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鄧亞萍:永遠喜歡新賽道

2021-09-12 04:06程昕明
中國慈善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鄧亞萍乒乓球冠軍

程昕明

她向來喜歡新賽道,也樂于學習新事物,更重要的是體育給了她最大的精神財富,一路拼搏,勇往直前

1997已經(jīng)定格在遙遠的上世紀。那一年,24歲的鄧亞萍從國家乒乓球隊退役,開啟了自己不可預知的全新旅程。唯有一點她心里很清楚,退役即巔峰。

8歲獲得人生第一個冠軍,連續(xù)8年世界乒壇排名第一,18個世界冠軍榮銜……“有99%的可能這就是我的人生巔峰,無論將來做什么,都不可能超越之前的高度了?!彼?020年的一場演講中這樣說。

又一個24年過去了,她一路摸爬滾打,求學、從政、經(jīng)商,經(jīng)歷榮耀,也曾承受質(zhì)疑。她不斷變換賽道,時至今日依然難言舒適。“太難了,太累了”,作為一名創(chuàng)業(yè)者的她這樣說。不過,她向來喜歡新賽道,也樂于學習新事物,更重要的是體育給了她最大的精神財富,一路拼搏,勇往直前。

二十多年前打下的“江山”依然可以在流量時代為她帶來關注度和商業(yè)價值。內(nèi)心的善意、多年受到的集體主義教育,也讓作為公眾人物的她心甘情愿為公益事業(yè)奔走。在她的字典里,體育、公益早已密不可分。

將微博命名為“小個鄧亞萍”的她本身就像一部勵志片,不斷突破極限,挑戰(zhàn)不可能。她無悔過往的每一次選擇,唯愿做真實的自己,將所知所學貢獻社會。至于外界如何評價,已經(jīng)無暇顧及。

她篤信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的名言,“體育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開明媽媽的挫折教育

2021年,四年一度的奧運周期,鄧亞萍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當當。離開賽場多年,她依舊活躍在體育圈、時尚圈、綜藝圈,并不時制造熱搜。

東京奧運熱火朝天的7月底,她在中國乒乓球隊混雙之戰(zhàn)失利后寫下上千字的戰(zhàn)術復盤,獲得千萬次閱讀,數(shù)萬次轉(zhuǎn)發(fā)。在國際乒壇,她是所向披靡的“初代大魔王”,沒有多少人比她更懂球里乾坤。8月初,《中國體育英雄聯(lián)盟》第三季上線。自2019年這檔節(jié)目第一季開播以來,她以主持人分身份與數(shù)十位體育冠軍促膝談心,英雄惜英雄。

她還“冷不丁”拋出一檔教育類公益節(jié)目《敞開心扉的少年》。沉迷游戲、叛逆青春期、棘手的親子關系……節(jié)目播出前,種種扎心話題已在網(wǎng)上形成熱度。

作為一個15歲男孩的母親,鄧亞萍親自坐鎮(zhèn)這檔倡導平等溝通的親子代際觀察節(jié)目,串聯(lián)起家長、青少年、專家等各方,立場鮮明,不做和事佬、拒絕和稀泥。在節(jié)目現(xiàn)場,一個對母親出言不遜的男孩甚至被批評到失聲痛哭。

在節(jié)目組看來,鄧亞萍是一位“開明媽媽”,溫和但有原則。

2006年,初為人母的鄧亞萍依然在為國際奧委會的工作和北京奧運的籌辦而忙碌,也因此少了許多親子時光——孩子兩個月就斷奶了;北京奧運期間,忙到一兩個月不能回家,孩子見到她喊阿姨。

如今,兒子十幾歲了,鄧亞萍仍然為了工作到處飛,但是她對孩子的培養(yǎng)并沒有缺位。拒絕佛系、吃苦教育,是她常常在網(wǎng)上和訪談中提到的教育理念。

夫妻二人都是乒乓球運動員,她的父親也是一名乒乓球教練,但她并沒有讓兒子成為“乒三代”,因為深知職業(yè)體育的競爭殘酷。但在孩子四五年級開始接觸乒乓球之后,她便以專業(yè)要求對他嚴加管教。每天三小時加上周末一整天的學校訓練,到了周末夫婦倆還要給孩子開半天“小灶”。

“練兵乓球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他吃苦,讓他知道做成一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背煽冊谄浯危钕胪ㄟ^體育比賽培養(yǎng)孩子的全面人格,培養(yǎng)他的目標感、執(zhí)行力和公平競爭的意識?!绑w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講究的是規(guī)則內(nèi)的公平競賽。賽場上誰會讓著你?。靠赡芤驗槟闶青噥喥嫉膬鹤臃炊鴦e人更想打贏你?!?/p>

2020年春節(jié),她讓兒子在乒乓球隊度過。這在許多家長看來難以理解的事,在她眼里卻正常不過——十幾歲進入國家隊,她很少能回家過春節(jié)。她對自己的嚴苛也是出了名的:為了加快步伐,綁著沙袋在超負荷練習;日常訓練中,她每天多練45分鐘,一年下來就比別人多練48天。

當年那個跟在父親的自行車后面一圈一圈跑步的小個子女孩在功成名就多年后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色。2004年,她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出版發(fā)行,在這本35000字的英文專著的扉頁,她向自己的父母致謝。鄧亞萍的父親是一名乒乓教練,母親是棉紡廠工人,典型的嚴父慈母組合。

她的先生也成長在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捌胀彝ァ背蔀樗逃⒆拥年P鍵詞,她不希望孩子有任何的優(yōu)越感。“我跟兒子說,我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都是靠自己拼出來的。你也只能靠自己,去爭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兒子沒有辜負她的期望,老牌冠軍培養(yǎng)出了冠軍。鄧亞萍的兒子先后獲得2020年北京市青少年乒乓球大賽的男單冠軍、2021年北京市中小學生乒乓球錦標賽男單冠軍。

冠軍,一個讓她又愛又恨的詞,“每個運動員都想拿冠軍,但是冠軍只有一個”。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她與冠軍失之交臂并飽受壓力。跳出體育圈,她對冠軍的定義理解更加寬泛,能夠在任何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就是冠軍,而贏得冠軍的秘訣就是:肯吃苦、要熱愛。

從學生到導師

“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這是外界對運動員群體的普遍誤解。但是在鄧亞萍看來,能夠獲得奧運冠軍的頂尖運動員,一定不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人。

“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他們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體育、獻給國家了,退役之后在一些知識、技能方面肯定是有缺失的?!彪x開賽場之后,她也是帶著這種不服輸?shù)男臍?,想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讀書、可不可以做研究,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外界的刻板印象。

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讀”。初入清華外語系,她連26個字母都寫不全,甚至學到大把大把掉頭發(fā)。事實證明,這番“頭懸梁錐刺股”式的苦讀精神換來了她在學業(yè)上的三級跳。

退役之后,她先后獲得清華大學學士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以及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從英語“零基礎”到用英語寫作論文,個中艱辛可想而知。

國際奧委會原主席薩馬蘭奇一直對鄧亞萍青睞有加,但是當她請求“老薩”為自己寫一封博士推薦信的時候?qū)Ψ骄芙^了,他覺得難度太大,對一個運動員來說幾乎不可能。但是經(jīng)不住鄧亞萍的再三懇請,薩翁最終同意了。2008年11月,鄧亞萍獲得劍橋大學土地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她的博士論文題為《全球競爭視角下的奧林匹克品牌價值: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于一位身兼數(shù)職,同時要為國際奧委會、北京奧運忙碌,并且初為人母的女性而言,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在國際奧委會工作的13年造就了全新的鄧亞萍,她說“那是另外一個賽場,更綜合、更復雜”。初來乍到,她甚至還來不及發(fā)言就已被帶入下一個議題。在逐漸適應環(huán)境之后她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則,那就是廣結(jié)善緣。她說,在國際組織里工作的第一要素就是多交朋友,結(jié)成廣泛共識。13年的經(jīng)歷讓她學會了如何在國際組織中發(fā)聲,發(fā)揮中國人的價值。

今天的鄧亞萍已是一個頗具國際視野的精英女性,思維敏捷、開朗健談,是運動員成功轉(zhuǎn)型的代表人物。但她坦承自己是一路學過來的,并且還在不斷學習。

轉(zhuǎn)型做教練、擔任體育官員、做體育培訓,這是大多數(shù)頂級運動員退役后的主要選項,鄧亞萍跨度更大,轉(zhuǎn)型次數(shù)更多。無論成敗,她無悔于過去的每一次選擇,也欣然接受今天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所面臨的壓力與挑戰(zhàn)。

對于打硬仗她是有經(jīng)驗的。當年在國家乒乓球隊,鄧亞萍是多年的“一號”選手,最難打的對手、最不愿意上場的場次,別人挑剩下的都是她的。如今,作為團隊的帶頭人,她也只能迎難而上,“當同伴做不成、所有人都看著我的時候,我必須頂上去?!?/p>

多年的學習、磨礪也讓她有足夠的本錢去給年輕人指點迷津。2016年,鄧亞萍受聘擔任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導師。這一項目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國的精英學子,以培養(yǎng)青年領袖的領導力為己任。

這些來自清華、哈佛、牛津的高材生們讓鄧亞萍感到后生可畏,同時她也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為他們傳道授業(yè)。2018年,畢業(yè)前夕,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學生希望從導師這里得到一些寶貴的忠告。

鄧亞萍給了她兩個建議,一是知行合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現(xiàn)在你來這里學到了一些,你更要去做”;第二,成就別人才能成就自己,“先不要去想我要得到什么,首先應該想去別人,你能夠幫助別人得到什么,其實你自然而然就能得到”。這是鄧亞萍心中最為寶貴的中國智慧,也是她多年歷練后的人生感悟。

從“結(jié)對子”到勞倫斯

1988年,15歲的鄧亞萍進入國家乒乓球隊。這是一個在她心中“三觀非常正”的集體。

她在《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一書中曾經(jīng)采訪過一位中國乒乓球隊女隊主教練、中國乒協(xié)副主席,對方詳細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總理、主管體育的國務院副總理兼體委主任賀龍元帥如何關心乒乓球事業(yè),通過體育戰(zhàn)績提高國際聲望、提振國民信心。

等到鄧亞萍進入國家隊,前輩們也會向她講述乒乓球隊的“革命傳統(tǒng)”。老運動員告訴她,乒乓球隊的首任領隊是一位老紅軍戰(zhàn)士,操一口濃重的陜西口音給運動員做思想政治工作,講的全是打仗的事?!八麜f,我們當年爬雪山過草地,出生入死都不怕,給你們上點量,讓你們跑個一萬米就開始叫了?不能這樣!”鄧亞萍回憶。

這種“根正苗紅”的氛圍塑造了她不怕吃苦、集體榮譽至上的精神特質(zhì)和行事風格。比如,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她首先要求孩子做一個正直的人,“品德不能出錯,其他可以試錯”。

她說自己有四成左右的時間在為公益事業(yè)忙碌,這也與她早年所受到的集體主義教育不無關系。在慈善、公益事業(yè)還沒有得到官方認可的1980年代,國家隊通過“結(jié)對子”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當年與鄧亞萍結(jié)對的一個女孩來自河南桐柏縣,這位受她資助的女生曾經(jīng)在當?shù)仉娨暸_的帶領下進入國家隊體驗生活。吃飯時,鄧亞萍發(fā)現(xiàn)對方只吃素不吃肉,原因是沒吃過,不習慣。

這件事給了鄧亞萍極大的震撼,雖然同在河南,但是農(nóng)村的孩子與長在鄭州的她竟然差距如此之大。這是她公益之路的起點,也激勵她在公益之路上不斷前行、始終把目光投向弱勢群體。

她有一個樸素的想法,自己一路走來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功成名就之后應該能把這份愛傳遞下去,幫助更多人獲得成功,燃起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鄧亞萍奪得兩枚奧運金牌,她將5萬元交給河南省副省長,使得數(shù)百名失學兒童重返課堂,成為中國奧運冠軍捐助社會公益事業(yè)的第一人。1996 年,她從亞特蘭大奧運會冠軍獎金中再拿出5萬元人民幣,捐給山西省繁峙縣建立一所希望小學。她還和隊友共同資助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失學兒童、發(fā)動中國乒乓球隊向佤族兒童捐獻“希望書庫”。

進入國際組織工作尤其是到英國留學之后,她開始留心公益組織在西方社會如何運作。在她攻讀博士的劍橋大學主街上有一家慈善商店,畢業(yè)生們會將自己無法帶走或不再需要的個人用品送到店里,由店家分門別類清理干凈后送到貧困地區(qū)。當?shù)剡€有專門的公益組織到社區(qū)收集居民閑置的玩具、服裝鞋帽,送給有需要的人。盡管國情、國民生活習慣不同,但公益慈善事業(yè)對社會的重要影響還是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2年,鄧亞萍被推選為勞倫斯體育學院在中國最早的一名成員。2000年創(chuàng)立的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創(chuàng)立是唯一的全球性體育頒獎禮,此獎由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超過2000名體育記者提名人選,然后由52名各領域頂級的退役運動員組成的勞倫斯體育學院評選。協(xié)會、頒獎、慈善是勞倫斯體育學院的三大業(yè)務板塊,其中慈善板塊在全球三四十個國家開展一百多個項目。鄧亞萍隨著勞倫斯獎在世界各地參加過多次慈善活動,并深受感染。

從2004年起,中國體育十佳運動員評選與世界勞倫斯體育獎結(jié)合,成為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獎,鄧亞萍擔任委員會主席。雖然后來因為版權等原因,十佳勞倫斯在中國不再頒獎,但“體育+慈善”的模式也開啟民間體育公益事業(yè)的先河。

十多年里,鄧亞萍帶著退役冠軍走遍全國各地,以親身經(jīng)歷向少年兒童現(xiàn)身說法,激勵他們拼搏奮斗。數(shù)萬名學生走進勵志課堂,和冠軍面對面參加體育運動。針對農(nóng)民工子女的“蒲公英計劃”、關愛殘疾和殘障青少年的“心靈之光計劃”、關注失足青少年的“攜手明天計劃”是當年的三個重點慈善項目。

“體育鼓舞人心,慈善回報社會”是中國十佳冠軍委員會倡導的公益理念,回首往昔,鄧亞萍覺得這個組織曾經(jīng)匯聚了中國最優(yōu)秀的一批退役冠軍有組織、有計劃地投身公益事業(yè),“這些年我們大家都努力過,很多冠軍都特別樂于參與各種各樣公益活動,拿出時間和愛心,甚至親自捐款捐物,我覺得真的很了不起。”

如果說有遺憾,鄧亞萍覺得除了最廣泛地動員體育冠軍,還應該發(fā)動更多參與者投身其中。“體育公益應該把從事體育產(chǎn)業(yè)相關的創(chuàng)業(yè)者、企業(yè)家乃至全社會都納入進來,一起做善事才對?!?/p>

體育即公益,公益即生活

小小的乒乓球在共和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59年,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比賽中一舉奪魁,為新中國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1971年,“乒乓外交”結(jié)束了中美兩國20多年人員交往隔絕的局面,成為大國關系冰雪消融的前奏。

作為改革開放之后的新一代國手,鄧亞萍既承擔了為國爭光的使命,也見證了全民健身時代的到來。16歲,鄧亞萍奪得首個世界冠軍。從1989年到1997年,她6次獲得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冠軍和4枚奧運會金牌。這是她作為中國乒壇最早的女單“大滿貫”得主交給國家的靚麗成績單,也是中國乒乓球輝煌戰(zhàn)績承前啟后的中堅人物,鄧亞萍三個字幾乎成為乒乓球的代名詞。

2020東京奧運會上,乒乓球依然是國人格外關注的項目。似乎“國球”所向披靡才是理所當然,稍有閃失就會引發(fā)巨大爭議。“社會需要體育去凝聚人心、團結(jié)力量,繼續(xù)為國家奮斗。”鄧亞萍深知中國體育承載著多重涵義,它關乎國家榮譽、個體命運,也關乎社會公益、生命質(zhì)量。

她本人就是“體育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來自普通家庭、身高不占優(yōu)勢。在十佳冠軍委員會的慈善項目中,她常常帶著冠軍給貧困地區(qū)的學生現(xiàn)身說法,“絕大多數(shù)冠軍來自工薪階層家庭。我們是怎么拼出來的,我們太清楚了,希望通過自己的例子,告訴現(xiàn)在所謂的弱勢群體,你要像我們這樣努力,就能成?!?/p>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整體富裕程度的提高,體育對于國家、國民的價值也在嬗變。鄧亞萍越來越看重體育對普通人的價值,“體育關乎所有人,關系到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和生命質(zhì)量”。

1997年鄧亞萍從國家隊退役,第一次離開培養(yǎng)她多年的體制;2016年,辭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一職則是她正式與體制告別。鄧亞萍體育產(chǎn)業(yè)投資基金是她正式“下?!焙蟮墓ぷ髦匦模渡眢w育產(chǎn)業(yè),對她而言既順理成章又肩負商業(yè)與公益的雙重使命。

回顧過去的五年,她喜憂參半。全民健身時代正在到來,體育產(chǎn)業(yè)的巨大市場讓資本、體育人都看到了商機,但同時體育產(chǎn)業(yè)仍處于起步階段,資本熱潮來去匆匆,市場重歸平靜。

就像面對難打的球賽一樣,她知道這時候更需要耐心。“體育不是一個能快速獲取回報的行業(yè),需要時間去培育市場,培養(yǎng)運動習慣、消費習慣。作為體育人我們了解行業(yè)發(fā)展的周期和規(guī)律,所以更應該以客觀冷靜的狀態(tài)去面對?!?/p>

她希望體育能夠發(fā)揮更大的價值,讓更多人享受體育帶來的健康、快樂,為體育愛好者提供專業(yè)的支持和服務?!半m然從商業(yè)邏輯來看短時間可能是困難的,但是我希望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加長遠,而不是急功近利。”她看重全民健身的長遠價值,也相信專業(yè)、用心的服務能夠帶來大眾的認可。

基于這些原因,她將投身體育產(chǎn)業(yè)、推廣全民健身視為自己終身的事業(yè)。

對于鄧亞萍而言,體育是她事業(yè)的原點,體育與公益、公益與生活早已融為一體,甚至對她而言體育就是公益,生活就是公益?!拔疑钪?,同時也在公益著?!?/p>

她每年付出大量時間參與公益活動,近兩年還親自到云南、貴州等地區(qū)參與由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發(fā)起的“鄉(xiāng)村體育室”“超仁媽媽”“天才媽媽”等女性公益項目,幾乎跑遍了決戰(zhàn)扶貧攻堅的“三區(qū)三州”。但是,時間精力所限,加上疫情因素的干擾,讓她也越來越多地選擇以線上方式參與公益,即便是錄制綜藝節(jié)目,也被她視作傳播公益力量的一種手段。

她說多年的體育生涯帶給自己的最大精神財富就是堅持二字,是堅持讓從小不被看好的她一路拼搏直至走上人生之巔。多年來,她始終以自身經(jīng)歷去講述關于堅持、創(chuàng)新和自信的故事,去點燃更多人生命中的光與熱?!叭f變不離其宗的是,我在各種場合、通過不同手段去宣傳體育精神,宣傳拼搏向上、勇往直前這種人類共有的精神?!?/p>

猜你喜歡
鄧亞萍乒乓球冠軍
乒乓球懸浮術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癟了怎么辦
靠攏的乒乓球
一言不合就“乒乓”
沒有冠軍的賽跑
鄧亞萍的“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