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1695年)夏天,酷熱難耐。京城的百姓揮汗如雨,紫禁城里的康熙正有氣無力地躺在龍床上,身上蓋著兩層厚厚的棉被,不停地打著寒戰(zhàn)。
皇上得了怪病,宮中亂作一團(tuán),甚至還伴隨著某種恐懼。
恐懼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大家都清楚,康熙的老爹順治是因為傳染天花而死,選擇康熙繼承大統(tǒng)就是因為他可以避開天花。沒想到,康熙又被病魔纏身,似有某種不祥的預(yù)兆。第二個原因則是,御醫(yī)診治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天花,而是一種罕見的病,疑似南方瘴癘,病死率極高。第三個原因是,皇上染此病前,已有眾多百姓、士兵、大臣等被傳染而死。
不過,康熙畢竟是康熙,雖然重病在身,仍然沒有忘記國家大事,還下旨說“朕因違和,于國家政事久未辦理,奏章照常送進(jìn)”。想來康熙是怕引起朝廷恐慌、不利于朝局穩(wěn)定。
為了給康熙治病,所有御醫(yī)廢寢忘食,翻遍醫(yī)書,遍尋古方秘籍。很快,有人在中醫(yī)名著《金匱要略》中找到了方子。此為驗方,需將蜀漆、瘧母、鱉甲、柴胡、桂枝等多味中藥制成鱉甲煎丸。藥丸很快做好了,但還不能給皇上吃,必須先拿其他人做實驗。御醫(yī)找來一個和康熙同樣病癥的人,讓其吃了藥丸,以觀察效果,結(jié)果不管用。御醫(yī)又反復(fù)調(diào)整藥方,連青蒿也用上了,仍然沒有效果。
自古高手在民間,朝廷于是張榜懸賞,廣招天下名醫(yī),一時間應(yīng)征者眾多,都說自己有祖?zhèn)髅胤?。獻(xiàn)方的人中有不少是大忽悠,等到了北京,發(fā)現(xiàn)是四個大臣親自驗方,感覺這事不一般,很多都涼鍋貼餅子——溜了。
眼看大臣們也要被打板子,恰巧,有兩個法國傳教士求見,并獻(xiàn)上一種西藥,說這是一種神奇的藥物,對康熙的病有奇效。此藥正是奎寧,也叫金雞納霜。說來也巧,廣東的傳教士正好收到法國“快遞”來的金雞納霜,整整500克,于是立刻火速送到北京實驗。結(jié)果,奄奄一息的病人吃藥后第二天便轉(zhuǎn)危為安??滴跻豢?,神藥!朕必須吃!果然,飽受瘧疾折磨的康熙服藥后,身體很快好轉(zhuǎn),只三五天便痊愈了。
那么,康熙到底是如何被傳染上瘧疾的呢?蚊蟲叮咬是肯定的,但是哪里來的蚊蟲呢?有人說是北京的寧壽官、暢春園,那里花草很多,蚊蟲滋生,而康熙經(jīng)常去那里給皇太后請安。也有人說是康熙時常出巡,在野外遭受的蚊蟲叮咬。但更可靠的說法,應(yīng)該是南方蚊子傳染過來的。因為瘧疾常發(fā)于南方,屬于瘴癘的一種。
那么,蚊子如何從南方飛到北方?別忘了,清軍曾大舉赴南方平定三藩,很多瘧原蟲很可能也就隨清軍帶到北方,傳入北京,讓康熙染上了。
不過,如此重大的人生劫難,康熙根本沒當(dāng)回事,《清實錄》中也是一筆帶過:“康熙三十二年,五月,甲辰期……癸丑。圣躬違和,不理事……”
(陳事美/文,摘自《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