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翟旭東 王勇 李志軍 于慶強
摘要:? 新疆某金礦選礦廠原采用混汞—浮選—氰化工藝回收金,產(chǎn)生了約150萬t高品位浮選老尾礦堆存。為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進一步回收老尾礦中的金,在工藝礦物學(xué)研究基礎(chǔ)上,確定采用再磨—浮選工藝,并對試驗條件進行了優(yōu)化。在老尾礦Au品位0.69 g/t,磨礦細度-0.074 mm占90 %,XJ-11作為高效泥質(zhì)脈石礦物抑制劑的條件下,經(jīng)過一次粗選、兩次精選、三次掃選閉路試驗,獲得了Au品位26.22 g/t、Au回收率57.26 %的金精礦,取得了良好技術(shù)指標,實現(xiàn)了金的高效回收。
關(guān)鍵詞: 老尾礦;再磨;浮選;XJ-11抑制劑;回收率
??中圖分類號:TD926.4+2 文獻標志碼:A 開放科學(xué)(資源服務(wù))標識碼(OSID):
文章編號:1001-1277(2021)09-0099-04 doi:10.11792/hj20210919
???引 言
中國是黃金生產(chǎn)和消費大國,但總體資源稟賦較差,資源綜合回收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提升原礦采、選、冶技術(shù)水平的同時,老尾礦、冶煉渣等二次資源中金的回收利用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1]。
新疆某金礦選礦廠在1983—2006年采用混汞—浮選—氰化工藝回收金,堆存了約150萬t高品位浮選老尾礦(金品位0.7~0.9 g/t),潛在經(jīng)濟價值約4.8億元。隨著環(huán)保要求的嚴格和開采技術(shù)的進步,回收老尾礦中金,提高資源利用率及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老尾礦長期堆存過程中發(fā)生風(fēng)化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蝕變氧化,產(chǎn)生大量泥質(zhì)礦物,以及受金賦存狀態(tài)等[2]的影響,不利于回收。因此,要綜合考慮老尾礦再回收金的技術(shù)經(jīng)濟性。
為充分回收該選礦廠老尾礦中的金,提高資源利用率,根據(jù)老尾礦性質(zhì)特點及金賦存狀態(tài),經(jīng)多種工藝對比,確定采用再磨—浮選工藝進行處理,獲得的金精礦Au品位26.22 g/t、Au收率57.26 %,技術(shù)指標良好。
1 老尾礦性質(zhì)
1.1 化學(xué)組成
老尾礦中可供回收的有價元素為金,銀可作為伴生資源綜合回收,銅、硫等含量較低,綜合回收利用價值不高。老尾礦化學(xué)組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1。
1.2 礦物組成
肉眼觀察發(fā)現(xiàn)老尾礦多呈土黃色—灰白色—灰 色 。 經(jīng)鏡下鑒定、X射線衍射分析、掃描電鏡分析和MLA(礦物參數(shù)自動分析系統(tǒng))查明:老尾礦中金屬硫化礦物主要為黃鐵礦和毒砂;鐵氧化礦物主要為赤褐鐵礦(含砷);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長石和綠泥石,其次為云母、閃石、方解石和錳白云石。老尾礦主要礦物組成分析結(jié)果見表2。
1.3 金物相分析
經(jīng)化學(xué)物相分析,老尾礦中金主要以單體金+連生金、硫化礦物包裹金和鐵等氧化礦物(含砷)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單體金+連生金和硫化礦物包裹金合計占總金的40.90 %,這2部分金理論上可通過浮選實現(xiàn)高效回收;鐵等氧化礦物(含砷)中以礦物裂隙包裹金形式存在的金可通過進一步細磨嘗試回收,而以晶格金形式存在的金則難以回收[3-4]。老尾礦中金化學(xué)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3。
1.4 黃鐵礦和毒砂的解離度
為進一步了解老尾礦中 載金硫化礦物黃鐵礦和毒砂的粒度特征,對老尾礦樣品(-0.074 mm占65 %左右) 進行解離度測定。老尾礦中黃鐵礦和毒砂的單體解離度分別為50.36 %和57.53 %,貧連生體( <1/4)占比均較高,分別為35.21 %和37.54 %,因此需要進一步細磨才能獲得較高的解離度。解離度測定結(jié)果見表4。
2 試驗結(jié)果及討論
2.1 探索試驗
老尾礦中金回收的技術(shù)難點表現(xiàn)在3個方面:
1)要實現(xiàn)老尾礦中單體金+連生金、硫化礦物包裹金和部分鐵等氧化礦物(含砷)包裹金中金的高效回收,需較高的磨礦細度,但同時必須解決因高磨礦細度帶來的系列選礦難題[5]。
2)在存在大量易泥化或易浮蝕變脈石礦物的礦漿中實現(xiàn)金及載金硫化礦物的高效分選。
3)風(fēng)化氧化后載金硫化礦物的強化活化問題。
本著簡單、高效、經(jīng)濟的原則,在實驗室分別進行了重選、再磨—浮選和重選—浮選等多種工藝對比試驗,初步確定了適合老尾礦的回收工藝。探索試驗結(jié)果見表5。
由表5可知:采用螺旋溜槽處理老尾礦,由重選粗精礦到細泥, 金品位逐漸增加,但相差不明顯,金無富集作用,即難以通過螺旋溜槽進行預(yù)先跑尾或預(yù)先富集。 老尾礦再磨—全粒級浮選,在磨礦細度-0.074 mm占90 %條件下,老尾礦經(jīng)兩次粗選可得Au品位4.88 g/t、Au回收率39.15 %的粗精礦,試驗結(jié)果與老尾礦的礦物學(xué)特性基本吻合,試驗指標良好。 重選—浮選聯(lián)合工藝所得 粗精礦Au總回收率為34.28 %,低于再磨—全粒級浮選金回收率;這主要是因為全粒級浮選時不同粒度礦物之間存在協(xié)同作用,微細粒目的礦物可借助細?;蛑辛]d體礦物上浮。綜合考慮,再磨—全粒級浮選工藝較適合,可以較好地富集金礦物及載金硫化礦物,實現(xiàn)這2部分金的高效回收。
2.2 再磨—浮選試驗
2.2.1 磨礦細度
老尾礦粒度較粗,-0.074 mm粒級占65 %~75 %,需要進一步磨礦解離目的礦物,同時需要考慮泥質(zhì)脈石礦物泥化程度的影響。磨礦細度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jié)果見圖2。由圖2可知:老尾礦不經(jīng)磨礦直接浮選,試驗指標較差。磨礦細度-0.074 mm達到95 %時,浮選泡沫很黏,粗精礦金回收率下降;這說明較高的磨礦細度可以提高金回收率,但泥化的脈石礦物量也進一步增加,惡化了浮選環(huán)境。綜合考慮,確定磨礦細度-0.074 mm占90 %合適。
2.2.2 捕收劑用量
采用丁基黃藥+丁銨黑藥作為組合捕收劑,進行了用量試驗。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隨著丁銨黑藥用量的增加,粗精礦金回收率呈增加趨勢,但泡沫黏度也明顯增加,浮選選擇性下降。綜合考慮,確定丁基黃藥+丁銨黑藥用量為(100+20)g/t較合適。
2.2.3 礦漿pH
在一定范圍內(nèi),礦漿pH對硫化礦物浮選體系有著重要影響,關(guān)系到礦物表面電性和藥劑的使用性能,影響礦漿中“難免離子”的含量。硫酸和草酸對黃鐵礦和毒砂礦物表面有清洗、活化作用,碳酸鈉是良好的礦漿pH緩沖劑,可以消除礦漿中Ca2+和Mg2+的不利影響,減輕礦泥對浮選的影響[6]。礦漿pH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jié)果見圖4。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結(jié)合浮選過程中現(xiàn)象,在弱酸性礦漿條件下,浮選泡沫較清爽;弱堿性礦漿環(huán)境下,浮選泡沫黏度稍大。綜合考慮,采用碳酸鈉1 000 g/t(pH值7.0~7.5)調(diào)漿試驗指標較好。
2.2.4 抑制劑種類
抑制細泥的上浮是老尾礦再選需要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抑制劑種類試驗流程見圖1,試驗結(jié)果見圖5。XJ-11和XJ-12均為高效泥質(zhì)脈石礦物抑制劑。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及現(xiàn)象,使用水玻璃+XJ-11組合作為抑制劑時,浮選泡沫黏度得到改善,對細泥的上浮控制較好,試驗指標良好。綜合考慮,確定采用水玻璃+XJ-11作為抑制劑。
2.2.5 閉路試驗
在浮選條件試驗基礎(chǔ)上,開展了全流程閉路試驗,因尾礦再選含泥量較高,中礦循環(huán)量較大,為達到平衡對藥劑制度進行了系統(tǒng)調(diào)整及優(yōu)化。試驗流程見圖6,試驗結(jié)果見表6。在磨礦細度-0.074 mm占90 %的條件下, 老尾礦經(jīng)過一次粗選、兩次精選、三次掃選,可獲得Au品位26.22? g/t、 Au回收率57.26 %的金精礦,尾礦Au品位降至0.30 g/t,試驗指標良好。
3 結(jié) 論
1)新疆某金礦選礦廠老尾礦長期堆存受風(fēng)化作用的影響,鐵等氧化礦物(含砷)包裹金分布率為57.58 %,這部分金目前難以充分回收;以單體金+連生金和硫化礦物包裹金形式存在的金分布率為40.90 %,可通過進一步磨礦解離—浮選工藝充分回收。
2)通過條件試驗,確定采用XJ-11高效泥質(zhì)脈石礦物抑制劑,有效解決了高磨礦細度下細泥對浮選的干擾。全流程閉路試驗獲得Au品位26.22 g/t、Au回收率57.26 %的金精礦,尾礦含金降至0.30 g/t, 取得工藝礦物學(xué)因素下良好的試驗指標。 所確定的工藝流程及條件具有較強的實際可操作性,為老尾礦的回采再選提供了可靠的技術(shù)支撐,并為類似黃金礦山尾礦再選回收金提供借鑒。
[參 考 文 獻]
[1] ?陳蘭蘭,盧東方,王毓華.黃金礦山尾礦的組成、危害及資源化利用技術(shù)[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20,40(5):161-169.
[2] ?王明莉,徐寶金,朱加乾,等.江西某金礦尾礦再選試驗研究[J]. 金屬礦山,2020(4):212-216.
[3] 秦廣林.山東某金尾礦金回收工藝研究[J].現(xiàn)代礦業(yè),2019,35(10):124-126.
[4] 李日升,翟旭東,馮玉懷,等.從某金尾礦中浮選回收金[J].金屬礦山,2017(7):190-192.
[5] 索明武,任華杰.從庫存金尾礦中回收金的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09(8):167-169.
[6] 張博,張雁生,張家明,等.貧硫低品位難處理含金尾礦選礦試驗研究[J].礦冶工程,2016,36(6):43-45.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gold recovery from old tailings
from the concentrator of a gold mine in Xinjiang
Li Jie1,Zhai Xudong1,Wang Yong2,Li Zhijun2,Yu Qingqiang2
( 1.Changsha Institute of Mining Research Co. ,Ltd.? ; ?2.West Gold Karamay Hatu Gold Mine Co. ,Ltd. )
Abstract: A concentrator of a gold mine in Xinjiang previously used mixed mercury-flotation-cyanidation process to recover gold,generating about 1.5 million tons high-grade flotation old tailings stockpiled.In order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and further recover gold from old tailings,based on process mineralogical study,the regrinding-flotation process was determined and the test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When the Au grade of old tailings is 0.69 g/t,the grinding fineness of -0.074 mm accounts for 90 % and XJ-11 is used as efficient slimy gangue mineral inhibitor,the closed-circuit test of once roughing,twice cleaning and three times scavenging ?obtains the gold concentrate with Au grade 26.22 g/t and Au recovery rate 57.26 %,indicating good technical indexes and achieving efficient recovery of gold.
Keywords: old tailings;regrinding;flotation;XJ-11 inhibitor;recovery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