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要】本文結合黃斑星天牛生物學特性和天敵種類,通過引進釋放花絨寄甲和腫腿蜂兩種天敵昆蟲,開展了黃斑星天牛防治試驗研究。試驗得出,腫腿蜂釋放應選擇氣溫在25℃左右,相對濕度在70%的晴朗天氣進行;花絨寄甲應選擇本地培養(yǎng)的成蟲和卵進行投放,可提高天敵防治黃斑星天牛效果。
【關鍵詞】黃斑星天牛;天敵防治;試驗研究
黃斑星天牛生活隱蔽、危害嚴重、防治難度大,被稱之為楊、柳、榆等樹種的癌癥,是國內林業(yè)檢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山丹縣地處河西走廊綠洲區(qū)中部,氣候干旱、降雨稀少、土壤瘠薄,限制了造林樹種的多樣性選擇,境內建設以楊、柳、榆為純林的農田防護林3333.3hm2,對遏制荒漠化蔓延危害、改善縣域生態(tài)環(huán)境、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有效增加經濟收入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構筑了是西北地區(qū)一道重要的生態(tài)安全屏障。但是,由于苗木、木材運輸頻繁,加上檢疫檢查跟不上,給黃斑星天牛疫情的傳入傳出和蔓延發(fā)生創(chuàng)造了適宜的條件,全縣黃斑星天牛發(fā)生面積達916.5 hm2[1]。為有效遏制黃斑星天牛疫情擴散蔓延,鞏固造林綠化和生態(tài)建設成果,我們在認真開展化學藥劑防治的基礎上,通過引進釋放花絨寄甲和腫腿蜂兩種天敵昆蟲不同蟲態(tài),開展了天敵防治黃斑星天牛對比試驗研究,旨在找到和利用最綠色、最環(huán)保的防治方式有效防控黃斑星天牛疫情,實現防控效果最大化、防控方式常態(tài)化。
1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區(qū)位于張掖市山丹縣,地處東經100°41’~10l°42’,北緯37°51’~39°03’之間??h域東西寬89km,南北長136km,土地總面積5402.43km2??h域內年平均氣溫7.7℃,極端最低氣溫~33.3℃,極端最高氣溫37.8℃,無霜期151d,年均降雨量162.9mm,年蒸發(fā)量1787.7mm,是降水量的1l倍。試驗地土壤類型為灌耕土,土壤質地為沙壤土,土層深160cm,土壤肥沃,通氣性好[2]。試驗區(qū)灌溉條件優(yōu)越,以機井為主要灌溉模式。
2 材料與方法
2.1天敵種類選擇
結合天敵防效和本地實際,主要選擇花絨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Sharp、腫腿蜂Sclerodermaspp進行黃斑星天牛防治試驗研究[3]。
2.2試驗地設置
試驗地選擇東樂鎮(zhèn)山羊堡灘,樹種為二白楊,總株數41株,樹齡25a,樹高8.5m。黃斑星天牛為1~2齡幼蟲,平均蟲口密度每株7頭,最多蟲口密度每株21頭,有蟲株率11%。
2.3試驗材料來源
試驗用花絨寄甲和腫腿蜂均屬于幼蟲和卵,從北京林科院引進,由張掖市林木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和山丹縣林木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共同進行示范試驗。
2.4試驗方法
為了釋放后保持林分的原有狀態(tài)不受人為干擾,以避免試驗誤差,把需防治楊樹劃分2個區(qū),將幼蟲和卵分別進行釋放。
2.4.1幼蟲釋放法。將指形管中的棉球拔出,把指形管套在細樹枝上或者卡在樹杈上,管底要略高于管口,以防雨水進入部分尚未出來的幼蟲。每只指形管平均有20頭花絨寄甲幼蟲,單株釋放量可根據樹木大小和危害嚴重進行釋放,用手指或細棍輕輕地將花絨寄甲幼蟲磕到樹干基部即可。
2.4.2卵釋放法。將卵包裝用頂針在黃斑星天牛侵入孔周圍,并要放開一個邊讓花絨寄甲卵孵化后能夠自行爬出,在固定卵包時,要選擇背風出,避免雨水淋,防治卵被雨水沖刷而死。
2.5釋放時間
人工釋放時間在5月至8月,氣溫回升且穩(wěn)定時。根據本地氣候特點,該區(qū)間氣溫在20℃以上,林間空氣相對濕度在40~70%之間。
2.6試驗內容
2.6.1腫腿蜂寄生效果試驗。通過在不同郁閉林分、不同的林間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釋放腫腿蜂,查看其寄生情況[4]。
2.6.2腫腿蜂防治效果試驗。通過腫腿蜂投放數量和寄生情況,查看被害株減退和蟲口減退情況[3]。
2.6.3花絨寄甲防治效果試驗。通過釋放花絨寄甲卵和花絨寄甲成蟲,開展黃斑星天牛防治試驗,查看被害株減退和蟲口減退情況[5]。
2.7調查統(tǒng)計
釋放后于30d、60d、360d分別調查天敵寄生情況和蟲口密度減少情況。調查時,在試驗示范區(qū)內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株進行調查,采伐后剝皮或者劈開檢查楊樹受害情況及天牛幼蟲寄主的情況。由于是黃斑星天牛疫區(qū),試驗時作為天牛誘木在釋放后要有明顯標記并取得相關數據,劈開后分別統(tǒng)計黃斑星天牛蟲口密度和寄生率。計算公式為[6]:
林木受害減少率(%)=(防治前被害株率-防治后被害株率)/防治前被害株率×100
寄生率(%)=被寄生蟲數/調查總蟲數×100
蟲口減退率(%)=(防前蟲口密度-防后蟲口密度)/防前蟲口密度×100
3 試驗結果
3.1溫度濕度對腫腿蜂寄生影響分析
試驗得出,林間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對腫腿蜂的寄生效果影響顯著。溫度在24℃—28℃、相對濕度在60%—70%時,腫腿蜂最活躍,寄生效果最好,腫腿蜂平均寄生率為55.8%,個別樣地內寄生率最高達67.7%。主要是因為在溫度較低、濕度不大時,腫腿蜂活動受限制,其識別和確認寄主的時間較長,營養(yǎng)得不到及時補充,影響腫腿蜂發(fā)育;而在相對溫度較高、濕度較大時,雖然對腫腿蜂的識別和確認寄主影響不大,但是過高的溫度不利于腫腿蜂卵和幼蟲的發(fā)育,間接地影響了腫腿蜂的寄生效果。為此,釋放腫腿蜂應選擇在無雨風小、氣溫在25℃左右,林間空氣相對濕度在70%的晴朗天氣進行,可以保證蜂群的寄生效果 [7](詳細結果見表1)。
3.2腫腿蜂防治黃斑星天牛效果分析
結合腫腿蜂投放情況和寄生情況試驗,釋放腫腿蜂前平均被害株率為65%,平均蟲口密度為0.63頭/m(每m長枝條上有蟲蟲癭數量);投放腫腿蜂1a后平均被害株率為9.8%,平均蟲口密度為0.2頭/m;防治后林木受害率減少率為78.2%,蟲口減退率為60.5%,平均防治效果達70%。腫腿蜂釋放后,經過寄生-清理寄主-產卵-孵化-再寄生的重復過程,導致寄主死亡。由于本地完成一個世代約30d,1a5-6代,腫腿蜂釋放時間、寄生情況,直接影響防治效果,但是,隨著天敵寄生時間和繁殖世代增加,天敵數量得到有效增加,防治效果逐步提高(詳細結果見表2)。
3.3花絨寄甲防治效果試驗分析
通過試驗,釋放卵次年被害株減退率達62.26%,株蟲口減退率為88.9%,比釋放當年被害株減退率減少40.0%,株蟲口減退率降低40.25%;釋放成蟲次年被害株減退率達82.4%,株蟲口減退率為90.61%,比釋放當年被害株減退率明顯減少10.2%,株蟲口減退率明顯降低44.42%,釋放成蟲的效果明顯高于釋放卵的效果。主要是因為花絨寄甲卵在本地1年1代,花絨寄甲卵由于氣候、溫度好濕度的影響,在釋放后不能適應本地氣候,孵化率低,幼蟲寄主數量少[8],防治效果差;而花絨寄甲成蟲釋放后,在當地經過產卵-孵化-寄生的過程,孵化幼蟲多,防治效果好(詳細結果見表3)。
4 分析與討論
通過釋放花絨寄甲和腫腿蜂開展黃斑星天牛防治試驗,腫腿蜂釋放應選擇在無雨風小、氣溫在25℃左右,相對濕度在70%的晴朗天氣進行,可以保證蜂群的寄生效果,提高防治黃斑星天牛成效;為解決花絨寄甲成蟲防治效果優(yōu)于花絨寄甲卵的弊端,應選擇本地培養(yǎng)的花絨寄甲卵進行投放,提高花絨寄甲防治效果。
為了確保黃斑星天牛防治成效,我們在防治試驗中采取了分段打孔注藥防治措施[9],但是由于時間短,防治成效不明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
參考文獻:
[1]錢鵬 黃漢愛 .3種不同藥劑防治黃斑星天牛試驗研究[J].林業(yè)科技通訊,2017.04:44
[2]王立選 黃漢愛.山丹縣宜林地資源適宜性分析與評價[J].防護林科技,2019.09:51
[3]劉云鵬 施建華 王金中.花絨寄甲與管氏腫腿蜂防治光肩星天牛效果初探[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4.05:5-8
[4]王長民 魯興隆.利用管氏腫腿蜂防治天牛試驗[J].中國科技縱橫,2010.13:70-71
[5]呂飛 海小霞 王志剛 劉炳響 閆愛華 畢擁國.天??坪οx重要天敵—花絨寄甲的研究進展[J].蠶業(yè)科學,2014.40(6):1107-1112.
[6]顏祝慶.移植管氏腫腿蜂防治青陽天牛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20:173-175
[7]田慎鵬 ?徐志強.不同溫度條件對利用黃粉甲繁育管氏腫腿蜂的影響[J].昆蟲知識,2003.04:357-358
[8]王志華 于靜亞 沈錦 董立坤 張涵.花絨寄甲人工繁育及應用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8.02:226-230
[9]劉海秀.樹干打孔注藥防治黃斑星天牛試驗[J].青海農林科技,2018.0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