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漢章
又是一年小陽春,我重游葉劍英紀念園。與過去一樣,我心里記掛著葉帥故居老房間里的那盞煤油燈,這是葉帥兒時用過的煤油燈。那是1980年,八十三歲高齡的葉劍英離開北京到廣州,從5月13日至17日,在習仲勛的陪同下,視察了梅縣地區(qū)。5月14日,回到雁洋老家探望親友和故居,當葉劍英進入出生地老房間,看見兒時用過的燈盞和小方桌時,摸著父母房間的古舊木窗,有感而作一首詩《回梅縣探老家》:“八十三年一瞬馳,木窗燈盞憶兒癡。人生百歲半九十,萬丈霞光值暮時。”詩中的“木窗燈盞憶兒癡”正是葉帥對兒時故里生活、讀書時光的無限眷戀,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深情。
凝視著這盞熟悉的煤油燈,默念著“木窗燈盞”詩句,我仿佛看到煤油燈跳動著一點如豆的亮光。這亮光,是中國革命的理想光輝。
1897年4月28日,葉帥出生于梅縣雁洋鎮(zhèn)虎形村。5歲至19歲,他從村里私塾、丙村三堡學堂高等小學、務本中學到東山中學,度過了十多年的讀書時光。1916年,19歲的葉帥去馬來西亞投奔伯父謀生。次年,考入云南講武學堂。云南講武學堂畢業(yè)后,葉帥從跟隨孫中山先生投身民主革命起,到新中國成立,南征北戰(zhàn),戎馬一生,一直身擔重任。
走出葉帥故居,舉頭仰望高高的陰那山五指峰,葉帥的高大形象仿佛已化作那高聳的山峰,永遠留在梅州家鄉(xiāng)的山水間。
在陰那山五指峰西面,地勢平坦,風光寬闊,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一個大盆地,如碧玉嵌鑲在山水間,閃爍著耀眼的光輝。這個山環(huán)水抱的美麗盆地,就是物華天寶、地靈人杰的雁洋鎮(zhèn)。該鎮(zhèn)梅江環(huán)流、丘山緩伏和湖塘瀲滟,舊時就因湖光山色吸引群雁棲息而得此美名。正是這塊如同翡翠的土地,孕育出我們敬愛的葉劍英元帥。而今,葉劍英紀念園坐落在雁洋鎮(zhèn)的虎形村,讓虎形村鋪滿風華俊秀氣韻而占盡歷史風光。
虎形村這村名,源于該村山岡地貌形似下山虎。據(jù)當?shù)厝苏f,從該村遠處鷂子崖山頂往下望,地貌如虎,首身鮮活,且尾爪明顯。虎形山下有“上虎”、“下虎”兩座祠堂,據(jù)葉氏宗譜載,為葉姓雁洋開基祖俊華、俊賢公(葉帥上祖)兄弟所創(chuàng)建。據(jù)說,俊華公居官,但選立祠址時,特意將較“正龍”的位置讓給乃弟俊賢公建祠,故被當?shù)刈u為“兄弟同心”之榜樣。在村里,還有許多關于虎形地貌的神話傳說,如傳說在村的南面,每當太陽下山的黃昏時刻,感覺到有陣陣虎嘯聲。屏翠陰那山而順龍著脈,展現(xiàn)龍虎之地貌,又孕育葉帥“虎將”,使這個虎形村聲名顯赫,乃成文旅之勝地。
對于虎形山、虎形村之地名,我有一種親切感。在我家鄉(xiāng)大埔百侯鎮(zhèn)就有虎形山、月形峰、蛇形窠等地名,而以“虎形”為村名的,在梅州客家地區(qū)似乎只有葉帥的故鄉(xiāng)。有人說,雁洋鎮(zhèn)有雁南飛、雁鳴湖、橋溪村、靈光寺、陰那山、葉劍英紀念園等景點,但若沒有到虎形村的葉劍英紀念園,就不能說你到過雁洋鎮(zhèn)。可見,進入雁洋鎮(zhèn),必去虎形村葉劍英紀念園,才不虛此游。
葉劍英紀念園籌建于2004年,歷時三年,于2007年5月份葉劍英元帥誕辰110周年時開園剪彩,向外開放。該園占地482畝,總投資1.5億元,由葉帥故居、葉家宗祠、葉劍英紀念館、紀念廣場、入口廣場、題壁廣場、泉井廣場、詩林廣場、石刻、亭子、果園、植物園、觀景臺、農(nóng)家樂園、客家風情街系列景觀組成。紀念館外觀呈幾何構造,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由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zhàn)^名,設四個展廳,以“少懷壯志、泉井情深、力挽狂瀾、翰墨飄香、百戰(zhàn)歸來”五大主題序列,共展出葉帥各個時期的圖文600多張、藝術品22件及一大批手稿、文稿、文獻與實物史料,充分展現(xiàn)出葉劍英元帥崇高的革命風范、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偉大光輝的一生。紀念館門前左側(cè)的臺基上聳立著一座葉劍英元帥的全身銅質(zhì)塑像,像座上鐫刻著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葉劍英紀念園集展示偉人風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于一體,融弘揚客家傳統(tǒng)文化、綠色生態(tài)旅游于一處,2008年11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葉劍英元帥故居及紀念館依山傍水,林木蔥籠,葉帥就出生在此,并度過了他的童年、少年時代。
葉帥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間農(nóng)舍,泥土石灰混合結(jié)構,共有15間房子,其中4間為葉帥家所有。右側(cè)第一間是廚房,第二間為葉帥父母親的臥室,墻上懸掛著葉帥雙親的遺像,臥室里擺著古典風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側(cè)后角兩間分別是葉帥少年時代的臥室及書房。
陰那山位于廣東省梅縣區(qū)雁洋鎮(zhèn),與大埔縣的英雅鄉(xiāng)交界,距梅州市區(qū)約50公里。山頂五峰海拔均超千米,形似五指,故稱“五指峰”,最高玉皇頂,海拔1298米,故有“五指峰巔極目舒,白云深處望三州(梅州、潮州、汀州)”之說。在我眼里,在我心中,這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陰那山,是厚重的客家歷史文化堆積而成的生態(tài)人文的瑰麗山峰。那五指峰的云霞,那碧落徘徊的藍色夢境,完完全全是詩化的意境。然而,這詩化的意境并非虛無飄渺,而是真真實實的存在,不單眼簾里那樣清晰,呼吸里那樣甜潤,衣襟里那樣芬芳,而且充滿胸臆的是詩化的春花秋月。由此想來,葉帥“木窗燈盞”的如豆燈火,早已化作陰那山廣布三州的“萬丈霞光”。
毛澤東曾以“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來評價葉帥的處事風格,又以“酣醇勁爽,形象親切,律對精嚴”來稱贊葉劍英的詩詞。他對另一位元帥詩人陳毅說:“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痹珖f(xié)副主席、著名詩人馬萬祺評價說:“葉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赫赫有名的元帥,在華夏詩壇上,他也可以說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詩帥?!薄耙环姽{一卷史”,詩詞貫穿并刻錄著葉帥的人生軌跡,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刻錄下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風云。他的詩詞意近旨遠,氣勢磅礴,格調(diào)清新,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可見,葉帥是一位詩帥,陰那山是一座詩山。
1977年11月20日,葉帥在廣州作冬休和調(diào)研工作,在風景幽雅的白云山麓欣然寫下了一首《松園》詩:“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園終不老閑身。會當再奮十年斗,歸讀陰那梅水濱?!痹娭械摹皻w讀陰那梅水濱”句,既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又親切懷戀“陰那梅水濱”這個讀書的好地方。在我看來,“陰那梅水濱”是葉帥心中詩的意境,而葉帥的豐功偉績正如高聳入云的陰那山,葉帥的家國情懷恰似梅江春水,流的都是詩。梅州市的“歸讀公園”,其“歸讀”兩字正是出自葉劍英元帥詩句“會當再奮十年斗,歸讀陰那梅水濱”。
漫步在葉帥故居外的陰那山藍色詩意里,我的心里“木窗燈盞”跳動著熟悉的火苗,這火苗仿佛化作了“穿透歷史、穿透未來”的萬丈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