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珺
摘 要:龔植(1869—1943),字樵生,號亦樓,泉州晉江人,近代書畫家、篆刻家、詩人。廈門市博物館藏有四幅龔植作品。文章循著龔植的人生經(jīng)歷,解讀這些書畫作品,嘗試探析龔植的精神世界。
關(guān)鍵詞:龔植;書法;繪畫
0 前言
龔植(1869—1943),字樵生,號亦樓,泉州晉江人,近代書畫家、篆刻家、詩人,1896年遷居鼓浪嶼,長期從事詩文書畫創(chuàng)作,其書畫享譽(yù)閩南、東南亞一帶。廈門市博物館藏有四幅龔植作品,分別是書法作品《醉翁亭記》小篆扇面、《花蕊夫人·宮詞》蠅頭小楷扇面、《答陳商書》隸書橫幅,繪畫作品寫意設(shè)色《紫藤》四通屏。除《答陳商書》隸書橫幅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其余三幅都是龔植晚年作品。本文將循著龔植的人生經(jīng)歷,解讀這些書畫作品,并嘗試探析龔植的精神世界。
1 《醉翁亭記》小篆扇面(圖1)
該扇面采用小篆書寫,字體秀逸古樸,用墨濃淡相宜。布局上嚴(yán)格按照一行書十字,一行書四字間隔書寫,使畫面整體疏朗勻稱。所書內(nèi)容為眾人耳熟能詳?shù)摹蹲砦掏び洝?。由于扇面對篇幅的局限,未能寫完整篇。?dāng)中最后五行幾句與原文略有出入。落款處用楷書寫有一段話:“己巳初夏錄醉翁亭記,為繡伊先生出箑索篆,自念年老眼花,擬違雅命,惟知己所囑,不能不勉強(qiáng)塞責(zé),諸望原之政之。樵生弟龔植時己巳浴佛日?!睆倪@段話中可知,該扇面作于1929年初夏,龔植已到花甲之年,是他的知己繡伊先生請他為自己書寫這一扇面。龔植謙遜地稱自己老眼昏花,恐怕不能很好地完成這個任務(wù),但是又念在是知己所托,只能勉強(qiáng)完成,希望好友能原諒并指正。言語間盡是文人自謙的姿態(tài),也能看出龔植與這位繡伊先生是至交好友,惺惺相惜。
這位繡伊先生就是李禧(1883—1964),字繡伊,廈門人,著名的學(xué)者、詩人和書法家。李禧向龔植求這一扇面時,他正任廈門競存小學(xué)校長。二人都學(xué)識淵博,愛好書法和詩文,文人間的互相欣賞和敬意,從這幅《醉翁亭記》扇面中可窺見一斑。抗戰(zhàn)爆發(fā)后,二人又共同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龔植閉門不出,靠刻印賣畫為生;李禧淡泊自甘,拒絕出任日偽要職,相信這也是他們能成為知己的重要原因??箲?zhàn)勝利后,李禧任廈門市臨時參議員、廈門市圖書館館長等要職,為籌劃恢復(fù)圖書館和編纂《廈門市志》,嘔心瀝血,矢志不渝??上У氖撬暮糜妖徶矃s在1943年,以七十四歲高齡辭世,最終沒有等來戰(zhàn)爭勝利的那天。
2 《花蕊夫人·宮詞》蠅頭小楷扇面(圖2)
小楷,古人稱之為“真書”,又稱之謂“蠅頭細(xì)書”。它隸屬于正書范疇,是各種書體中最能體現(xiàn)沉密精細(xì)功夫的一種書體。這幅蠅頭小楷扇面工整秀麗,干凈利落。每骨上排有四行,兩長兩短,長短相間,整體顯得錯落有致,緊湊而不擁擠。小小扇面中一共書寫了4000余字,足見作者的耐心與功底。
書寫內(nèi)容為五代十國時期花蕊夫人所做的《宮詞》節(jié)選。五代十國時期,有三位被稱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們不僅有美麗的容貌,且多才多藝,能詩善賦。有關(guān)她們的事跡,多散見于五代至兩宋的各種史籍之中,因其所處時代相同,且又均被稱為花蕊夫人,她們的身份、事跡至今仍有許多疑謎。第一位花蕊夫人是前蜀主王建的妃子徐氏(約883—926),成都人,她的姐姐徐妃也是王建的妃子,所以這位花蕊夫人又被稱作小徐妃,二人都是王建的寵妃。她和姐姐依仗王建的寵愛,大肆結(jié)交權(quán)臣,納賄賣官,干預(yù)朝政。其姐之子王衍(世稱后主)登基后,二人更是肆無忌憚,竟引導(dǎo)后主不思朝政,荒廢政務(wù)。最后與王衍被后唐莊宗殺死。第二位花蕊夫人是后蜀君主孟昶的妃子徐(一說姓費(fèi))慧妃,青城(今四川灌縣)人。孟昶貪圖享受,夜夜笙歌,很快就被宋太祖趙匡胤滅了國。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擄入宋宮,成為宋太祖的妃子。第三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宮人,被稱為小花蕊,閩人之女,雅好賦詩,名氣不如前兩位。世傳《花蕊夫人·宮詞》100多篇,其中確實可靠的有90多篇,詩一卷(《全唐詩》下卷第七百九十八)。其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艷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樸實之作。
扇面末尾落款:“右錄花蕊夫人宮詞百首,旗蒙大淵獻(xiàn)晉江樵生龔植書于亦樓以靜自娛之室,時年六十又七歲?!扁j一白文印“龔植之印”,鈐一朱文印“樵生”。由落款可推斷此小楷扇面寫于1936年,正是抗戰(zhàn)進(jìn)行得如火如荼。此時67歲高齡的龔植依舊在家鄉(xiāng)刻印、賣字畫為生。由此蠅頭小楷扇面足見龔植晚年深厚的書法功底與波瀾不驚的心態(tài)。
龔植的才華和氣度,與他的家庭熏陶密不可分。龔植出身于書香門第,族人多為文、史、體、藝各界名流。其父是清末翰林龔顯曾,文化素養(yǎng)極高,北京故宮博物院仍留有龔顯曾翰林傳略與碑文。龔顯曾還是藏書大家,早年藏書三萬余卷,曾自曰“萬卷傲百城,十襲富四部”。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龔植從小浸淫書畫藝術(shù),到老仍傾心于書畫創(chuàng)作。
3 《答陳商書》隸書橫幅(圖3)
龔植的書法別具一格,雜糅漢隸魏碑之長。該隸書橫幅筆法剛勁有力,耐人尋味。所書內(nèi)容為韓愈的《答陳商書》節(jié)選:“愈白: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茫然增愧赧。又不以其淺弊無過人之識,且諭以所守,幸甚!愈敢不吐露情實?然自識其不足補(bǔ)吾子所須也。”這是韓愈回復(fù)陳商的一封信。陳商,南朝陳宣帝五世孫,元和九年(814)登進(jìn)士,官終秘書監(jiān)。寫此信時,韓愈為國子博士,而陳商尚未及第,于是他就寫信向韓愈求教。韓愈給他回信說:“承蒙你寫信給我,話語高而含義深,我讀了三四遍還不能明白是什么意思,茫然之余,只覺得慚愧臉紅。你卻不嫌棄我的淺薄和不才,反而來信告訴我,讓我回答。真是幸運(yùn)之至!我韓愈哪敢不將真情實話告訴你,但是,我自知它是不能滿足你的所求的?!碑?dāng)時陳商為求文章勝于他人,便將其寫得晦澀難懂。在這封信中,韓愈引用了“齊王好竽,有求仕于齊者,操瑟而往”,終不得用的故事來勸誡陳商,晦澀難懂的文風(fēng)難為世人所好。從表面上看,韓愈似乎是在安慰規(guī)誡陳商,實際上,他諷刺了當(dāng)時的文風(fēng)與仕風(fēng),又暗含著對統(tǒng)治階級不重用真正人才的指斥。
文末落款“占薰仁兄大雅屬,樵生弟龔植”。在與龔植相關(guān)的資料記載中,并未查到名為“占薰”的人。但從“占薰仁兄大雅屬”這個落款,可見這位“占薰仁兄”是一位與龔植相交甚密且有書法造詣的人。于是作者大膽猜測,這位“占薰仁兄”會不會是廈門另一位名儒周殿薰呢?周殿薰(1867—1929),字墨史,號曙嵐,廈門人,著名教育家,廈門圖書館第一任館長。1914年鼓浪嶼菽莊花園主林爾嘉成立了“菽莊吟社”,林爾嘉的夫人是龔植的姐姐(一說妹妹),所以他們既是姻親也是朋友。當(dāng)時龔植與周殿薰都是“菽莊吟社”的核心成員,同其他十六位名儒并稱“菽莊十八子”,經(jīng)常一起出入菽莊花園,交往甚密。周殿薰的“殿”字和“占”字,在閩南語中的發(fā)音相似,廈門人日常交往中習(xí)慣用閩南語交流,將閩南語名字直接翻譯為普通話時常會出現(xiàn)同音字的誤會。周殿薰于1929年也就是龔植60歲時去世,若這篇隸書橫幅是贈予周的,那就是龔植60歲之前的作品。不過這只是本人的猜測,由于這篇隸書橫幅未落款時間,所以我們對其背后的故事不得而知。
4 寫意設(shè)色《紫藤》四通屏(圖4)
此紫藤花四通屏精致入微,勾線流暢勁健,賦彩勻麗分明?;ɑ車?yán)實卻無拘,枝葉搖曳而不媚。首幅左下側(cè)鈐一印“庚午年生”(白文)。最后一幅,上有詩款七行,“珠光萬桂繞繁枝,斜映晴霞紫海移。香國濃薰春似海,此蒼開遍十方時。東風(fēng)剪彩憶隋宮,紫袖翩翩醉舞海。一枕如煙好君夢,不知人在綠陰中”。落款“乙亥元日,試筆,即撫云溪古意,樵生龔植作于亦樓”。乙亥年即1935年,龔植66歲高齡。該詩款書法行隸兼之,豪放不羈。跋之右上鈐一白文閑章“以靜自娛老金石書畫印”(長形)。跋款后鈐二印“龔植私印”(白文)、“樵生書畫”(朱文)。幅之右下側(cè)鈐一朱文印“晉江龔植生六十歲以后所作”。
龔植擅畫工筆花卉,以菊、梅、紫藤為主,取法惲壽平(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常州畫派開山祖師)雙鉤敷彩的技巧,線條流利、色彩典雅,得神而不離形,得氣而有層次。在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工筆新寫意”的風(fēng)格。枝干以逸筆草法寫就,花蕊則精圖細(xì)彩,所以其畫不拘不放,恰在其中,賞心悅目。龔植于晚年作紫藤圖,因紫藤是國畫花鳥畫題材中一種吉祥之物,寓意紫氣東來,紫光祥兆。又因紫藤為長壽的樹種,故也有祝愿自己長壽之寓意。
龔植還嗜好篆刻,所以這幅畫上鈐印眾多,刻印時喜歡刻邊款,交代刻印的背景。他自稱“石癡”,《亦樓印存》是他的印譜,共4冊,收錄了他從1928—1929年所刻的三百余枚印章,包括他為自己和為別人所刻的印章。龔植篆刻師從趙之謙,趙之謙是浙江人,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與任伯年、吳昌碩并稱“清末三大畫家”。他在前人的篆刻技法上廣為取法,融會貫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鄧石如以來“印從書出”的創(chuàng)作模式,開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趙之謙年幼時,曾因避難客居龔顯曾家,與龔顯曾關(guān)系深厚,經(jīng)常切磋治印。龔植耳濡目染,也影響了他日后的刻印風(fēng)格。
5 結(jié)語
龔植一生留下了許多詩文、篆刻、書畫作品,漫步廈門日光巖,我們還能夠見到龔植的遺墨字跡“嵌石亭”。本文探析的四幅作品只是他人生眾多作品的冰山一角,愿讀者能從中體會到龔植的書畫風(fēng)格和精神意趣,也體會到那個年代廈門一眾文儒的淵博才識和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