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玲
預防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直接措施,也是維護兒童身體健康的關鍵所在。必須要依據(jù)規(guī)定的程序來開展兒童預防接種工作。兒童預防接種時,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展開更完善的護理,在保證預防接種工作安全開展的同時,確保預防接種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此外,在兒童接種完畢后,家長也應當對兒童進行護理,觀察兒童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果出現(xiàn)問題要第一時間與醫(yī)務人員聯(lián)系,避免產生不良癥狀。
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的護理
1.檢查接種疫苗的質量。首先,在兒童預防接種前必須要檢查疫苗是否有變色、凝塊異物或是裂痕等問題,如果出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則不能進行接種。在抽取白破疫苗時應當充分搖勻,避免兒童在接種完畢后產生紅腫等問題。對于未用完的疫苗,要及時蓋上相應的無菌棉球,詳細記錄疫苗的開啟時間。如果活疫苗開啟時間超過半小時,滅活疫苗開啟超過1小時,就不能再次使用。必須要進行廢棄處理并做好詳細記錄。
2.執(zhí)行無菌操作流程。首先要科學合理使用消毒液,盡量用75%的酒精,以螺旋式的方式對兒童接種部位的皮膚進行全方位消毒,涂抹直徑應當在5厘米左右,待其完全晾干后才可以進行接種,防止疫苗直接接觸到消毒液而影響到疫苗的整體效果。在皮內與皮下疫苗接種注射完畢后,要將注射針頭旋轉90度后拔出,避免疫苗溢出皮膚表面。同時,消毒用的酒精也要記錄好具體的開瓶時間,超過一周后就不能繼續(xù)使用。盛放消毒劑的廣口瓶則要每日進行滅菌處理后更換。所用的注射盤也不能夠超過4個小時,避免在兒童接種操作時產生細菌污染,保證疫苗接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3.熟練掌握溝通交流技巧。幼兒能夠安全注射疫苗,家長與注射人員之間的配合十分重要。接種前必須要指導家長進行配合,與兒童之間展開融洽交流,消除其內心的恐懼感,取得幼兒的信任。要對兒童進行更好的安撫,避免在操作過程中產生躁動。通常,幼兒在疫苗接種時由于過于緊張,對醫(yī)務人員的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行為都十分敏感,醫(yī)務人員的面部表情以及語調,都會對小兒自身的心理變化以及情緒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醫(yī)務人員必須要熟練掌握各種溝通技巧,積極與兒童與家長進行溝通,根據(jù)兒童的年齡選擇對應的護理措施。護士要笑臉相迎,溫柔的撫摸兒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兒童所產生的恐懼感以及陌生感,指導其保持正確的接種體位,確保兒童積極主動進行配合。在接種完畢后也要表揚兒童,滿足兒童的自尊心。
疫苗接種完畢后的護理工作
接種完畢后,應當讓兒童留在接種現(xiàn)場30分鐘左右,以便在發(fā)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得到高效處理。還要仔細觀察兒童的接種反應,明確兒童具體注射部位的變化。以卡介苗為例,兒童在接種后2~3天會出現(xiàn)紅腫現(xiàn)象,在2~3周會出現(xiàn)小的潰瘍,而在8~12周后則會形成永久性的瘢痕。因此,要保證注射部位的干燥及清潔,必要時可以采用紗布來包裹注射部位,避免產生嚴重反應。家長也要對兒童展開正確護理,讓其適當休息,多喝水,避免參加劇烈運動,盡量少吃一些辛辣、油膩的食物。如果注射部位瘙癢難耐,要阻止兒童直接用手進行抓撓,避免產生感染。大部分兒童在疫苗接種后會產生局部或是全身的輕微反應,這時并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如接種疫苗后出現(xiàn)頭暈、頭疼或是全身不適等癥狀,一般持續(xù)兩天左右就會自動消失。如果體溫過高或是其他嚴重癥狀時,則要在第一時間到醫(yī)院就診。兒童產生的局部反應最多持續(xù)三天時間,可以采用熱敷等方式來降低癥狀。
此外,為了保證能夠對兒童進行高效的護理,醫(yī)護人員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來建立起與家長的聯(lián)系。
目前兒童的預防接種工作已經廣泛普及,各類預防接種人數(shù)也呈現(xiàn)出一種持續(xù)提升的狀態(tài)。為了保證疫苗接種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要在接種過程中注重兒童的護理,而在接種完畢后也要積極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做好后續(xù)的護理工作,從而保證疫苗能夠有效發(fā)揮出自身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