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
◆摘? 要:本文以鄂教版三年級《黑眼睛的大紅魚》一文的網絡教學為例,在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育資源,轉變學習方式,利用信息技術方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效果,同時在實踐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課程整合;自主創(chuàng)新
以計算機、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著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在執(zhí)教鄂教版第六冊第二十一課《黑眼睛的大紅魚》這篇課文時,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尊重學生生命主體,依據課文特點和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嘗試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中實施開放的課堂,張揚學生的個性。
一、在網絡環(huán)境中,“思索”教學目標的制定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活動,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是這樣思考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能力基礎、情趣特點均不相同,如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相同的時空中學有所得呢?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還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1.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結構。
課文一、二、三自然段主要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文字平白、淺顯易懂。如何在開課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呢?在教材內容的取舍上我猶豫再三,最后還是決定弱處理一、二、三自然段的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觀看動畫,傾聽錄音,迅速把學生帶入到童話所營造的氛圍中,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又發(fā)生了什么事”的思考。事實證明,運用信息技術方法學習課文,在突出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上更勝一籌。
2.利用信息技術搭建了教學多維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該怎樣確定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呢?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水平,我確定了如“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網絡技術搜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運用智慧去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钡润w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基礎性目標,還確立了如“整合課程資源,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從中受到人文熏陶,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化目標。各種層次的目標,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具有多維性,也為開放教學內容指引了方向。
3.利用信息技術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方法,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服務、自主實踐、自主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在網絡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當今語文課程資源非常豐富,如工具書、各種圖書、報刊、電影、電視、網絡等等,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提供了廣闊的利用空間。因此,整合課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敏感的課程資源意識,根據教學需要,善于打破課堂內外、師生間及學科間的壁壘,有選擇地運用多種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課中教學,我是這樣做的:
1.打通課堂和課外的聯(lián)系——文本延伸。
“文本延伸”是以文本作為媒介,把文本解讀的觸角伸出文本以外,向更大的空間延伸;是從與作者本意相離或相近卻又能觀照文本的不同角度對作品引申發(fā)揮,使文本迸射出超越自身意義的光彩。
本課教學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在研讀教材時,發(fā)掘文本之間存在的內在邏輯點,對大海中有許多奇妙的生物這一段進行重錘敲打。教學時,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聲像直觀性,讓學生感悟到水母、鰻魚、??壬锏钠婷?,自主查找主題網站相關信息,瀏覽海底世界更多的奇妙生物,再仿照書中比喻句仿寫小黑還看見了——。學生們看得入迷,讀得入情,從而發(fā)出內心的贊嘆:這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真是一個充滿神秘和精彩的世界。當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和小黑達到一致時,后文中小黑為什么堅持要游出去?這一切的疑惑都將迎刃而解。
2.補充相關資料——課中滲透。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語文不僅有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任務,還兼俱傳承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以及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等多重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根據需要,我在網站中增加了海底其他生物的圖片、視屏等資料。這些內容的有機整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了學生視野,更為文中小黑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做下了鋪墊。
利用信息方法,在教學中聚焦并很好地解讀了知識目標,優(yōu)化了教學策略及方法,不僅拓展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容量,而且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
3.加強師生互動——拓展學習。
網絡提供的豐富的資源足以增強學生獨立學習所需要的底氣,同時網絡中便捷的留言板形式更可以促進學生彼此間的交流,使得學習不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過程。
在開課初,我請學生把全文中不認識的字詞復制、粘貼下來。同學間有的互相幫助解決疑惑,我也把大部分同學都感到困難的詞語集中起來,一塊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學模式,也體現了真正平等的教學,解決了學生們真正存在困惑的地方,做到有的放矢。
信息方法的充分利用,改革了傳統(tǒng)的評價模式,使得評價更為及時,更為關注個體,更具客觀性和普遍性,實現了評價效率的最大化。
三、在網絡環(huán)境中,“實踐”閱讀教學的時效性
信息技術不僅僅作為學生學習的對象,而且最終定位于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常規(guī)教學中,我們?yōu)榱俗寣W生更好地體會到小黑在困難面前是如何開動腦筋,勇于戰(zhàn)勝困難時,先去抓幾個關鍵的字詞進行理解體會,例如:小黑和小紅魚對話中“你們不能老呆在這里啊”;“我們一起游出去,好嗎?”“不能老呆在這”說明了小黑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堅定信心,從而引出了后來的“黑眼睛的大紅魚”嚇跑鯊魚的一幕。而在本課網絡環(huán)境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讀5——11自然段,思考“你們喜歡小黑嗎,為什么”,然后借助觀賞動畫幫助找到答案。逼真的畫面,巧妙的配音,使學生興味大增,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主化學習,而且能夠激發(fā)個人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在交流之時學生輕松作答,讀書興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