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波什納
《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篇評論文章,揭示了保守派經(jīng)濟思想自1980年代影響力達到巔峰后,所陷入的黑洞。曾就職于特朗普政府的芝加哥大學經(jīng)濟學家凱西·B·穆里根(Casey B. Mulligan)和托馬斯·J·菲力普森(Tomas J. Philipson),都將新冠疫情作為拋棄經(jīng)濟學傳統(tǒng)觀點,即“政府政策的存在是為了糾正市場失靈”的口實。
他們把這一觀點顛倒過來,認為“政府政策比市場更容易失靈”,而市場則將民眾從政府時常作出的荒唐決策中拯救出來,糾正政府政策。他們辯稱,是私營企業(yè)“迅速控制”了疫情(當然這都得感謝特朗普),盡管病毒仍在肆虐?!坝斜匾屨M快讓路”,他們寫道,這也是“特朗普‘曲速行動的目的?!?/p>
曲速行動確實取得了成功,但其是政府對自由市場的典型干預。與穆里根和菲利普森所說的恰恰相反,這項耗資超100億美元的行動正是為了糾正市場失靈,即私營企業(yè)由于擔憂成本和風險無法保證研制成功后的回報而缺乏研制和分發(fā)疫苗的動力。政府則通過向企業(yè)投入資金、保證市場、提供技術建議和協(xié)調干預市場。
這種干預在本質上與要求佩戴口罩和封鎖沒什么不同,后者也解決了市場失靈。如果沒有政府的監(jiān)管,許多個人和企業(yè)會因未能采取充分防疫措施而將傳染風險外部化。
當私人主體的行為使其社會成本高于私人成本時,就會出現(xiàn)市場失靈。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當人們理性且不受道德約束時(正如經(jīng)濟學家通常假設的那樣),他們就有充分的動機向河里傾倒廢物,以罔顧行人、自行車騎手和其他司機安全的速度駕駛,以及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出門把傳染病傳播給他人。唯一能防止市場失靈的是法律。認為“政府失靈”比市場失靈更普遍或更糟糕的想法是說不通的。沒有政府,就只有市場失靈。
政府的確會犯錯。但我們又有什么其他選擇呢?顯然,解決政府失靈的唯一方法是更好的政府政策,而非沒有政府政策。取締政府對疫苗研究的參與,將是災難性的。
穆里根和菲力普森或許還認為,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或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應該被撤除,或者主張廢除公共衛(wèi)生當局關于關停企業(yè)和強制佩戴口罩的大量聯(lián)邦和州法律。但正是這些機構和法規(guī),讓政府得以解決包括各類傳染病在內(nèi)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FDA的緊急授權對于克服對疫苗的疑慮至關重要,而CDC的指導方針——盡管有點令人費解——則可以協(xié)助當?shù)毓残l(wèi)生部門了解他們的選擇。這些政府干預對企業(yè)來說猶如天降甘霖,他們依賴政府干預來決定如何對待員工和客戶。與穆里根和菲力普森的說法相反,企業(yè)并非靠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政府壞市場好”的論點曾在1980年代大行其道。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它受到沉重打擊。當時,以美聯(lián)儲為首的“好”政府,將金融市場從自由市場倡導者推動的自我毀滅式放松管制中救了回來。另一個打擊來自疫情,各類政府項目和要求佩戴口罩這些干預措施,緩解了疫情。
穆里根和菲利普森都是成就斐然的經(jīng)濟學家。令人費解的是,他們把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市場失靈當成了論證市場出手解決政府失靈的契機。當然,這很難將自由市場經(jīng)濟從其近期的道德和智力敗局中解救出來,只會在政府著手應對另一波感染時,造成公眾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