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聰
站在通往防風(fēng)林的驛站上,眺望遠方,風(fēng)吹起,濃密的枝葉如海浪一樣翻涌,漫上了四五層樓房的窗口,夏風(fēng)陣陣,涼爽宜人。
走在林蔭小道上,牽著父親的手,我四下張望。小道僅容得下一輛車通行,左右兩側(cè)是高大的白楊樹。一棵棵白楊樹偉岸、茂盛,樹干粗大,我雙手根本合抱不住。這時,父親指著其中的一棵白楊樹說:“這樹啊,防風(fēng)固沙,涵養(yǎng)水土,保護環(huán)境,作用大著呢。遙想十多年前,這片區(qū)域還是一片光禿禿的沙土地呢?!蔽疑斐鍪置嗣砼缘臉?,轉(zhuǎn)身又走向旁邊的另一棵,用腳丈量著兩棵白楊樹之間的距離,一步,兩步……量完以后,我大聲叫道:“爸爸,兩棵樹為什么要相隔這么遠?”父親哈哈一笑,說:“因為它們要搶地盤??!”搶地盤?我百思不得其解。父親牽著我的手往前走,似乎要帶我去探尋什么秘密。
走了好一會兒,前方出現(xiàn)一塊空地,一棟不大不小的木屋立在旁邊。在這里,人類活動的氣息漸漸濃厚起來。路邊的木屑散落一地,屋后傳來人們的交談聲,同時伴隨著汽車的轟鳴聲,汽車屁股后面不斷冒出廢氣,并漸漸消散在空氣中。汽車上裝了一捆捆圓木,棕色的樹皮撒滿了場地,剛被砍下來的樹枝、樹葉,一叢叢,一簇簇,堆得像小山一樣,差不多沒過了木屋頂,這里分明是一座葉山,一座樹的墳場。
看到眼前的這一切,我陡然想起老師的話——“植樹造林,還地球一片綠”,頓時怒火中燒。怎么能這樣隨意砍伐樹木?我忍不住要為樹木打抱不平,三步化作兩步,拉著父親的手向木屋走去。我怒氣沖沖地敲開木屋的門,只見一個操作員坐在屋里,頭戴安全帽,兩只手飛速地操作著鍵盤。見到我和父親,他先是一驚,然后沖我們輕輕點了點頭。還沒等操作員說話,我就質(zhì)問道:“叔叔,為什么要砍這么多樹,破壞森林?”叔叔愣了愣,笑了笑說:“小朋友,這里面學(xué)問大著呢,樹木太密,營養(yǎng)就跟不上,樹木太稀,防風(fēng)效果就不好,所以樹間距要恰到好處。”聽了叔叔的回答,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天色漸晚,我和父親繼續(xù)漫步在林蔭小道上,享用著這天然的氧吧,我時不時用小手輕撫樹干。這些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茂密,有的稀疏,體現(xiàn)了綠化工人的智慧。
舍去長得過于密集的樹,才能讓樹木更富生機,長得更高大,這就是間伐的智慧。
(指導(dǎo)老師 快樂如風(fēng))
簡 評
舍得是一種智慧,對待自然也是這樣。這樣的主題該怎么表達呢?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間伐樹木利于樹木生長的故事。通過設(shè)疑問、再解惑答疑這樣比較曲折的手法,表現(xiàn)出舍去長得過于密集的樹,更利于林海生長的道理。文章對林海景物的描寫,為下文表現(xiàn)主題做了很好的鋪墊。
(快樂如風(fēng)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