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驤 張選黨
興平地處關(guān)中腹地,東接咸陽,西鄰武功縣,南傍渭河與周至縣、鄠邑區(qū)相望,北靠蟒塬與禮泉、乾縣接壤。興平古屬雍州,是周、秦、漢、唐四王朝的京畿之地,是通往西南的重要官道。有“漢風唐韻? 人文興平”的美稱。
興平屬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貌可分為南部渭河階地區(qū)、北部黃土臺原區(qū),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是農(nóng)業(yè)發(fā)展?jié)摿^大地區(qū)。新石器時代就有先人居住,已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遺址四處,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歷史。興平是人文之都,歷史上曾因興平軍討伐“安史之亂”有功,始稱興平縣。也是因為這里英杰輩出,文臣武將,光耀史冊,西漢云中太守魏尚、飛將軍李廣,東漢戰(zhàn)將馬援、經(jīng)學家馬融、史學家班昭,三國戰(zhàn)將馬超,兩晉十六國時織回文璇璣圖的女詩人蘇若蘭等歷史名人就出生在這里,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興平剪紙的歷史淵源
興平人杰地靈、物阜民豐,數(shù)千年的農(nóng)耕生活孕育了興平豐富的民間文化。深厚歷史文化的積淀,使得民間藝術(shù)根深脈廣,戲曲、曲藝、舞蹈、雕刻、刺繡等民間藝術(shù)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尤其茂陵石雕,構(gòu)思超凡,題材多樣,意象博大深沉。特別在表現(xiàn)各種動物的造型上,惟妙惟肖,生動傳神,皆蘊含著飽滿的生機,或騰躍或?qū)幭ⅲ鷳B(tài)萬般,無不各具其妍,韻致宛若。質(zhì)樸而有靈趣,力雄風雷,氣勢渾厚磅礴,有著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chǎn),舉世無雙的古代雕刻藝術(shù)杰作。興平漢武帝茂陵南側(cè)出土的一組一組金銀箔剪制的動物怪獸作品,形如指甲般大小,圖紋有虎、象、怪獸、鳥與云氣。造型精巧、生動,巧奪天工,作品除了與剪紙所用的材質(zhì)不同外,將漢代石刻藝術(shù)與剪紙藝術(shù)完美融合,已具備了剪紙的造型方法和制作技術(shù),也是興平剪紙藝術(shù)最早的雛形。
興平剪紙風格精巧、秀麗、典雅,帶有濃厚的人文和地域特色,從剪紙樣式上分為單色剪紙、斗花剪紙和摞貼剪紙。剪紙種類豐富多樣,主要有窗花、門符、禮花、燈花、供花、墻花、炕圍花、頂棚花、刺繡花樣等。剪紙題材和內(nèi)容多為上千年來代代傳承的紋飾圖案與文化內(nèi)涵,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形成濃厚的地域與人文情懷,主要有:傳統(tǒng)果實、植物,如菊花、蓮花、石榴、仙桃等,象征富貴、逸情、多福、高壽;吉祥動物喜鵲、鴛鴦、雞、鶴等,運用諧音寓意的手法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戲劇人物、百姓生活等題材或表達祈求祝福、鎮(zhèn)宅辟邪,或表達對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愫。
二、興平剪紙的民間信仰
興平剪紙的發(fā)展得益于農(nóng)耕文明下民俗文化的發(fā)展,也是民俗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興平剪紙?zhí)N含著豐富的鄉(xiāng)土文化基因,分布十分廣泛,無論年俗、婚俗、喪俗、巫俗、宗教還是四時八節(jié),都離不開剪紙藝術(shù)的表現(xiàn),剪紙已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在咸陽獨特的地域,許多民俗活動的剪紙形成了獨特的民俗信仰和禁忌,特別是廟宇剪紙,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參與面很廣泛,已形成完整的體系。
唐朝詩人杜甫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詩句,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有關(guān)于“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紙為小幡”的記錄,剪紙的民俗實用功能之一就是承載宗法信仰,剪紙運用于廟宇宗教的活動之中。在興平,每逢農(nóng)村廟會,廟會前一個星期,本村一些心靈手巧的婦女自發(fā)組織開始為廟會準備五色旗、軟匾、桌旗、花燈、萬人傘、紙幡、紙衣、鞋帽等祭祀所需的剪紙用品。剪紙形式有單色、對色、摞貼、描繪等,種類豐富講究,有廟堂裝飾的門符、五色幡、五色旗、瓶花等,道場法會的經(jīng)幡、引魂幡、袍子、法器、萬人傘等,題材多是流傳久遠、寓意多樣的傳統(tǒng)圖案和宗教文化符號,特定的宗教文化符號賦予民俗活動造型藝術(shù)和表現(xiàn)形式,形成獨具一格的民間宗教廟宇剪紙的特色和民俗禁忌。廟會前一天晚上,本村或外村的婦女統(tǒng)一在寺廟集合,準備好祭祀法壇用品,開始進行祭祀活動。民俗活動由當?shù)匦g(shù)士進行,所有祭祀法壇用品全部按祭祀法規(guī)焚燒祭祀。
興平地區(qū)從事廟宇剪紙的群眾很多,宗教信仰以其豐富成熟的文化載體和生命力,影響著老百姓的生活,流傳至今。無論是佛教、道教、儒教,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最初的封建禮教,演變?yōu)槿诤厦袼咨畹奈幕螒B(tài),并以其各自不同的格局為載體,形成了多樣的民間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繼續(xù)將宗教信仰的原始祈福、納祥、辟邪的思維延展在了生活化、民俗化、藝術(shù)化的廟宇剪紙上。最能代表廟宇剪紙的民間宗教信仰,組織門派很多,豐富多彩,而且各自都有不同的剪紙?zhí)厣臀幕⒁?,在他們的信仰活動中,處處都是剪紙藝術(shù)展示的舞臺,廟宇剪紙是將民間宗教信仰與剪紙藝術(shù)結(jié)合得最完美的民俗文化活動形式。
興平剪紙代代相傳,薪火不熄,離不開民俗活動,可以說興平剪紙因民俗而生,依民俗而發(fā)展。特別是廟宇剪紙的民間信仰和民俗活動填補了陜西剪紙乃至中國剪紙在此方面的空白,對研究宗教文化、民俗信仰等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剪紙形成的民謠
《剪子經(jīng)》其一
唱詠者興平趙村鎮(zhèn)胡帥,杜軍護整理記錄。
我鉸一個白云升上天
鉸一個黑虎登上山
我鉸一個天我鉸一個地
我鉸一個陰陽生二氣
鉸一個玉皇坐上邊
我鉸一個金鉸一個銀
我鉸一個財神進了門
鉸一個孝子把母攙
鉸一個廟里坐神仙
我鉸一個如來哈哈笑
鉸一個喜鵲把喜報
我鉸一個香爐香不斷
鉸一個嗩吶把經(jīng)念
我鉸一個蘋果紅艷艷
鉸一個仙桃獻佛前
我鉸一個西瓜香又甜
我鉸一個葡萄吊串串
我鉸一個太陽放光明
鉸一個月亮晝夜行
我鉸一個魚兒來鬧蓮
鉸一個菩薩來渡船
我鉸一個七仙來下凡
鉸一個牛郎會織女
鉸一個青龍在河邊
鉸一個鳳凰戲牡丹
我鉸一個山鉸一個川
我鉸一個黃河十八彎
我鉸一個麒麟把子送
鉸一個童兒打燈籠
我鉸一個念經(jīng)傳道的
鉸一個摧功蓋廟的
我鉸一個臺灣和天津
鉸一個善人坐下都愛聽
我鉸一個文王來交談
鉸一個幸福萬萬年
《剪子經(jīng)》其二
唱詠者馬嵬人,杜軍護整理記錄。
剪子經(jīng)來剪子經(jīng)
離了剪子鉸不成
小剪尖來大剪圓(wǎn,興平發(fā)音)
七對仙女下了凡
七對仙女坐房中
一心想學剪子經(jīng)
佛家剪子打得好
百樣故事都能鉸
能鉸地來能鉸天
能鉸白云遮晴天
能鉸星星布滿天
能鉸太陽月亮圓
能鉸一張好桌面
能鉸桌子四四方
四個腿腿賽金剛
桌面鉸的實好看
能鉸桂花戲牡丹
桌子邊邊鉸的凈
四邊剪了四個鳳
桌面鉸了一盤龍
一陰一陽坐中間
觀世音立云頭看
九天圣田云頭觀
觀音菩薩坐中間
滿籃籃擱鉸的花
能鉸劉全來進貢
劉全進貢非平凡
再剪獅子滾繡球
鉸個金鎖開金門
里面再鉸二位神
再剪兩個燒香人
燒真香來吊真表
各位神仙都坐到
再鉸一座高大房
高大房來高三丈
紅油桌子飄風揚
九家的仙女鉸的好
杏樹盤根龍一條
鉸個黃龍滿山跑
鉸一對嬰兒造法船
再鉸堯田和玉蓮
能鉸玉室凌霄殿
再鉸王田坐蒲團
再鉸鐵拐找根源
他的功勞沒完滿
左手拿的千張紙
右手拿的金剪子
再剪王祥來臥冰
再剪湘子渡林莫
孝子驚動天和地
龍王送上三條魚
王祥臥冰為姨娘
李祥臥冰為婆娘
他為婆娘表黃泉
將他凍死遼河岸
一鉸丁郎來刻田
二鉸唐僧來取經(jīng)
三鉸孟姜哭長城
四鉸蝴蝶鬧蜜蜂
五鉸張生戲鶯鶯
再鉸張星洗衣服
借死還陽李翠蓮
一進九轉(zhuǎn)皇宮院
再鉸劉海撒金錢
鉸一對童子把娘攙
把娘攙到西靈山
娘的功勞才完滿
我這剪子仙又仙
能把世界剪完全
由以上的說唱剪子經(jīng)文可見,興平剪紙的內(nèi)容和民俗載體尤為多樣,其在民俗的應(yīng)用中起到了傳承文化的作用,興平剪紙以其獨特性豐富著我們的民間藝術(shù)。
(興平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