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麗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yè)技術學院 服裝設計學院,江蘇 蘇州 215104)
緊身胸衣是16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流行于歐洲的一種穿于上半身的無袖束身內衣,符合當下社會的時尚和審美標準,和裙撐共同構成了近代歐洲女裝造型,尤其是緊身胸衣,在塑造和矯正人體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選擇緊身胸衣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其在西方服裝史上的重要地位,它的出現(xiàn)、流行、演變、淡出是由一系列復雜的因素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了解緊身胸衣的興衰和演變是理解西方服裝史發(fā)展的關鍵。
歐洲女子穿著緊身胸衣的風尚既不是一夜之間憑空出現(xiàn)的,也不是毫無原因突然消退的,而是由一系列偶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必然性是指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偶然性是指事物發(fā)展的不確定性,兩者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偶然性因素一方面通過規(guī)律起作用,另一方面又會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某些方面,從而在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同時,可能帶來新的規(guī)律,并打破舊規(guī)律的作用和方式,甚至通過消滅舊事物,使得舊規(guī)律也隨之消亡[1]。緊身胸衣曾經(jīng)是一些偶然性因素在必然規(guī)律作用下打破舊規(guī)律而產(chǎn)生的“新事物”,之后又多次因為偶然性因素成為被消滅的“舊事物”。
20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緊身胸衣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首次出現(xiàn)的。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上挖出了傳說中的克諾索斯王宮,在出土的眾多文物中,持蛇女祭司小雕像(圖1)較為著名。女祭司的服裝為上衣下裙組合的分離式,上半身的緊身短上衣搭配下半身的多層鐘形長裙,塑造了一個豐乳肥臀纖腰的女性形象。令人驚嘆的是,這件短上衣的款式非常性感和具有現(xiàn)代感,袖長及肘,領口極大,雙乳完全裸露,衣襟在乳房下扣合,支撐起胸部,使其更加高聳挺拔,腰間系寬腰帶將腰勒細??脊艑W家認定,這件雕像制作于公元前1600年前后。
圖1 持蛇女祭司小雕像(約公元前1600年)
除了持蛇女祭司小雕像,在克諾索斯王宮中反映當時社會活動場景的壁畫上也能看到一些身著緊身露乳上衣的女性形象,可見,這種性感的緊身衣是當時女性普遍穿著的服裝。這種服裝形式與同時代其他地區(qū)文明中普遍流行的裹纏式服裝大相徑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這種“不合時宜”的獨特性,似乎出于某種“突變”的偶然,但是其背后卻是由很多因素促成的必然。
(1)克里特島是愛琴海最大的島嶼,島上居民開放熱情,形成了追求人性自然的海洋性文化。社會對于性的態(tài)度也更加開放,對性的差異和可能帶來的快樂表現(xiàn)出坦率的欣賞,這是孕育裸胸緊身衣的文化背景。
(2)女神崇拜是克里特宗教與文化的核心,這里的社會也是母系氏族社會,因此,女性在社會中占有重要的社會地位,并且尊崇繁殖多產(chǎn)的女性化表征。這是倡導裸胸緊身衣的宗教底蘊。
(3)克里特島的氣候屬于溫和的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緊身衣加短裙或長裙的組合適合一年中大部分季節(jié)穿著。這是適合穿裸胸緊身衣的自然環(huán)境。
(4)在克諾索斯王宮中發(fā)現(xiàn)的各種藝術作品都展現(xiàn)了克里特人喜歡戶外活動、輕松歡快的生活習性,其中的人物形象,無論男女都是寬肩細腰的健美體態(tài),體現(xiàn)了他們喜好體型曲線之美、追求靈秀氣質的美學觀點。這是欣賞裸胸緊身衣的審美依據(jù)。
(5)克里特人是天生的航海者和貿易商人,他們憑借海上船隊在希臘、埃及和西南亞諸國之間進行貿易和文化、技術交流。通過這些交流,克里特人吸收了來自這些地區(qū)的文明和技術,并推陳出新,形成了超越當時其他文明的藝術和手工業(yè)技術[2]。其中,在服裝制作上率先開發(fā)了獨特的裁剪和縫制技術,這是制作緊身衣的技術保障??梢哉f,克里特人創(chuàng)造出裸胸緊身衣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
克里特人的裸胸緊身衣在公元前15~16世紀,隨著克里特文明的消失而突然銷聲匿跡。近年來的地質發(fā)現(xiàn)已使許多歷史學家相信,克里特文明的消失源于一場毀滅性的災難:桑托林火山爆發(fā)?;鹕轿挥诳死锾貚u以北不遠處,而在公元前1480年左右,該火山發(fā)生了人類歷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爆發(fā)?;鹕奖l(fā)引起強烈的地震和海嘯摧毀了很多城市和船隊,致命的塵埃雨使島上的土地數(shù)10年不能耕種??死锾匚拿饕虼嗽馐軞缧缘拇驌簦杆僮呦蛩ネ?。此后,克里特島又經(jīng)歷了蠻族入侵,島上文明再一次遭到毀滅,甚至連文字也失傳。因此,克諾索斯王宮和克里特文明一起被塵封于地下,直到3 000多年后才重見天日。
由此可見,克里特文明和他們的服裝形式的消亡都不是由于自身發(fā)展所造成的,而是因為火山爆發(fā)和外族入侵這兩個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結果。
克里特文明的緊身衣消失了3 000多年以后,緊身胸衣才以獨立內衣的形式出現(xiàn)在歐洲女性的衣櫥中。但是,女性從中世紀中后期就開始采取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從束身收腰到袒胸露背—反抗基督教以禁欲主義為名的服飾方面的封閉。12世紀的女裝中出現(xiàn)了一種叫布里奧(Bliaut)的連衣裙,在裙腰兩側或前后有打孔穿繩的設計,可以勒緊以收緊腰圍,同時也支撐和強調了胸部的線條。到了14世紀,意大利女性率先穿起了袒胸露肩的衣服。種種跡象表明,中世紀末期,歐洲服裝走出了“寒冬時代”。
中世紀的基督教強力推行禁欲主義,并且將女性的身體形容為引人犯罪的惡魔,因此,婦女們只能穿著包裹嚴實的服裝。違背自然天性的禁欲主義和服裝制度遭到反抗并且最終被破除,是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必然結果。但是它的實現(xiàn),是十字軍東征、黑死病等一系列偶然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羅馬教廷在11世紀末發(fā)動的十字軍東征運動,讓廣大民眾看到了教廷自私、貪婪、丑陋的黑暗面;14世紀中期,歐洲爆發(fā)了造成1/3人口死亡的黑死病,加上教廷的無能為力,使得廣大信徒對教會的誠信和權威產(chǎn)生了嚴重質疑。曾經(jīng)的歐洲人認為人體是上帝的杰作,通過服裝改變人體形態(tài)是對上帝的冒犯,如今基督教的根基動搖了,文藝復興運動使人們認識到自我創(chuàng)造的能力和價值,用服裝塑造肉體成為可能[3]。
(2)十字軍在君士坦丁堡的圖書館里發(fā)現(xiàn)了西歐已經(jīng)失傳的古希臘文化,并將其帶回西方,將歐洲人的視線重新引向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文明和人文精神,最終導致文藝復興出現(xiàn)。人們發(fā)現(xiàn)古典美學十分強調人體美,并將其與自然美相提并論,顯示出對個性和人性的尊重。當然,此時的西方人對人體的審美態(tài)度并不像古希臘那樣坦然無邪,不帶情欲色彩地審視和表現(xiàn)人體,而是強調人是有人性、有情欲的,通過服裝美化人體線條就有了理論依據(jù)。
(3)黑死病使人產(chǎn)生的恐懼導致幸存者走向兩個極端。一部分人關起門來更加虔誠地禱告,希望得到上帝的庇護;另一部分人則開始懷疑上帝,拋棄信仰,放縱生活,用感官刺激麻痹自己。黑死病造成的人口銳減使得生育率提高,保存家族血脈成為當務之急,體現(xiàn)女性生育能力的沙漏型身材得到了推崇,公開展現(xiàn)性吸引力的穿著和行為也被廣泛接受,這為緊身胸衣的出現(xiàn)埋下了伏筆。
(4)宣揚騎士精神、騎士愛情的騎士文學在12~13世紀繁榮發(fā)展。這些作品將女性放在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地位,大大提升了女性形象,激發(fā)了女性意識的萌芽。14~15世紀的教育普及運動使歐洲人的文化普及率顯著提高,一些精英階層的女兒們也能和她們的兄弟一起接受新式的人文主義教育。其中,法國的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是歐洲歷史上記載的第一位通過寫作來證明自己的女性,她的論文有力地反駁了基督教宣揚的“女性是邪惡的”這一偏見,并且得到了眾多支持。人文主義思想下女性意識的增強,使得女性不再羞于展現(xiàn)自己的第二性征,為緊身胸衣的流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4]。
(5)十字軍從東方帶回了絲綢面料、香料和工藝品,東方在建筑服飾烹飪藝術等方面的精致和考究讓西歐人大開眼界,喚醒了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刺激了歐洲貴族們的奢侈欲望[5]。西歐學習東方的技術,發(fā)展了自己的制造業(yè),其中,紡織業(yè)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制造工業(yè)。15世紀開始,科學的透視法在繪畫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體藝術也開始強調造型、空間和光影。畫框外,女性通過服裝追求渾圓的空間感和莊嚴的雕塑感,省道技術在服裝裁剪上的成熟運用使得這一追求得以實現(xiàn),為日后制作緊身胸衣提供了物質基礎、美學理論和技術保障。
(6)緊身胸衣得以在整個歐洲流行離不開一個人—法國王后凱瑟琳·德·美蒂奇(圖2)。她酷愛騎馬且技術高超,追求纖腰的她要求貴婦在宮中騎馬時必須穿著緊身胸衣和襯褲。同一時代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也曾對入宮貴婦的腰圍有過要求,使緊身胸衣成為貴婦入宮的必備服裝,從而在歐洲上流社會廣泛流行開來。此外,上流社會普遍相信緊身胸衣不僅可以讓穿著者身形優(yōu)美、舉止端莊,還可以約束其道德,凈化其心靈。因此,緊身胸衣成為身份的象征,被賦予了道德的意義。
圖2 凱瑟琳·德·美蒂奇畫像
由此可見,緊身胸衣在16世紀歐洲出現(xiàn)和流行是政治、宗教、經(jīng)濟、文化、藝術、技術等各個方面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共同作用的結果,是西方服裝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緊身胸衣稱霸歐洲女性衣櫥近400年,曾因為18世紀末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流行而短暫消退過,但是真正淡出時尚舞臺是在20世紀初。1906年,保羅·波烈(Paul Poiret)和維奧涅夫人(Madame Vionnet)同時在設計中拋棄了緊身胸衣,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女裝的新線條(圖3)。這兩位設計師的創(chuàng)新在當時是前衛(wèi)的,也是順應潮流的。
圖3 保羅·波烈1912年的設計
(1)緊身胸衣對健康的危害一直受到詬病。早在18世紀中期,著名醫(yī)生、解剖學家溫思陸(Jacques Bénigne Winslow)就曾撰文論述緊身胸衣對呼吸系統(tǒng)、血液循環(huán)和消化系統(tǒng)造成的損害。到了20世紀初,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醫(yī)生呼吁女性們拋開緊身胸衣,讓自己的身體自由呼吸。
(2)19世紀末,西方世界迎來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第一次浪潮,女性開始爭取與男性同等的權利和價值。如果說緊身胸衣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出現(xiàn)表達的是對神權的反叛和挑戰(zhàn),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xiàn),到了20世紀,則成為對女性的束縛和壓迫。從緊身胸衣中解放出來,不再依附于男權社會對女性的審美也成為當時女性爭取的權利之一。
(3)19世紀以來,東方文化藝術對歐洲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在服裝上也出現(xiàn)了反西方傳統(tǒng)的趨勢。來自中國、日本、印度、阿拉伯等不同文化異國情調的面料、色彩、紋樣、款式,成為貴婦人熱捧的時尚元素,在各種寬松大袍之下,緊身胸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4)20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門,參與各種社交、工作與體育運動。她們需要更加輕便、舒適、實用的服裝,而緊身胸衣和巨大的撐裙無法適應新世紀新的生活需要。
(5)1859年,雷攝先生(Henry S. Lesher)設計的文胸在紐約獲得了專利,被認為是文胸的雛形。但是這款文胸在設計上還有缺陷,穿著并不舒服。在這之后,又有其他設計師對文胸的設計和制作進行了研究和探索,終于設計出舒適實用的文胸,逐漸取代了緊身胸衣。
1920年代末,文胸才真正取代了緊身胸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交戰(zhàn)各國勞動力的緊缺和物資的貧乏迫使婦女除去衣服上多余的裝飾,換上更適合活動的衣著,以便投入繁忙的軍工生產(chǎn)和醫(yī)務護理中去。戰(zhàn)后歐洲工業(yè)持續(xù)蕭條,現(xiàn)代主義美學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以及反對資產(chǎn)階級生活左派思潮的興起,使得緊身胸衣和其所代表的古典女裝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現(xiàn)代女裝成為時尚的主流。
緊身胸衣作為近代西方女性服裝中的重要配件,它的出現(xiàn)、流行、消退、消失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審美觀念、宗教信仰、技術發(fā)展等不同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必然結果。16世紀,緊身胸衣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的是中世紀女性對宗教壓迫的反抗;17~19世紀,緊身胸衣的演變體現(xiàn)的是女性對體態(tài)美的追求和對男權社會的討好;20世紀,緊身胸衣的消退體現(xiàn)的是女性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和追求。從緊身胸衣的興衰可以看到社會的進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