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選萍
陸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青年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擠而仕途不暢。又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中年后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后又任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晚年被召入京,主持編修《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留下詩歌9000多首,在眾多詩作中,雖然不乏田園詩和愛情詩,但抒發(fā)愛國報國之情始終是他的詩歌的主旋律。下面,讓我們一起賞讀詩歌,領(lǐng)略陸游一生的襟懷與抱負。
一顆詩心繪田園之境
陸游熱愛生活,善于從各種生活情景中發(fā)現(xiàn)詩材。無論是高山大川還是草木蟲魚,無論是農(nóng)村的平凡生活還是書齋的閑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裁剪入詩”。請看《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色彩明麗,景物描寫中蘊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為千古佳句。該詩作于陸游中年時期,在此之前,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為極力支持張浚北伐,被投降派污以“交結(jié)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歸故里。對照污濁的官場,家鄉(xiāng)淳樸的生活讓他產(chǎn)生無限的欣慰之情。詩人雖看似閑適,卻未忘情國事。當權(quán)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并未喪失信心,他深信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相吻合,于是有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lián)。
陸游晚年時,少年時的意氣風發(fā)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他有心收復(fù)中原,卻看透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陸游被任命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去覲見皇帝,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百無聊賴中寫下這首《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圖,描寫細膩而優(yōu)美。詩中既有杏花綻放的春色之美,也隱含著“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閑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這首詩更富生活化,與“為國戍輪臺”一心報國的雄奇悲壯風格迥然不同。
一片癡情懷哀婉之思
陸游一生寫了不少愛情詩,他寫給前妻唐琬的那些愛情詩充滿深情與感傷,讀之令人感動。陸游和唐琬曾是一對恩愛夫妻,無奈陸母從中阻隔,兩人被迫分開。幾年后,兩人在沈園重逢,陸游寫下了那首催人淚下的《釵頭鳳·紅酥手》,抒寫“東風惡,歡情薄”的憤懣、“淚痕紅浥鮫綃透”的哀傷與“錯、錯、錯”的悔恨之情。
陸游晚年創(chuàng)作的《沈園二首》,被后人稱作“絕等傷心之詩”,是古代愛情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來看第一首: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fù)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這首詩是陸游在75歲時重游沈園所作。首句寫斜陽暗淡,畫角哀鳴,通過寫景渲染悲涼的氣氛。后三句寫物是人非之悲。這首詩深沉哀婉,含蓄蘊藉,悲傷之情充溢在文字之中。此時距上次沈園邂逅唐琬已過去40余年,但繾綣之情絲毫未減。
一腔熱血抒報國之志
陸游年輕時就以慷慨報國為己任,把消滅入侵的敵人、收復(fù)淪陷的國土當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敵理想屢屢受挫。他的大量詩歌,既表現(xiàn)了昂揚的斗志,也表達了深沉的悲憤之情;既寫個人的遭遇,也表現(xiàn)國家的悲哀。如晚年所作的《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guān)。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詩人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昂揚豪壯中帶著蒼涼悲愴。全詩緊扣“憤”字,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敘述早年決心收復(fù)失地的壯志雄心,后四句感嘆時不再來、壯志難酬。中間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廣為傳誦。
抒愛國之情、展報國之志是陸游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除了《書憤》,同學們熟悉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也屬這類作品。
陸游在彌留之際,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留下了絕命詩《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環(huán)顧家人,兒女情深,要抒發(fā)的感慨和要留下的話語是千頭萬緒的。詩人以“北定中原”來表達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無忘告乃翁”作為對親人的最后囑咐,愛國衷心天地可鑒。
陸游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但他的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減退,恢復(fù)失地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他對國家的忠誠和九死不悔的精神,永遠令后人感動、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