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望
豐子愷以中西融合畫法創(chuàng)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雖然才華橫溢,但為人謙虛,低調(diào)做事,喜歡聽取批評的意見。在他的《畫師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贊美的話不足道,批評的話才可貴。”
有一年,豐子愷帶著自己最小的女兒豐寧馨去游玩。臨近中午時分,豐子愷帶著女兒去附近的一家茶樓吃飯。父女兩人剛剛坐定,豐子愷就聽到鄰座的幾位游客忽然提到了自己的名字,聲音中帶著不滿和不屑。
豐子愷聽到后,示意女兒不要作聲,自己急忙悄悄地坐在那幾位茶客的背后,饒有興趣地偷聽他們是怎么評論自己的。其中有一個人甚是不客氣地說道:“豐子愷貴為大畫家,可他畫的那些人物卻非常奇怪,有的沒有五官,有的只有兩條橫線,這難道就是他認為的時髦畫作嗎?我看什么也不是!”另一個人隨聲附和道:“確實如此!豐子愷的畫作也許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吧!”另外的幾個人聽到后,全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當時,豐子愷受到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的影響,一心學習對方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技巧,這種畫法叫作“有意無筆”,或者“意到筆不到”,以求更加含蓄和耐人尋味。聽了那幾個人的議論后,豐子愷忽然感到有些羞愧,自己怎么也沒有想到,原來自認為不錯的畫作,在其他人的眼里,既讓人看不懂又不可理解。
豐子愷沒有上前反駁那幾個客人,而是虛心地接受了他們的批評。他覺得,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那些畫作,就是為普通人畫的,既然他們都看不懂,那責任一定在自己這邊。從此在人物的刻畫上,豐子愷下了不少的功夫,注意通過生動的姿態(tài)來表達沒有五官的面部神情。
面對他人的指責和批評,我們要做的不是急于辯解和為自己開脫,而應從自身尋找問題,找到一種最適合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