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廣文
【關鍵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文化底蘊 為人民服務 改革開放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百年征程。回首百年滄桑,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實踐是緊緊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展開的。文化作為國家和民族發(fā)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與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緊密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僅僅有經濟的強盛,不能稱其為強盛,民族的復興必定伴隨著文化的發(fā)展繁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所以不可逆轉,同樣有賴于堅實的文化基礎。中華民族的百年奮斗史充分表明,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精神力量的支撐,則難以自立自強。同樣,一項偉大事業(yè)如果沒有文化價值信仰的支撐,更是難以長久。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華民族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苦難歲月,一開始就肩負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使命。一般來說,文化價值觀體現(xiàn)的是文化的最核心層次,無論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為人民服務都是中國共產黨人不變的文化價值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p>
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群眾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而正確的思想理論,一開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毛澤東同志也曾經明確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正是從人民立場出發(fā),中國革命才喚起了最廣大民眾的積極參與,能夠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1944年9月8日,在為戰(zhàn)士張思德舉行的追悼大會上,毛澤東同志以《為人民服務》為題作了一次著名演講,第一次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這篇演講中,毛澤東同志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焙髞碓诖嘶A上所形成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
在文化實踐層面,中國共產黨人力求創(chuàng)制一種面向人民的、大眾的文化。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種革命的文化運動和實踐運動都是以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因此應該為全中華民族90%以上的工農大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毛澤東同志在其著名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更是明確強調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號召文藝工作者要把立足點轉移到工農兵群眾中來。毫無疑問,這一價值導向對于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社會文化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要緊緊圍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來布局謀篇,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自覺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真正對人民負責、努力傾聽人民的訴求與心聲。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實踐主體,是決定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正是因為我們黨廣泛凝聚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廣泛調動起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充分尊重并緊緊依靠人民的創(chuàng)造實踐,我們才取得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堅持人民立場,永葆人民情懷。正是基于這樣的初心,中國共產黨才贏得了全體中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而基于這種廣泛性文化價值認同前提下的和諧社會氛圍,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yè)才獲得了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動力,才能更有力地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看到民族解放的希望,也為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契機。一大批充滿進取精神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通過對各種主義和思潮的甄別比較,認識到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改造落后中國的唯一正確道路,從而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但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充分表明,只有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即立足于中國國情、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來分析中國社會,直面中國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中國的革命與建設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澤東同志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fā)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幫助的。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xiàn)?!闭_認識和科學把握中國國情,這既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社會、中國歷史、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生動體現(xiàn)和必然結果,也是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走向勝利的前提和基礎。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實踐中,先后創(chuàng)造并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一系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重大成果,不斷開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必須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強調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