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冬梅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痔瘡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肛腸病癥,多為鋼管或者直腸下端靜脈出現充血腫大情況引起,臨床癥狀以排便出血、疼痛以及肛門瘙癢與痔贅脫垂為主,不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且會對患者心理健康狀態(tài)造成負面影響[1]。臨床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但手術屬于創(chuàng)傷性操作,患者治療后需接受相應的康復護理輔助臨床治療[2]。本研究針對中藥熏蒸在痔瘡術后康復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予以探究,詳細如下。
1.1資料 抽選2018年2月-2020年8月期間于本院行痔瘡術后患者,例數為94例,基于單盲分組法劃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7例患者,參照組27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26~64歲,平均年齡(40.28±2.38),病程最短為2年,最長為13年,病程平均值為(5.29±1.02)年;研究組25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25~62歲,平均年齡(40.19±2.36),病程最短為1年,最長為12年,病程平均值為(5.24±1.07)年。兩組的一般資料的數據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痔瘡切除術,并于術后接受康復護理,其中參照組應用常規(guī)方式對患者施以康復護理干預,具體為:護理人員對患者肛周分泌物進行清理,利用高錳酸鉀溶液(1:5000)配置坐浴藥液,指導患者進行坐浴,每次時間為15min,坐浴結束后利用消毒毛巾進行擦拭,保證肛周清潔干燥,并利用無菌紗布進行覆蓋,每天2次,護理周期為5天。
研究組在常規(guī)康復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熏蒸干預,具體為:護理人員選擇中草藥:苦參、荊芥、白芷以及蒲公英各30g,五倍子、赤芍各20g,當歸、黃柏以及金銀花各15g,水煎1500mL,將其放置消毒后的坐浴盆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熏蒸姿勢,利用熱氣進行熏蒸,并在藥液溫度降低后進行坐浴,浸泡臀部15min,坐浴結束后利用消毒毛巾進行擦拭,保證肛周清潔干燥,并利用無菌紗布進行覆蓋,每天2次,護理周期為5天。
1.3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與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進行比較,其中護理滿意度依據醫(yī)院自制的護理服務滿意程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分為不滿意、滿意以及十分滿意三個維度,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滿意率;不良反應情況主要為瘙癢、疼痛、感染。
2.1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研究組與參照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項目對比中,其數據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2.2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研究組患者出現瘙癢1例、疼痛1例、感染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3%(3/47),參照組患者出現瘙癢5例、疼痛4例、感染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3.4%(11/47),研究組數據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71,P=0.020)。
痔瘡具有發(fā)病率高和易反復的特點,臨床治療以手術方式為主,其方式雖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但是作為一種手術治療方式,會增加患者應激反應,且患者術后出現疼痛、感染等情況的概率較高,不利于患者的預后[3]。常規(guī)康復護理以西藥藥液坐浴為主,通過高錳酸鉀溶液抗炎、殺菌和止癢的功效為患者傷口愈合提供良好的條件,但其藥物作為一種強氧化劑會引起患者不適感,且護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中醫(yī)理論認為,痔瘡手術后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因素主要為氣血阻塞、經絡凝滯、濕熱下注,通過中藥熬制成汁進行熏洗護理,能夠由內而外的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且中藥熏蒸中所用的藥液對于患者氣血通暢與代謝平衡具有較好的效果;同時,藥物在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下可至全身擴散,不僅可以消腫、止痛,還能夠舒筋活血,解毒散瘀,對于緩解患者疼痛具有顯著的效果[5]。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參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其數據表明中藥熏蒸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康復護理相比較存在明顯優(yōu)勢。
總而言之,痔瘡術后患者在常規(guī)康復護理基礎上實施中藥熏蒸干預,可以顯著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對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