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良 楊永琴 潘麗
【摘 要】目的:探討上頜牙列缺失伴頜骨缺損應用贗復體修復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例上頜牙列缺失伴上頜骨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需贗復體修復,對比患者修復前和修復后2個月的咀嚼效率。結果:贗復體修復前和修復后2個月,患者咀嚼效率分別為(50.38±7.21)%、(68.36±10.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磁性附著體粘固后,固位力較粘固前明顯上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贗復體修復2個月后,患者UW-QOL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結論:種植磁性附著支持的贗復體用于上腭牙列缺損及上頜骨缺損的治療效果確切,可顯著改善患者咀嚼效率,提升生存質量。
【關鍵詞】上頜牙列缺失;上頜骨缺損;種植修復;贗復體
外傷、先天畸形、感染、腫瘤等原因造成的上頜骨缺損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同時累及咀嚼、吞咽及語言功能,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與生存質量[1]。無牙k上頜骨缺損是上頜骨缺損中的特殊類型,因無足夠頜骨、軟組織和固位基牙確保修復體邊緣封閉或獲取足夠吸附力,故修復體修復固位力和穩(wěn)定性往往欠佳[2]。此外,因失去上頜骨對修復體的支持,修復后患者咀嚼功能的改善收效甚微[3]。隨著近年來口腔科種植技術發(fā)展,為上腭牙列缺失伴上頜骨缺損患者帶來的新的療法。本次研究以種植磁性附著體支持的贗復體修復上腭牙列缺失及上頜骨缺損,并對其療效進行評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口腔科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例上頜牙列缺失伴上頜骨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因外傷、先天疾病及腫瘤切除造成的上頜骨缺損。納入標準:①患者一側上頜牙列確實伴上頜骨缺損。②口腔黏膜愈合良好,開口度≥2.5cm。③患者身體基礎狀況良好,可耐受手術。④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依從性較好,可完成研究相關評價及調查事宜,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全身狀況不佳,無法堅持完成研究。本組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齡45歲~80歲,平均年齡(62.36±6.33)歲。
1.2 方法
按標準步驟將種植體置入,局部麻醉下,于健側頜骨相當于3/4即6/7處取切口,將粘骨膜剝離后充分顯露牙槽嵴頂鼓面,制備種植窩,分別植入2顆~4顆4.3×10mm的Nobel種植體,種植體植入后初期穩(wěn)定性≥35N·cm。術后囑咐患者注意保持口腔衛(wèi)生,每個月進行1次復查,觀察種植體愈合情況。
種植體植入后3個月~4個月開展二期手術,在種植體上方牙齦部位取一環(huán)形切口,是種植體充分暴露,將愈合基臺放置到位,術后14d,測量種植體處牙齦厚度,并更換合適穿齦高度的磁基臺并使用專用扳手旋緊,加載至該種植系統(tǒng)推薦的扭力,進行種植體贗復體修復。取配套磁體正確吸附至磁基臺上,用印模灌制工作模型。制作上下頜蠟型取k記錄,確定上下頜位關系后常規(guī)制作義齒。
義齒制作完成后進行試戴,進行調頜、緩沖壓痛點,14d~28d后完成義齒下沉就位,患者使用無不適感則進行磁體粘固。
1.3 觀察指標
1.3.1 咀嚼效率判定:患者以氯己定漱口液進行漱口以后,取5g花生米,患者持續(xù)咀嚼30s不吞咽,咀嚼后的碎屑吐至測定篩(孔徑2mm)中,并反復漱口,直至將口內碎屑吐凈。測定篩以流水緩慢沖洗,篩內剩余殘渣倒入量杯自然風干并進行稱重。咀嚼效率=(花生總量-殘渣剩余量)/花生總量×100%[4,5]。
1.3.2 采用華盛頓大學生存質量問卷(UW-QOL)第四版對患者修復前后生存質量進行評價。采取訪談式自評,將問卷每項讀給患者聽,必要時進行解釋,不給予主觀暗示,患者自行判斷。問卷內容包括咀嚼、吞咽、語言、肩功能、情緒、焦慮、娛樂、外觀、疼痛、活動、味覺、唾液等12項,每項賦值1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存質量越高[6]。
1.3.3 固位力測定:將上頜贗復體戴入口中后進行固位力層頂,患者端坐于牙科椅,頭部枕在頭靠上,調整位置至患者張口時下頜k平面與地面平行,采用固位力測試儀進行測定,記錄贗復體固位力數(shù)字,分別測定患者種植磁性附著體粘固前和粘固以后的固位力,測定3次,取均值為最終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1 臨床療效
義齒修復后1周,5例患者自述上頜義齒易脫落,固位力差,伴隨輕微咬合不適,調k處理后,咬合癥狀消失。2周后,患者除自述義齒易脫落固位力差意外,未見其他不適癥狀。粘固磁體以后,患者主訴自覺上頜義齒不易脫落,固位力有所改善,且對義齒外形較滿意,發(fā)音有所改善,義齒無壓痛,未見口腔潰瘍發(fā)生。種植體周圍黏膜無紅腫、異常分泌物。
2.2 咀嚼效率
贗復體修復前和修復后2個月,患者咀嚼效率分別為(50.38±7.21)%、(68.36±10.14)%,經(jīng)t檢驗分析,修復前后咀嚼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70,P<0.05)。
2.3 UW-QOL評分
贗復體修復2個月后,患者UW-QOL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修復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4 贗復體固位力
磁性附著體粘固前后,平均固位力分別為(0.44±0.11)kg、(1.25±0.31)kg,經(jīng)t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797,P<0.05),提示贗復體固位力得以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