們踏足遠方旅游,在常熟可以與詩意的江南文化不期而遇。常熟是“詩和遠方的結(jié)合體”,這里的沉浸式文化旅游體驗,可以走向“遠方”,旅游也會更有“詩意”。
“怎么樣讓古城活起來,讓文物會說話,這是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常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歷史人文資源和特色產(chǎn)業(yè)資源,未來我們將通過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把這些資源串聯(lián)整合起來,做到整體盤活,打造‘精品美游’,推動全域旅游發(fā)展,讓常熟滿足所有人對旅游的期待?!?/p>
“后疫情時代,面對新常態(tài)下的新要求,常熟將持續(xù)推動旅游業(yè)的跨界發(fā)展、融合發(fā)展和全覆蓋發(fā)展。”比如立足常熟特有的資源優(yōu)勢,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產(chǎn)業(yè)相互融合,積極打造“紅色沙家浜、綠色山水人文、藍色運動美城和彩色江南風光”四大文體旅產(chǎn)品生態(tài),推進全域旅游發(fā)展,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qū)。
琴川綿長,
翹楚天下光大弘遠的文化流派
明人沈玄有詩《過海虞》:“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边@句詩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常熟城依山而建,數(shù)條溪水穿流其中的特點。
溪流水,便是“琴川”之“七弦”,由虞山的山水匯聚而成,分成七條支流,流向城東的琴川河,“若古代也能有航拍,彼時的海虞城看起來應該是一把七弦古琴的樣子”。
顧玉芬說,雖然這“七弦”早在宋代就多數(shù)淤積不通了,但如今的道路走向依舊被打上了河道脈絡的烙印,這一城的詩情畫意,也留駐在了常熟人的血液里。
在常熟蔚然成風的虞山雅集,是中國古代五大雅集之一的文人雅集,無數(shù)文人墨客慕名而來,逐漸形成了在江南文化中獨樹一幟的虞山流派,其“詩、書、琴、畫、印”方面的藝術(shù)成就和審美趣味,對常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虞山流派,是嚴天池“清微淡遠,博大和平”的琴音,是王石谷采自虞山那一抹蒼茫渾厚的赭石,是“東南文宗”錢謙益詩里行間的清辭妙句,是林皋鐵筆下的曠達境界。其中所含的藝術(shù)記憶和審美情趣,如同自虞山流淌而下的琴川河,流進了常熟人的生活,成為常熟故事中無可替代的精神地標。
“常熟人對于詩書琴畫的喜愛是刻在骨子里的,常熟的男女老少掌握一兩個才藝是非常普遍的,我們不僅擁有自己的書畫院,其中,中國書協(xié)會員多達51人,這在一個縣級市是很不可思議的,由此可見常熟書畫的實力。”作為中國古琴之鄉(xiāng),常熟成立了全國首個古琴琴社——虞山琴社。江南著名藏書家趙用賢的故居“脈望館”,如今正是虞山派古琴藝術(shù)館的所在地。
“多年來,常熟致力于傳承江南優(yōu)秀文化,創(chuàng)新文體旅融合發(fā)展,舉辦了十屆江南文化節(jié),八屆古琴藝術(shù)節(jié),三十屆尚湖牡丹花會。如今的常熟,處處能聽到琴聲,是一個真正‘禮樂化民’的江南烏托邦?!?/p>
江南福地,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理想之城
常熟是一座既有文化底蘊,又充滿煙火氣的城市。
顧玉芬舉例說,歌曲《常來常熟》中有一句是這樣唱的:“一杯茶一碗面,打開一個清晨,打開每個人的笑臉?!边@是常熟市民生活的完美寫照——不是烈酒也不是咖啡,而是一杯清茶,平淡卻悠遠,沒有濃烈,細細如水,可樂終身。
“一杯茶”是虞山綠茶,自乾隆年間南門外后壇街開出“長興”以來,不知常熟大大小小的茶館里發(fā)生了多少精彩的故事。而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就是沙家浜里阿慶嫂于茶館中智斗刁德一的故事。足見常熟之“?!辈⒉皇翘焐系粝聛淼?,而是靠常熟人用勤勞和智慧造就的。
顧玉芬認為,常熟人勤勞、好學、善良、積極,常熟人愛喝茶,因為茶讓人清醒,在常熟茶館,那些你看似在喝茶聊天的人,實則可能是在談生意的小老板??梢哉f,常熟人的工作和生活是由虞山綠茶開啟的。
“一碗面”是常熟特色的蕈油面,談到吃,每個常熟人都是如數(shù)家珍,興福寺的特色蕈油面、王四酒家讓宋氏三姐妹稱贊的叫花雞、變化萬千的蒸菜,各類白案點心和時令江鮮更是不勝枚舉,翁同龢紀念館附近,復原版的翁府家宴即將亮相,屆時可以體味到這位“老常熟”在廟堂之下,對生活的熱愛。
除了翁府家宴,那些隱藏時光中的有形的無形的歷史遺產(chǎn),也正在“活過來”,持續(xù)增加的各類市民圖書館和公共健身設施,正讓常熟人的生活越來越有滋有味。
“我們歡迎大家來常熟,做幾天常熟人,從‘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地感受常熟生活,感受常熟之美、江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