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
同一件事情,用方言說,就可能比普通話有趣。廣州有句話叫“砂煲兄弟”。砂煲兄弟也就是酒肉朋友,但比“酒肉朋友”更俏皮,因為有雙關(guān)的意義。廣州人把“混”叫作“撈”,把“泡”叫作“煲”。混日子就叫撈世界,泡電話就叫煲電話粥。吃砂鍋,是既要“煲”又要“撈”的,所以“砂煲兄弟”就是一起混世面煲生活的人。至于他們“煲”的是不是“無米粥”(沒有結(jié)果的事),那只有天曉得。
這樣形象生動的說法,全國各地都有。成都話“貼心豆瓣”,上海話“連襠碼子”,武漢話“夾生紅苕”,北京話“柴火妞兒”和廣州的“砂煲兄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柴火妞兒”,就是鄉(xiāng)下姑娘;“夾生紅苕”,就是又蠢又笨又不懂規(guī)矩的人;“連襠碼子”,就是同伙;“貼心豆瓣”,就是心腹。但用方言一說,就特別有味。尤其是“貼心豆瓣”,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妙處和風(fēng)味。四川人的豆瓣是拿來做醬的。醬諧音將,貼心豆瓣也就是心腹干將。但這干將再貼心,也不過豆瓣醬。豆瓣醬的用場,無非剁碎了做麻婆豆腐或者炒回鍋肉。所以,當(dāng)成都人說某人是某某大人物的“貼心豆瓣”時,譏諷調(diào)侃的味道便很麻辣。
方言為什么比較有趣呢?因為方言是民間話語,不像官話那樣有許多講究。方言原本就是“一方之言”。只要一個地方的人聽得懂,就能成立,所以各地方言中都有一些外地人聽不懂的詞兒。
(小小摘自參考網(wǎng))
【適用話題】方言 地方人文 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