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習和語言能力的長足發(fā)展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訓練。在小學階段開展原汁原味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活動是激發(fā)兒童閱讀興趣,提高兒童語言水平,促進其情感、認知與人格健康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队⒄Z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合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繪本恰好與之理念契合,因而成為備受師生歡迎的閱讀資源。
近年來,繪本閱讀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領(lǐng)域逐漸成為一個高頻詞,越來越多的教師把目光投向了繪本閱讀。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開展繪本教學,尤其是while-reading部分,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難。本文將結(jié)合具體課例,對小學英語繪本閱讀while-reading教學提出幾點有效策略。
一、繪本的特點和優(yōu)勢
繪本,即圖畫書,該詞語來源于日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至關(guān)重要。怎樣讓孩子快樂地讀書應該是教師和家長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傳統(tǒng)的灌輸式文本閱讀,不僅無法讓孩子愛上閱讀,甚至拉遠了孩子和書的距離。繪本的優(yōu)勢在于:少量的文字,配合大量的圖片,有助于激發(fā)兒童閱讀興趣。其次,繪本中的插畫精美,能激發(fā)孩子閱讀過程中的愉悅感,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既享受文學,也感染到了美學,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情趣,而這種能力絕不是單純借助文字閱讀所能替代的。再者,繪本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文字簡潔明了,故事梗概簡明,同時存在交叉敘述和省略跳躍,往往用最簡潔的文字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能引發(fā)孩子的想象,促使孩子根據(jù)整體情境,對故事展開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
二、繪本閱讀while-reading教學策略探究
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即閱讀前(pre-reading),閱讀中(while-reading)和閱讀后(post-reading)。相比較而言,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pre-reading部分開展得很好,通過游戲、歌曲、圖片、視頻等活潑輕松的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做足準備。然而,當師生真正進入到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大量的生詞、生句擺在眼前,部分教師習慣性采取逐詞逐句地解釋和操練來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意思。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興趣反而急劇下降,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得不到保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開展繪本閱讀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呢?
1.“情境教學法”——激發(fā)情感體驗,推動認知活動。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英語課堂的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tǒng)英語閱讀教學法,使得學生在活潑生動的氛圍下保持對英語閱讀的高昂熱情。同時,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著他們更傾向于直觀生動的教學,不易接受純粹的知識講授方法。而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情境,使得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顯示出更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增強情感體驗,從而使其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下進行繪本閱讀。
【課例1】
以《跟上兔子》繪本第二季Old MacDonald's Farm為例,繪本主要講述了Old MacDonald有兩個兒子Chris和Eric,他想讓兩個兒子一起接管農(nóng)場,但問題是,Chris和Eric不想一起合作經(jīng)營農(nóng)場。Old MacDonald為了讓他們自己主動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就在農(nóng)場中間豎起了一道柵欄,并把動物平均分配給他們,通過設(shè)置一個個難題,讓兄弟倆最終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為了讓學生切身體驗這個故事,教師播放了歌曲MacDonald has a farm,并且頭戴草帽,把自己打扮成Old MacDonald,歌曲里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叫聲,學生開心地跟唱起來,一邊唱還一邊做動作。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通過用音樂渲染情境的方式,使學生心馳神往,讓學生感覺自己仿佛身處農(nóng)場,調(diào)動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
【課例2】
以《跟上兔子》繪本第二季Cat and Mouse為例,繪本主要講述了貓和老鼠以前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想去參加一個聚會,可惜聚會只有12個席位,所以必須早點到那兒。貓擔心自己早上起不來,老鼠便答應叫醒貓。可是,老鼠并沒有這樣做,反而耍了小心機,利用牛早早的趕到了聚會,得到了第一個席位。貓得知這個消息,非常生氣,從那以后,他們再也不是朋友了。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也很容易理解。
2.“思維導圖法”——建立記憶鏈接,提升思維水平。思維導圖,即心智圖,是一種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是將放射性思維具體化的方法。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尚且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思維導圖,通常是借助一幅幅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圖畫來幫助學生建立記憶鏈接,濃縮繪本故事結(jié)構(gòu),從整體上把握故事內(nèi)容,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還能發(fā)展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課例】
以著名的美國兒童繪本David Goes to School為例,繪本主要講述了關(guān)于主人公David在學校學習規(guī)矩的故事。David小朋友活潑、調(diào)皮,犯了很多小錯誤,溫柔的老師耐心地教導他,幫他改正不好的習慣。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David完成了任務(wù),David和老師都很開心。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人物圖片和故事情節(jié)概括出David的特征:What is David like? 學生說出了很多描述性的詞和短語,這時,教師利用了括號圖來分析故事主人公David的人物特征(如圖1)。
故事中講述了David有很多不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梳理故事內(nèi)容,提取信息。除此之外,教師還帶領(lǐng)學生一起合作繪制了流程圖,將David的不良習慣以及對應的解決辦法清晰地呈現(xiàn)在黑板上(如圖2)。
通過這個流程圖,學生不僅理解了繪本主要內(nèi)容,還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在有限的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將文本形象化,幫助學生建立起了記憶鏈接,在提升思維水平的同時也鍛煉了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3.“Reader's Theater(讀者劇場)”——誘發(fā)團結(jié)協(xié)作,鍛煉口語表達。在目前的小學英語繪本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還停留在教單詞——分析故事——表演故事這樣的套路。并且只教繪本本身,很少進行再創(chuàng)造。今年我校夏令營期間,來自臺灣的英語教師楊老師給學生們上了幾節(jié)別開生面的繪本課,他提出了一種Reader's Theater(讀者劇場)的教學模式,把傳統(tǒng)的繪本改編成了劇本的形式,全班同學一邊讀劇,一邊表演,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的劇場,學生樂在其中。
【課例】
以I See a Brown bee Flying In a Tree為例,它改編自繪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繪本內(nèi)容其實非常容易理解,主要以動物的叫聲為主線,描繪了大自然一些動物的相處場景。區(qū)別于我們常見的文字描述性繪本,這本繪本全篇都是重復的句型,朗朗上口,有些段落還配上了耳熟能詳?shù)男桑梢猿鰜?,如下所示?/p>
Brown bee, brown bee, where's the brown bee?
I see a brown bee flying in a tree.
A brown bee flying in a tree.
Flying, flying, flying in a tree. Buzzzzz.
...
Green frog, green frog, where's the green frog?
I see a green frog hopping on a log.
A green frog hopping on a log.
Hopping, hopping, hopping on a log. Croak, croak, croak.
...
Brown bee, brown bee,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green frog looking at me.(此處有音樂伴奏,可以唱出來)
...
首先,教師先播放繪本的錄音,讓學生一邊聽一邊閱讀自己手中的繪本。接著,聽完錄音,教師并沒有逐字逐句地對繪本進行詳細分析,而是一邊帶學生讀,一邊教學生表演。例如,在讀到Brown bee, brown bee, where's the brown bee? I see a brown bee flying in a tree.這句時,教師讓學生把手放在額頭前,做尋找狀,表演where's the brown bee? 接著把兩手張開,上下煽動,表演flying in a tree,5分鐘左右基本將繪本故事里的動作教完。最后,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故事里的不同角色,站到講臺前表演這個劇本,要求語言、動作、神情都要到位。表演結(jié)束,聽課的所有教師都為之震撼,短短的40分鐘時間,從排練到表演一氣呵成,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wù)竟然精彩地完成了。
整個表演過程,學生是拿著書上臺讀劇的,因此,教師在語言上降低了坡度。其次,很多教師在表演環(huán)節(jié),一般都是每個角色選一個學生,全班只有幾個學生可以上臺表演,這樣一來,剩下的學生只能做觀眾,無法參與表演,某種程度上打擊了該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楊老師要求全員參與,每個角色可以多個學生一起表演,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間的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
三、結(jié)語
While-reading部分作為繪本閱讀教學中的主體環(huán)節(jié),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針對不同類型的繪本,需采取最合適的教學策略。本文就不同題材的繪本課例,提出了“情境教學法”“思維導圖”及“Reader's Theater(讀者劇場)”三種教學策略,在教學中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然而,就目前來說,小學英語繪本教學還處在初級階段,仍然需要教師們不斷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讓繪本閱讀真正為英語課堂搭建有效階梯,學生真正能夠“悅”讀故事,樂享繪本。
參考文獻:
[1]孫群英.基于英語繪本的兒童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建構(gòu)[J].外語研究,2012(1):267-268.
[2]白薇.英文繪本的選擇及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2(6):62-66.
【作者簡介】王蔓,江蘇省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