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馨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思,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案呱搅魉鲋簟边@一佳話傳世已久,知音之貴,貴在難得。
劉勰有云:“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痹谥袊诺涿缹W中,如有幾人可互稱“知音”,即可說是情投意合、心意相通,是世間極美之事。那么,到底如何可以成為“知音”,刪拔大要,大體可分為三類:通音律、會鑒賞及互曉。
就藝術(shù)作品言,“知音”之所以可貴,其因眾多,劉彥和究其根本,就得以“文人相輕”“貴古賤今”“崇己抑人”“信偽迷真”“知多偏好”。
一、何謂知音
遇到心意相通、志同道合之人時,互稱“知音”,表示給予對方極大的認可與贊美。誠然,知音之意并非僅止于此,其內(nèi)涵眾多。
(一)通音律
在古時,“知音”一詞有指人通曉音樂律制與樂理知識之意。《禮記·樂記》有云:“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敝篮纹魑锇l(fā)聲是人相互結(jié)識的基礎(chǔ),若是不知音律,則不能稱之為“知音”。在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人編著的《太平御覽》卷五八一中,引了漢代桓譚《新論》一句:“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為知音?!笨梢?,“知音”也成為一種標準,來判斷喜愛音樂之人的通曲量達到千數(shù)之上。千數(shù)之上可謂“知音”。宋代周邦彥《意難忘·中呂美詠·雜賦》一詞中道:“知音見說無雙,解移宮換羽,未怕周郎?!敝軓┌蠲枋鲎约号c一歌妓交往,在詩中訴說對其喜愛,不僅美貌吸引作者,其音樂才藝更是精湛,遂用“知音”。馮夢龍在《醒世恒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中寫道:“僖宗皇帝,妙選天下知音女子,入宮供奉?!边@“知音”女子名叫薛瓊瓊,是一揚州歌妓,獨得唐代第一箏手郝善素指法。薛瓊瓊與黃生最相契厚,卻被揚州刺史進獻給僖宗皇帝。這一卷的故事便由黃生思慕揚州歌妓薛瓊瓊得以展開。可見,“知音”一詞確有湛通音律一意。懂音樂、通音律者,可謂“知音”。
(二)會鑒賞
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就文章中達成“知音”提出見解。其認為“知音”是文學鑒賞活動中所能成的一種水準,能夠分辨文章的優(yōu)劣,通過文章知會作者的情思,可謂“知音”?!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辭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成為“知音”,知作者內(nèi)心所思是其根本,心思敏銳是首要,曰:“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之形無不分,心敏則無理不達?!彪S后,需要大量的閱讀方能“慧眼識珠”。這就需要閱讀文章之人:“圓照之象,務(wù)先博觀。閱喬岳以形培樓,酌滄波以喻畎澮。”鑒賞文章時,也不能因一己之好衡量其優(yōu)劣,要“無私于輕重,不偏于憎愛,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辭如鏡矣?!逼浯危蔀椤爸簟币^文章情理,觀情理則有其標準,劉勰稱其為“標六觀”?!耙挥^位體”,所謂“位體”誠則指全文體裁,《文心雕龍》文體部分論述二十幾種文章體裁,如“辨騷”“明詩”“樂府”等等。“位體”有不同的功能職責,不同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相適應的文體來表達,而不同文體又各有自己特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要求,文章內(nèi)容與風格須一致?!岸^置辭”,遣詞造句是文章形成之根本,在《章句》一篇中提到:“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薄叭^通變”,若成“知音”并非一美則美,鑒賞之時也要將目光放置以歷史的維度,觀照創(chuàng)新之處。彥和有云:“從容按節(jié),憑情以會通,負氣以適變;采如宛虹之奮髻,光若長離振翼,乃脫穎之文矣。”“四觀奇正”,行文之骨在其內(nèi)容,“文明以健,珪璋乃聘?!焙玫淖髌?,不僅辭彩雅致,思想內(nèi)容更應上乘,而非附庸風雅?!拔逵^事義”,所謂事義是指引證論證,文章觀點論據(jù)充足為上,空談妄想為虛?!胺灿门f合機,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謬,雖千載而為瑕”?!傲^宮商”,此“宮商”非音樂之律,其重在文章音韻,與今不同,古人吟詠文章講究音韻“是以聲畫妍蚩,寄在吟詠;滋味流于下句,氣力窮于和韻?!庇^“宮商”就今而談仍值得采納,若疑文章讀之佶屈聱牙,也并非上乘,文字樸實流暢未嘗不是美文,《紅樓夢》中第五回,寶玉跟隨秦可卿進屋午睡,屋內(nèi)一對聯(lián)中寫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笨梢?,文章之妙不僅在于詞藻華麗。劉勰提出“六觀”是對鑒賞過程中所提出的要求,也是其對“知音”的標準。可見,對于劉彥和來說,這一“知音”并非“惺惺相惜”,而是鑒賞一方的主動為之。
(三)互曉
當下很多“知音”的提出,實則是在“互曉”的基礎(chǔ)上油然而發(fā),即知己知彼,心意相通,互相賞識。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中道:“恩德相結(jié)者,謂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辩娮悠诒緸橐豢巢耖苑?,在伯牙彈琴時,聽得琴聲高亢之時為高山之音,宛轉(zhuǎn)悠長是為流水之聲。與他人聽不懂之處,鐘子期的回答正中俞伯牙心意,隨后二者就琴論道,稱友談今,故稱“知音”?!豆旁娛攀住の鞅庇懈邩恰分校骸安幌Ц枵呖?,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鳴鶴,奮翅起高飛?!备枵咧嗖粌H苦于無人賞識其歌聲,更愁無人知曉其歌聲中傳達之意?!盎浴钡摹爸簟保饕韵吕斫猓?/p>
1.士為知己者用
在“知音”之中,雙方可以友情關(guān)系出現(xiàn)。這一部分中,大抵雙方經(jīng)歷相似,觀念吻合?!读凶印ちγ酚杏洝肮荃U之交”,管仲與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小白與公子糾,小白奪位,軟禁管仲。鮑叔牙向小白推薦管仲,管仲得用之后鮑叔牙位在管仲之下?!读凶印分醒裕骸吧艺吒改?,知我者鮑子也?!彼旃荃U二人互為“知音”。杜甫之詩《哭李常侍嶧》:“斯人不重見,將老失知音?!痹娭?,杜甫道出其痛失“知音”,李常侍與杜甫二人曾同在朝野當政,又一同被貶。杜甫摯友西去,傷感萬分。蘇軾在《記承天寺夜游》中語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碧K軾被貶,心情低落,到承天寺尋張懷民,蘇軾雖稱二人“閑人”,大概“何夜無月?何夜無竹柏”的心境也僅有“知音”張懷民能夠知曉。金庸小說《笑傲江湖》中以劉正風金盆洗手大會為第一個高潮展開故事。衡山派劉正風與魔教長老曲洋交好,二者琴蕭友之,劉正風擅琴,曲洋擅蕭。正邪本不兩立,兩人中一者名門正派,一者魔教中人,即被江湖所斥。東方不敗派任盈盈以教規(guī)處置曲洋,但圣姑理解曲洋,私下通融;嵩山派左冷禪以二人關(guān)系生事,想趁機合并五岳,派人在金盆洗手大會誅殺了劉正風全家,即便如此,劉正風仍為曲洋辯護,他說:“曲大哥雖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的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潔,大有光風霽月的襟懷?!眲?、曲逃至嵩山外,合奏《笑傲江湖》,劉對曲講:“世上已有過了這一曲,你我已奏過了這一曲,人生于世,夫復何恨?”終二人自斷經(jīng)脈而死,將曲譜托付給令狐沖。在金庸的描寫中,劉正風的形象矮胖,似一土財主,而曲洋白胡子飄到胸前,頭戴鹿角,儼然仙風道骨之氣,二者從形象、年紀上看并非同道中人,可皆因情思與志趣相投,加下深厚友誼,遂為“知音”。
2.女為悅己者容
“知音”關(guān)系不僅存在于友情關(guān)系中,也存在于愛情關(guān)系里。電影《馬路天使》講述的是歌女小紅與鼓手陳少平的愛情故事,在電影中,小紅與陳少平所扮演的人物相知相愛,但卻受到了小紅養(yǎng)父養(yǎng)母的阻攔,二人齊心抵抗封建的婚姻制度,最終小紅的姐姐成為“馬路天使”,以死成全二人。周璇飾演的歌女小紅演唱了歌曲《天涯歌女》,歌詞中提到:“天涯呀海角,覓呀覓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們倆是一條心?!辈浑y看出,小紅與陳少平互稱“知音”。《笑傲江湖》中,任盈盈與令狐沖自傳琴而致知音,由知己終成伴侶,二人最終繼承劉正風與曲洋之曲《笑傲江湖》歸隱山林,也是“知音”之典范。
二、難逢之因
從古至今,在藝術(shù)鑒賞這一過程中,總有“難逢知音”四字繚繞?!段男牡颀垺分蟹Q:“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薄爸簟睘楹坞y逢,劉彥和在其書中已精細研究,大體可分“貴古賤今”“崇己抑人”“信偽迷真”“知多偏好”四點。
(一)“貴古賤今”
“夫古來知音,多賤同而思古?!彼^“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也。昔《儲說》始出,《子虛》初成,秦皇漢武,恨不同時;既同時矣,則韓囚而馬輕,豈不明鑒同時之賤哉!”劉勰以秦皇漢武為例,訴諸“貴古賤今”之風。馮友蘭先生認為其因有二:首先,“大部分人本來都是‘貴所聞而賤所見’,所以他們亦是貴古而賤今?!逼浯危爸袊f時的社會,是農(nóng)業(yè)的社會,在農(nóng)業(yè)的社會里,人所注意的事情,如四時之變化,五谷之種植收獲等,大部分都是循環(huán)的。對于循環(huán)的事情,人靠經(jīng)驗即可以知之、治之。農(nóng)業(yè)社會的人,特別‘尊高年’。高年是有經(jīng)驗的人。青年人有什么不了解或不能應付的事,即請教于高年。高年,憑他的經(jīng)驗,可以教訓青年,而這些教訓,大致都是不錯的,因為在農(nóng)業(yè)社會里,新來的事與過去的事,大致都是一類的。在這種情形下,人對于‘古’即不知不覺地起了一種尊敬之心?!笨梢?,“貴古賤今”之風也或是一種學習傳統(tǒng)的演變,就當下而言,經(jīng)常聽言“當今大家越來越少”,或許不是一種現(xiàn)實情況的轉(zhuǎn)述,極有可能是一種“誤讀”,“貴古”與“崇今”并非對立。另一方面,“貴古賤今”在當下也發(fā)生演變,馮友蘭先生稱其為“貴遠賤近”。他認為,“但有一部分人另外又犯一種毛病,即貴遠賤近。凡中國人作了什么好事,這些人總覺得,無論這事如何好,或作得如何好,但比之外國人,總要差一點。他們總想著,外國人所做的事,一定更好,或一定做得更好。如中國人做了什么壞事,這些人一定要借題發(fā)揮,用‘中國不亡,是無天理’等濫套,把中國人罵得‘狗血淋頭’。”究其本質(zhì)而言,文化不自覺也可導致“貴遠賤近”。由于對自身的文化并沒有清醒的認識,致使盲目崇拜。清宮劇《延禧攻略》在播出之時,演員服裝到位,有人稱其使用顏色為“莫蘭迪色”,走紅網(wǎng)絡(luò)。很多美術(shù)專業(yè)人士紛紛指出,劇中服飾均為中國傳統(tǒng)顏色,并非“莫蘭迪色”??梢?,“貴古賤今”之風確可導致“知音難逢”。
(二)“崇己抑人”
“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筆不能自休’。及陳思論才,亦深排孔璋,敬禮請潤色,嘆以為美談;季緒好詆訶,方之于田巴,意亦見矣。故魏文稱∶‘文人相輕’,非虛談也?!眲③乃Q“崇己抑人”在魏文帝曹丕在《典論》中稱作“文人相輕”。這里的“相輕”并不是魯迅先生在其文章《再論文人相輕》中所提到的“不隨和”:“所以你無論遇見誰,應該趕緊打拱作揖,讓坐獻茶,連稱‘久仰久仰’才是。這自然也許未必全無好處,但做文人做到這地步,不是很有些近乎婊子了么?”而是在欣賞中的一種“指鹿為馬”。
(三)“信偽迷真”
“至如君卿唇舌,而謬欲論文,乃稱‘史遷著書,諮東方朔’,于是桓譚之徒,相顧?quán)托?。彼實博徒,輕言負誚,況乎文士,可妄談哉!”“信偽迷真”是由于學識淺薄而引起的偏見??梢姟爸簟毙枰獢U充學識,文化修養(yǎng)高的鑒賞者易在藝術(shù)作品中找到“知音”。
(四)“知多偏好”
“夫篇章雜沓,質(zhì)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圓該??犊吣媛暥鴵艄?jié),醞藉者見密而高蹈;浮慧者觀綺而躍心,愛奇者聞詭而驚聽。會己則嗟諷,異我則沮棄,各執(zhí)一偶之解,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墻’也?!绷谠苍疲骸懊啦蛔悦酪蛉硕鴱垺!彼囆g(shù)作品之美并非一眼可得,美感的產(chǎn)生更是因人而異,如此想來“知音難逢”大抵這般。
小 結(jié)
眾人皆想得“知音”,無奈“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古往今來,“知音”之一不盡相同,通音律、能鑒賞、互曉都可稱之為“知音”。在藝術(shù)作品鑒賞中,“知音”尤其難逢,可見得之實乃千古興事。若想成為“知音”,還需擴充學識,方可在亂花迷人眼中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