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中國貴航集團三〇二醫(yī)院普外一科 貴州 安順 561000)
乳腺癌臨床中比較常見,多發(fā)病于女性患者中,對女性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目前在臨床上給予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主要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此種治療方式相對而言效果明顯,能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的生存率[1-2]。因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皮瓣游離的范圍相對比較大,患者在手術后的3~4 d左右會出現皮下積液,根據患者的其皮下積液的程度不同,且經手術治療后對患者的形體上會有一定的改變,加上患肢的障礙,術后患者會有一定的心理負面影響,對患者今后的生活、工作均會帶來不利影響,隨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形成和發(fā)展,手術后對患者患肢的功能障礙、術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等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3],良好的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心理和患肢康復都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是探討乳腺癌經改良根治術后給予心理及患肢功能康復的護理干預,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患肢功能的恢復情況,為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護理的選擇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診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1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90例?;颊吣挲g34~75歲,平均年齡(48.3±5.3)歲;所有患者均確診為乳腺癌,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其中有5例患者未婚,35例患者為離異,其他患者均已婚;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20例,高中文化55例,其他患者均為大學及以上文憑。參與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在參加研究前均知曉本次研究的內容和目的,在參加研究前,由醫(yī)生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本次研究的具體內容及患者需要配合的具體事項,包括患者的用藥不舒服等均需要向研究醫(yī)生匯報,在研究醫(yī)生知曉同意的情況下才可以,患者均是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正式參加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內容有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引流管護理以及康復護理等。
試驗組給予心理及患肢功能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試驗組的護理人員需要進行乳腺癌疾病知識的相關培訓,所有護理人員經培訓后對乳腺癌患者治療期間不解的問題均能給出一定的答復,熟悉掌握對患者患肢功能的鍛煉,對患者的情況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且需要培訓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在與患者溝通交流中,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對自身的情況如實匯報,不隱瞞、不欺騙,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對患者的情況有詳細的了解,為后續(xù)護理工作有序進行提供了方便。(2)心理護理:乳腺癌患者經手術后患者的心理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通過手術患者胸部的外形發(fā)生變化,女性第二特征的喪失都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失去乳房,患者的自信心會受到打擊,且對患者日后夫妻關系也有不利影響,這種情緒會直接影響到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及治療效果,因此護理人員應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逐漸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一些暗示、支持以及鼓勵等幫助患者緩解心理負面情緒,向患者講解疾病和手術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同時對于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形體缺陷,可告知患者通過其他方式來彌補,比如可佩戴胸罩或重建術來彌補,護理人員可邀請一些術后恢復良好的同類型患者進行溝通,幫助消除顧慮,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治療。(3)康復護理:患者在進行乳腺癌行改良根治術后,因涉及到患肢皮瓣游離范圍較大,對患者患肢腋下淋巴系統(tǒng)會帶來一定的破壞,導致淋巴液聚集在患者的組織中,容易形成術后死腔,導致患者患肢鎖骨下方接近腋窩的位置形成淋巴水腫,針對這種情況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可墊薄枕適當抬高患肢,輕度彎曲患肢的肘關節(jié),避免長時間壓迫患肢,影響患肢的血液流動,患者在手術后6 h進行由遠端至近端的患肢按摩,促進淋巴液的回流,患肢處不能進行輸液或藥物注射、不能提重物及抽血等操作。在被許可能進行適當活動時,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進行適當的活動,先被動活動,再慢慢給予主動活動,患者術后1~2 d可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握拳、屈腕等,術后3~4 d可做屈肘運動,幫助患者增加上臂力量和淋巴的回流,術后5~8 d可進行手掌上舉的運動練習,逐漸撓至對側肩部和同側耳廓部,術后半個月左右可拆除切口縫線,練習手指爬墻運動,慢慢抬高患肢,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要仔細叮囑患者繼續(xù)進行患肢功能的鍛煉,堅持練習逐漸恢復患肢的功能。同時叮囑患者的家屬,負責監(jiān)督和協(xié)助,幫助患者鍛煉患肢功能,促進術后的恢復。
對比兩組在不同護理下,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及患肢功能的康復情況。其中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SAS和SDS評分來評估,分數越高表示患者越抑郁、越焦慮。術后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患肢康復情況,主要是了解患者患側上肢前屈、后伸、外展、內旋和外旋5個方面的動作[4]。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更優(yō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s,分)
SD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90 68.2±5.6 50.9±2.4 69.3±4.4 53.2±2.1對照組90 67.9±5.9 63.6±2.3 69.0±4.5 62.9±3.5 t 0.024 3.215 0.006 2.784 P>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AS評分
對比兩組患者患肢功能的康復情況發(fā)現,試驗組患者患肢的康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康復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康復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上肢前屈 后伸 外展試驗組90 178.3±2.3 50.4±1.8 178.4±2.1對照組90 155.3±2.0 40.7±1.4 134.5±2.5 t 71.651 40.417 127.907 P<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內旋 外旋試驗組90 77.9±0.9 86.5±1.9對照組90 71.4±1.4 80.3±0.3 t 37.143 30.542 P<0.05 <0.05
心理康復直接關系患者的機能康復,有效的心理康復不但可以調動患者治療的積極性,還能有效促進患者的康復。
從本次研究可知,對于進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的患者,在治療期間給予心理及患肢功能康復的護理干預能有效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抑郁、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患者的情緒,促進患肢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