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娥
我和刺繡的故事就是我和母親的故事,和刺繡有關(guān)的一切都和母親有關(guān)。我小的時候母親就是村里的刺繡名人,不論誰家姑娘出嫁都會找她做嫁妝,我從小跟著她耳濡目染,做她的小助手,時間長了我也明白了其中一些門道。后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艱苦的物質(zhì)生活加上思想上的限制,這一時期我和母親誰都沒有提起過教我刺繡的事,但是母親還是時不時給我和親戚的孩子繡一些穿的衣物。后來長大了,有一段時間沒有在母親身邊,離開了母親也就離開了刺繡,但是那段時間我的心里還一直惦記著母親,懷念著看母親刺繡的日子。
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我還是舍不得母親和刺繡,經(jīng)常去找母親,和她一起刺繡。有一次文化局要母親繡一個舊社會男子出門采購用的背搭,我和母親就背搭的顏色、用布、設(shè)計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從此以后我便愛上了這種和母親一起創(chuàng)作的感覺。我過去的刺繡作品都有母親直接或者間接的指導(dǎo)和幫助,但并不是每一次討論都能得到統(tǒng)一的答案。有一次我和母親就一件三寸金蓮的鞋底的樣式產(chǎn)生了很大的分歧,雖然我倆各持不同意見,互相爭執(zhí),但在我看來,這種爭執(zhí)也是一種幸福。為了能學(xué)到更多的刺繡方法,我和媽媽想去參觀刺繡廠,但是又不好意思打擾工廠工作,只好在門外偷偷向里面看。母親對我的影響不僅在刺繡的技法上,更有通過刺繡向我傳達的人生態(tài)度?!度囟际袌蟆吩?jīng)有一個記者慕名來到我家找我的母親,想給我母親和她的刺繡作品做一次專題報道,熱心樸實的母親就一口氣把很多作品都交給了記者,但是后來再也沒有了音信。別人知道后都為母親可惜,母親卻說:“沒事沒事,反正我還有很多。”母親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深深地影響著我,這在我后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時,提供了很大的力量和信心。母親離開我以后,我每次刺繡都會想到她,想到過去的很多小故事。我感謝母親教會了我做刺繡,也教會了我做人。
(本文作者為陜西師范大學(xué)刺繡研培班渭南市大荔縣學(xu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