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假期中,我和家人同登華山,共賞天下奇景。
山道蜿蜒曲折,峰巒疊嶂,我們信步而行。轉(zhuǎn)過一個彎,眼前豁然開朗,一面絕壁映入眼簾。只見絕壁豎直、平整,中間有很多橫七豎八的長痕。也許是高峰入天,所以,發(fā)怒的天神用巨斧劈向山峰,這才留下這些創(chuàng)痕吧!
咦,那是什么?我突然瞥見巖縫前點綴著一抹青黛。難道石縫里生長了植物?不可能。我立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峭壁森立,缺水少土,植物如何能生存?
為了解開心中的謎團,我斜倚在欄桿上,努力前傾,睜大雙眼,仔細觀察。只見石縫中伸出了一根歪扭的樹干,它滿身都是風雨的印跡,卻高昂著頭。它頭頂有三根分枝,每根枝上都長著一團緊湊、尖銳、張揚的松針。原來它是一棵松樹。
我仿佛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幾百年前,一粒瘦小的種子從山崖滾落,掉入巖壁的縫隙。種子四顧張望,不由得灰心喪氣起來:四周都是堅硬的巖石,只有棲身處有一條窄窄的巖縫,覆著一層薄土,貧瘠而干旱。它不禁瑟瑟發(fā)抖,這該怎么辦?
種子只能將自己牢牢地嵌在石縫里。不久,種子上冒出了嫩芽。慢慢地,芽兒快要鉆出石縫了,但它望著面前險惡的環(huán)境,猶豫了。
終于,對陽光的渴望,讓它探出小腦袋,奮力地生長。外面的環(huán)境十分惡劣:驕陽似火,炙烤著它;狂風肆虐,壓迫著它;冰霜刺骨,考驗著它。但生命的韌性塑造了它倔強的性格。數(shù)百年后,它粗壯的根已深深地扎入巖石,頭頂碧空,傲立于絕壁之上。
我望著滄桑、瘦小的松樹,思緒萬千:一棵松樹,居然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來,戰(zhàn)勝了大自然,這需要多大的毅力?。?/p>
想到這里,我不禁十分羞愧:周末作業(yè)多,我就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我的英語不太好,媽媽給我買了習題集,我拖了很久才做完;我買了一些淀粉,想做非牛頓液體,第一次沒做成功,就灰心喪氣……比起這棵松樹,我的條件十分優(yōu)越,但我遇到一點挫折就退縮,不愿面對困難,不愿再試一次。
這棵頑強不屈的巖中松,給了我啟迪與力量,成為我無言的導師。
名師點評
這篇文章贊頌了松樹默默無聞、自強不息的精神。文章開篇講述“我們”在登華山的途中,發(fā)現(xiàn)了長在石縫中的一棵松樹,以此引出本文主題。小作者觀察細致,抓住松樹的主要特點,將其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文章結(jié)尾處總結(jié)了松樹帶給“我”的力量,很有激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