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之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寧夏吳忠市利通區(qū)金星鎮(zhèn)王蘭花熱心小組慈善協(xié)會黨支部書記王蘭花受到表彰。在此之前的2月26日,全國婦聯(lián)授予她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王蘭花是群眾心中的“活雷鋒”,她把解決社區(qū)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作為畢生事業(yè),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志愿服務。她帶領“王蘭花熱心小組”先后為居民解決各類難事7000多件,調解各類民事糾紛600多起,開展公益活動7000多場次,推動利通區(qū)志愿者從最初7人發(fā)展到6.5萬余人。
王蘭花在暖心家園與社區(qū)工作人員交流工作
本文主人公王蘭花
2021年6月29日10時13時,剛剛獲得“七一勛章”這份至高榮譽的王蘭花激動地告訴媒體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頒了獎,還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我做的事都很普通,能得到這么大的榮譽,我感到特別高興,特別自豪。”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七一勛章”獲得者都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是立足本職、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他們的事跡可學可做,他們的精神可追可及。
正如“七一勛章”的寓意一樣,王蘭花像一株向日葵,一心向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活出了人生的意義和光芒?,F(xiàn)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市利通區(qū)金星鎮(zhèn)王蘭花熱心小組慈善協(xié)會(以下簡稱協(xié)會)黨支部書記、會長的王蘭花,16年來以“行勝于言”的執(zhí)著帶動了更多的普通人一起加入志愿者隊伍。隨著隊伍逐漸壯大,2010年,裕西社區(qū)專門騰出230平方米的社區(qū)用房作為熱心小組的大本營,正式亮出了“蘭花志愿服務之家”的牌子。各級黨委政府也給予了很大支持,幫助建立了服務工作室、蘭花成長軌跡、康復理療站等功能室,更加堅定了她們開展志愿服務、幫助群眾的信心。
2004年,干了一輩子社區(qū)工作的老黨員王蘭花從吳忠市利通區(qū)金星鎮(zhèn)裕西社區(qū)居委會主任的崗位上退休了。為居民們家長里短的事操心近20年,終于可以和老伴、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了,可王蘭花卻感到莫名的空虛,甚至關起門哭了好幾次,“我一下子不知道要干啥了?!庇谑?,一有時間,“老主任”王蘭花還是喜歡到社區(qū)去轉轉,看看能不能幫點忙。
一心向黨,活出人生的意義和光芒是王蘭花的初心和堅定的信念。在退休前,她事無巨細地服務社區(qū)居民12年,對居民始終就像愛護自己的眼睛、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關懷。在十幾年的社區(qū)工作中,她守護著民族團結,追求著鄰里和諧,社區(qū)居民中一個個新家庭組建起來、一個個孩子出生成長、一個個老人離世等雞毛蒜皮的事都離不開她,社區(qū)3000多戶居民早就把她當作親人了。
所以她退休離開社區(qū)后,家家戶戶沒解決的問題仍然讓她放心不下,老老少少的事情依然讓她牽腸掛肚,但她不能再“名正言順”地服務群眾了。讓她沒想到的是,退休后,群眾打電話、找上門的次數(shù)比以前更多了。為此,她毫不猶豫地對家人們說:“趁著我還能動彈,一定要再為社會干點啥,再為社區(qū)居民操一份心。因為我是一名黨員,活出人生的意義和光芒是我不變的初心!”
2005年初,王蘭花和6位老姐妹一起,成立了利通區(qū)首個社區(qū)志愿者服務隊——王蘭花熱心小組。
社區(qū)志愿者服務隊成立后,她們每天奔走在社區(qū)的各個角落,照顧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幫助鄰里解決瑣事、化解糾紛,漸漸成了鄰里們的“貼心人”。2012年,王蘭花的熱心小組成立了黨支部,先后引進了寧夏義工聯(lián)合會、雷鋒車隊等7個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yè),組建了文明勸導、治安巡邏、矛盾調解等10支志愿服務隊。2016年,經利通區(qū)民政局批準,慈善協(xié)會登記成立;2019年,慈善協(xié)會獲評4A級社會組織。
“靠近我、溫暖你”是志愿服務協(xié)會的宗旨。王蘭花常說:“對社區(qū)居民幫不幫是一碼事,幫不幫得成又是另一碼事?!眻允刂@樣的理念,16年來,她把解決社區(qū)居民的大事小事作為畢生事業(yè),初心不改,盡心盡力。王蘭花說:“這些年真的很辛苦,但我覺得值得。因為,我們的志愿服務之花已經香飄滿園,居民稱我們?yōu)榧皶r雨、雪中炭?!?/p>
“老姨,這幾天好點沒?我們來看看你。”金星鎮(zhèn)裕西社區(qū)91歲的何秀英讓王蘭花時常掛念在心。一進門,她就熱情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坐下后,她一邊給老人剪指甲,一邊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泵看稳タ赐涡阌?,王蘭花都要幫著老人干家務活,拉著手聊家常。
王蘭花和熱心小組的成員們,還悉心照顧社區(qū)孤寡老人馬秀英、馬玉霞24年,直至老人逝世;堅持幫扶支援寧夏建設的老人孫銀官、潘文香、洪梅芬15年到25年不等。裕西社區(qū)居民張金霞下崗后,外出謀生,她80多歲的老母親和10多歲的孩子留在家中無人照料,生活陷入困境。王蘭花經常帶領志愿者上門義務照顧老人和孩子,通過爭取公益資金的方式為她們買菜買藥、送吃送喝。兩年后,張金霞回來了,王蘭花又幫她在社區(qū)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一家人的生活基本有了保障。同時,王蘭花和熱心小組的成員們還救助了120個患病的孩子,使他們得以康復并健康成長 ……
“王阿姨是好人,幫了很多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她?!笔苓^幫助的居民張金霞十分感動,也積極加入到傳遞溫暖的行列中,義務挑起照顧社區(qū)孤寡老人安明香和連月新的擔子。在王蘭花的幫助下,生活困難的小伙子舒宏勇開了一家水暖維修店,靠自己的本事掙錢養(yǎng)家。不僅如此,為小區(qū)孤寡老人、殘疾人免費維修水暖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飯”。身為90后的馬晶也是在王蘭花的影響帶動下,轉行為協(xié)會的工作人員。在她看來,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每日朝夕相處的王蘭花最可貴的品質是一直堅持做好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后,王蘭花帶領志愿者們迅速組建起一支50余人的志愿者防疫隊伍。黨員志愿者帶頭值班,手提小喇叭奔走在大街小巷,一棟樓一棟樓地勸導居民不信謠不傳謠……積極助力社區(qū)做好排查和公共衛(wèi)生消毒工作,防止疫情輸入。她還擔任著基層調解員的職務。在處理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物業(yè)糾紛、債務糾紛等事務中,都能看到王蘭花的身影。社區(qū)的事情繁雜瑣碎,王蘭花熱心小組就通過記日記的方式,把居民反映的問題記錄下來,逐漸落實。幾年下來,王蘭花不知不覺就積累了10多本特殊的日記。
王蘭花與社區(qū)居民在一起
在這些日記里,所記錄的多是一些特殊而又暖心的事兒:“王阿姨,我奶奶腿腳不利索,這段時間我們回不去,您幫著多照顧一下。”“隔壁那兩口子又天天吵架,我們也不安生,請您勸一下?!贝蠹倚睦镆蕾囍@位溫暖的“大媽”,大事小情總想著找她說道說道。于是,一有時間,王蘭花就到社區(qū)去轉一轉、看一看、聽一聽,居民見到她,還是親切地叫她“老主任”。對于居民的信任,王蘭花滿足地說:“我到這個年紀了,一生盡力幫助他人,活得很充實。如今,我最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我們的隊伍,為社會服務,為社區(qū)服務,把志愿精神傳承下去?!?/p>
在多年的志愿服務實踐中,王蘭花深深體會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只有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把各族群眾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志愿服務的精神才能發(fā)揚光大?,F(xiàn)在的“蘭花熱心小組”在冊志愿者中有黨員186人,這支紅色力量在助人為樂、幫困扶貧、助老助殘中,用實際行動播撒著“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種子。王蘭花和她的志愿服務小組每逢重大節(jié)日,都會組織各族居民群眾走出家門,聚在一起舉辦聯(lián)誼茶話會,拉家常、敘鄉(xiāng)情,鄰里歡聚一堂、切磋廚藝,做出一席匯集各民族美食的“百家宴”,既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也加深了街坊鄰居的感情,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和諧生活被傳為佳話。
來北京參加“七一勛章”頒授儀式的前一個晚上,王蘭花認真整理著這些年她獲得的各種榮譽:從市級到省級再到國家級獎項,大大小小有幾十個,像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優(yōu)秀社區(qū)工作者、中華慈善獎、全國愛國擁軍模范等國家級榮譽,分量尤重。王蘭花整理著、審視著,眼淚禁不住掉了下來,她對前來幫她辦理赴京事務的年輕人說:“孩子,放下這些榮譽不說,站在長輩的角度,我說點心里話。這些年我過得真的很辛苦,但回頭看走過的路,每天為居民排憂解難,我沒有糾結沒有遺憾,覺得很值?!?/p>
王蘭花的話是發(fā)自內心的。她退休后剛開始做志愿服務時,有些居民不理解、嘲笑甚至謾罵王蘭花,認為她“愛管閑事”。但就是憑著這股跑斷腿、磨破嘴也要幫助別人的韌勁,王蘭花最終收獲了信任,也將這份互助精神傳遞了下去。王蘭花說:“擇一事、終一生。人退了,自己的思想覺悟不能退。趁著自己還能活動,一定要想方設法再為轄區(qū)群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再為社會做貢獻。能讓大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一切都值了?!?/p>
當然,做志愿服務工作,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則是無窮的。更為重要的是,黨的力量來自組織,而組織能使大家的力量倍增。基于這一理念,王蘭花通過積極探索“黨建+”模式,使志愿服務力量不斷壯大。目前,她們的志愿服務組織規(guī)模已經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從原來僅服務裕西社區(qū)一個點變?yōu)楸椴既牵驹刚咭矎淖畛醯?人發(fā)展到如今的6萬多人。她創(chuàng)辦的志愿服務之家,已經成為深化“鄰里互助一家親”,維護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橋梁紐帶。
在10多年的志愿服務實踐中,以王蘭花為“領頭雁”的蘭花熱心志愿服務小組,始終堅持“靠近我、溫暖你”的服務理念,依托縣鄉(xiāng)村三級志愿者之家,大力推行群眾點單、志愿者之家派單、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務組織領單、三級管理部門記單“四單”服務模式,有效發(fā)揮聯(lián)系服務、管理培訓、孵化培育、整合資源、傳播志愿文化五項功能,在縣域內形成了“345”志愿服務模式,并且把志愿服務當成了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風尚去積極踐行。
16年來,他們致力于擁軍優(yōu)屬,主動聯(lián)系15家擁軍服務點,發(fā)放擁軍優(yōu)惠卡2000張,每年都會為戰(zhàn)士送去慰問品;他們致力于幫困扶貧,積極組織動員志愿者、慈善愛心人士,募集慈善資金近98萬元,爭取社區(qū)公益創(chuàng)投等項目20多個,先后幫扶1449人次,為居民解決各類大小事情7000多件……一樁樁、一件件、一次次志愿服務,連起民心、聚著民意、暢通民情,一朵“王蘭花”、一群“紅馬甲”、一些動人的鄰里故事,溫暖了一座城,不僅成為寧夏一個響當當?shù)闹驹阜掌放?,更成為各族群眾共同書寫的和諧友愛、民族大團結篇章。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