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選擇當老師?于林江水,初心源于崇拜,在農(nóng)村成長的他,感覺老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后來則源于感恩,沒有成長路上所遇到的老師的付出,也就沒有他的今天,林江水想要把恩師的精神傳承下去;現(xiàn)在,則源于執(zhí)著,林江水希望教書育人不僅是職業(yè),更是自己的一份事業(yè)。
隨著對從事教師這份職業(yè)的本心和源動力的層層深化,林江水對教書育人、對學生也有了愈發(fā)深入的認識。比如,他相信沒有一個孩子不會犯錯,沒有一個孩子不想上進,關(guān)鍵在于看老師是否給他們提供機會,留給他們改錯的時間。
采訪中,林江水娓娓道來了這個令他思想轉(zhuǎn)變的故事: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在一次晚自習時將手機遺忘在了教室,等發(fā)現(xiàn)再去找時,手機卻不翼而飛了。當班的班主任是個年齡稍長的男老師,知道后非常生氣,認為臉上無光,動用最嚴厲的手段進行了審查,但最終也沒有找出遺落的手機。
聽說此事后,林江水吃驚之余,第一時間卻是反向思考——是不是處理方式有問題?結(jié)果,沒多久,考驗林江水如何處理的時刻來了。林江水的班上,一位學生新買了學習機在班里炫耀,沒想到上完體育課回來,學習機就不翼而飛了。當學生哭著找林江水告狀時,林江水裝著很生氣的樣子批評了學生一頓,說他違反不準帶學習機入班級的規(guī)定,此事不予追究。接著,等到第二天,林江水又故意在班上檢討道:“昨天,老師很生氣,帶學習機到校固然有錯,但拿了別人東西不還,好像也不對。希望拿了學習機的同學,找個沒人的時間放在我辦公室,也希望同學們不要隨便懷疑自己的同學,因為沒有一個人不想當好人。”
第二天一早,林江水去辦公室,學習機真的已經(jīng)放在了他的桌上。后來,另一屆學生的手機丟失后,林江水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將手機找了回來。
正是關(guān)于“尋找丟失物品”的系列事件,給了林江水莫大的觸動,沒有一個孩子不會犯錯,老師應(yīng)當留給他們改錯的時間。在林江水心中,學校就是矯正孩子問題的地方,因此不要怕學生犯錯誤,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改正錯誤,因為成人永遠比成才重要。
數(shù)學題的解答,很多時候都離不開逆向思維、反向推理。作為一名數(shù)學老師,林江水的教育觀也極富他所教的學科的特質(zhì),很逆向,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例如,林江水認為,能教出讓老師都崇拜的學生固然是為師的光榮,但教出了不如自己的學生,也不應(yīng)覺得可恥。孩子之間有個體差異,不是每一棵樹都能開花,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此外,老師只是學生生命中的過客,不要想著改變學生多少,如果能對學生的人生有一些有益的影響,那就已經(jīng)是一個好老師了;一個老師不要企圖讓學生感恩于自己,那只是教育的附帶品,不讓學生討厭,就值得知足了。
林江水一向敢于批判自己,他說,數(shù)學就是一部改錯史,老師不要給學生樹立完人的形象,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和他們在一起進步,不是老師教育好了學生,而是學生成就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