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
地名的研究實(shí)在是語言學(xué)家最引人入勝的事業(yè)之一。北京的地名很有意思,值得大做文章。因?yàn)楹瑪?shù)不清,有古老歷史的沿革,有風(fēng)俗習(xí)慣的形容,有厚古薄今的,也有厚今薄古的,有更改名稱的,也有牽強(qiáng)附會的,無所不包……
不同民族或不同地域的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離各具特色的,這些特色包括語言或方言的差異,也體現(xiàn)在作為語言的的特殊成分的地名上。
如出北海公園前門,西行渡過金鰲玉蛺橋,踏上一條街,就是文津街。這條街原是西安門內(nèi)的“御馬圈”舊址。1913年,北京圖書館新樓建成,收入原來藏在承德文津閣里的一部《四庫全書》,街道也就由此得名。《四庫全書》是清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九年(1772年至1784年)由皇家修寫的一部大叢書。
東四北邊路西有條胡同,路名叫什錦花園,原來胡同東頭在明代是一個(gè)有山有水,亭臺樓榭,奇花異樹的大花園。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說,東城有明代成國公“適園”,都人呼為“十景園”。乾隆初年的地圖上這里標(biāo)作“石景花園”。到光緒年間的《京師坊巷志稿》說,十景園久廢,其他猶沿舊稱。
琉璃廠又稱北京的書市。明代以前,琉璃廠一帶是一個(gè)曠野人稀的村落。遼代叫海王村,金代改稱海王莊。明代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前,這里設(shè)立了官辦的琉璃廠,為修建皇宮和王府燒制五色琉璃瓦和其它琉璃制品。琉璃廠的名字起源于此。清代初期,這里設(shè)有琉璃窯。到了康熙年間,一方面由于燒制琉璃瓦件的需要減少,一方面也因?yàn)榈靥幊菂^(qū)之內(nèi),臨近宮闕,煙霧迷漫,很不相宜,于是就把官辦的琉璃窯改為窯戶自辦,并遷至京西三家村附近。但是,其地名一直保留下來。
北京西邊有個(gè)公主墳。她是哪位公主呢?是獨(dú)一無二的女王孔四真。她父親孔有德本來是明朝將領(lǐng),投降清王朝后,在南征中,屢建奇功,被封為定南王。后來,明朝將領(lǐng)李愛國攻下桂林,孔有德及其兩位夫人自殺身亡,孔四真逃回北京,順治皇帝的母親認(rèn)她為義女,封她為和碩公主。
不久,孔四真嫁給內(nèi)大臣延齡為妻。順治十年,皇帝特令孔四真世襲她父親的王位,并節(jié)制廣西軍務(wù)。同時(shí),還命她丈夫掛定南將軍印。當(dāng)吳三桂在云南自稱皇帝后,延齡投降吳三桂,孔四真堅(jiān)決反對,并率兵討伐。云南叛亂平息,康熙皇帝召孔四真回京。在康照五十二年,孔四真死亡,葬在公主墳。
在朝陽區(qū)和通縣通惠河的交界處的地方叫八里橋。因八里橋跨越通惠河上,原名永定橋,又因距通縣西八里,故名八里橋。這是一座三孔拱形石橋,橋長四十余丈,三丈來寬,中間最高處距水面三丈許。1958年又在八里橋臨近的上游修建了一座公路橋。公路橋和八里橋并肩橫跨在通惠河上。早在1860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聯(lián)軍用大炮轟開了天津大門之后就向八里橋攻擊。很快,通州陷敵。9月21日,侵略軍乘機(jī)猛撲八里橋妄圖一舉打開人京的“東大門”。負(fù)責(zé)防務(wù)的僧格林泌、勝保等清軍將領(lǐng)被侵略軍的洋槍洋炮嚇破了膽,他們貪生怕死,爭相逃命去了。由于清朝政府腐朽無能,結(jié)果清軍大敗。侵略軍乘勢進(jìn)逼北京,嚇得咸豐皇帝逃到熱河“避難”。消息傳到國外,英法政府歡喜若狂,拿破侖第三立即授予指揮戰(zhàn)斗的侵略軍頭目蒙格斑“八里橋伯爵”的封號,以示嘉獎(jiǎng)。
在繁華的西單北大街西側(cè)有條長巷叫辟才胡同,誰知這是三易其名的最后結(jié)果呢!最早叫小石佛寺,因?yàn)檫@里有一座元朝的遺剎。明朝時(shí),有老僧在此挖出過一個(gè)石佛,故稱此名。清朝時(shí),這里靠近大木倉,并有劈柴出售,所以改名為劈柴胡同。清末民初,北京的教育事業(yè)很落后。光緒末年有位叫臧佑宸的天津人,在劈柴胡同中間創(chuàng)辦了一所“兩等小學(xué)”,附設(shè)音樂、圖畫、手工、體育等科。學(xué)校辦得生動(dòng)活潑,不但對外展覽教學(xué)成績,還常常舉辦各種演講會。為了擴(kuò)大影響,臧佑宸編了一首歌:辟才!辟才!
辟才胡同中,蒼蒼菁菁槐樹兼柏松,是何處?京師私立第一兩等。開辟人材,人材開辟,胡同著其名。于是就第三次改名,將劈柴胡同改為辟才胡同。
有些地名隨著歷史的變革而更改。如東交民巷,早年叫“東江米巷”,因?yàn)楸本┌丫捉凶觥敖住保Q故此而來。直到清朝光緒初年建立了外國使館之后,才叫“東交民巷”。因?yàn)檫@里集中了一些外國使館,也開了一些洋行、餐館等外國商店,但還同清政府各衙門混在一起,如翰林院便只與英國使館一墻之隔。
游人逛北京,都喜歡到大柵欄購物、游覽,因?yàn)檫@是一條很有名氣的古老鬧市,繁華的商業(yè)中心。這條街明朝叫廊房四條,到了清朝中葉就改名為大柵欄了。為什么改名呢?因?yàn)槟菚r(shí)北京多賊盜,活動(dòng)時(shí)間多在深夜。為了防盜,明代弘治元年,有個(gè)叫王敏的官員向皇帝遞了一份奏折,說要“于京城內(nèi)外小巷路口置立柵欄,夜間關(guān)閉”。理由是“京城之內(nèi),大街小巷不止一處,巡捕官兵,只有七百余名,未免巡歷不周,一聞?dòng)斜I,昏夜追趕小街曲巷輒被藏”。這項(xiàng)奏議,得到批準(zhǔn)。于是北京內(nèi)外城許多小街曲巷便分別置立了柵欄,有的還派官員看守。
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北京內(nèi)外城就有了一千七百多座柵欄,光緒十五年經(jīng)五域御史奏準(zhǔn),又對京師柵欄進(jìn)行重修。前門外大柵欄就是這些柵欄當(dāng)中的一個(gè)。因?yàn)檫@里是商業(yè)鬧市,所修的柵欄較之別處為大,故稱大柵欄。這條街的街名就是由此而來。
有的胡同名稱,原本實(shí)在太俗不能不改。諸如“小啞吧”改成“小雅寶”,“狗尾巴”改成“高義柏”,“豬尾巴”改成“智義柏”等等。這些更改的名稱,雖并不理想,但總算脫俗了。
有些地方的名稱,常用一些生活中習(xí)見之物命名,所以往往被編成迷語,可供游嬉。如集中在東城的四條胡同,分別是最重、最輕、最黑、最白,頗可一猜?!拌F獅子”夠重了吧,“燈草”還不輕嗎?“煤渣”夠黑了吧?“干面”還不白嗎?
游客如織的大柵欄
有些地名又緊緊同北京市的風(fēng)俗習(xí)慣相連。有的地名名副其實(shí),也有的話不貼題。崇文門外有條花市大街。在百年之前,這里的制花作坊,鱗次相比,民間手工,藝人云集,用絹、綢、紗、絨制做各種各樣“頭花”。在《燕京歲時(shí)記》中有這樣記載:崇文門外迤東,自正月起,凡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市。所謂花市者,乃婦女插戴紙花,非時(shí)花也。花有通草、綾絹、綽枝、摔頭之類,頗能混真,花市也就由此得名。
前門外的天橋過去是民間藝人薈萃的地方。凡聽書喝茶的人都到這里來,這是北京曲藝觀眾的傳統(tǒng)習(xí)慣。解放前,這里有拉洋片的,唱大鼓的說評書的,演小戲的,變魔術(shù)的,摔跤的,比比皆是,可藝人們流盡了辛酸的眼淚。
提起廠甸來,老北京人都有深刻印象,至今不忘。清初,北京內(nèi)城有個(gè)燈市口,每年從正月初一至十五是燈市,出售五光十色的宮燈、紙燈的商販,賣藝演拳的藝人,還有販賣雜貨的,紛紛來這里設(shè)攤,成為一個(gè)臨時(shí)集市。入夜,一連放燈十幾天,共慶佳節(jié)。市民觀燈為樂,火樹銀花,十分熱鬧。
地名是文化的鏡象,北京的胡同名稱也有極雅的,象“百花深處”,其名叫人油然神往。其實(shí),這條小而曲折,并不出奇。相傳明萬歷年間,有張氏夫婦,在這一帶種菜為業(yè),漸有積蓄,遂養(yǎng)花壘石,終成一處風(fēng)景點(diǎn)?,F(xiàn)在美名還在,菜地早沒有了。
以“數(shù)”排列的胡同街巷很多,“三里屯”便是其中之一
北京的地名,也有許多查無根據(jù)、由來無著,令人費(fèi)解的。以“數(shù)”排列的胡同街巷很多。如東四和西四都有頭條胡同、二條胡同、三條胡同、四條胡同、五條胡同、六條胡同……還有一些在稱呼路名之后再加上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以“數(shù)”字作路名全稱字頭的,從“二”可以排到“十”。如二里莊、二道溝、二龍路、二里溝、二拔子;“三”字最多,可居首位。如三廟街、三里河、三里屯、三虎橋、三不老、三座橋、三間房、三轉(zhuǎn)橋、三家店、三路居、三營門、三源里、三塔寺、三槐堂等。其它如四道口、四拔子;五里屯、五里溝、五棵松、五里店、五間樓;六里橋、六營門、六鋪炕;七孔橋;八寶甸、八王村、八棵楊、八里莊、八寶山、八角村;九王墳、九龍山;十字坡、十里堡。雖難查出以“一”字為路名的字頭,但以“小”字為字頭的路名卻不少。如小瓦窯、小屯、小沙土園、小井、小莊、小西天、小關(guān)、小紅門、小經(jīng)廠、小乘巷、小院胡同、小力胡同、小水車胡同、小醬坊胡同、小雅寶胡同、小牌坊胡同、小后倉胡同等。
除了以“數(shù)”為字頭的路名外,還有以“方向”為字頭也是不少。如東管頭、東板橋、東富藏、東八寶、東壩;西峰山、西馬尾帽、西樓巷、西德豐、西營房、西紅門、西夾道、西椅子、西平莊、西營子胡同、西大胡同;南橫街、南四眼井、南錢串、南火扇、南吉祥、南溝沿、南堂子、南馬道、南菜園、南線里、南運(yùn)巷、南池子、南門倉、南辛莊;北洼路、北池子、北月牙、北玉帶胡同……
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