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媛
(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安徽 蚌埠 233000)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音樂藝術教育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對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智力水平、體育能力、審美能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還有著強大的娛樂功能。所以,推行音樂藝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應廣泛的大量的利用各種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對學生們進行藝術熏陶,讓他們真正的對音樂感興趣,在音樂教學中得到豐富的體驗和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們成為一個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素質教育指的是通過使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挖掘學生的天賦和潛力,使學生的到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全面提高學生們的文化水平和個人修養(yǎng)。其中素質教育主要包括了以下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充分挖掘學生們的天賦和潛力;第二是培養(yǎng)學生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思想品德;第三,通過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和思維習慣。通過上述內容可以看出素質教育的內容豐富,涵蓋了智能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運動素養(yǎng)、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多方面內容,所以說是一種全面的素質培育。
音樂藝術教育指的是利用音樂藝術教育活動來熏陶人類的聽覺器官,使人們感受到美,并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的方式。音樂是藝術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著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內容以及多樣的形式,是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具有很多特殊的作用。
音樂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聽覺作為媒介,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文化,其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教育價值和欣賞價值。優(yōu)美的音樂能夠為聽眾提供良好的情感體驗,并通過不同的形式和旋律向聽眾傳達作品中的思想。在這種藝術的熏陶下,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鑒賞力、感知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而提升這些能力,并把這些能力運用到生活中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體現(xiàn)了音樂藝術教育的功用性。
素質教育首先要注重對德育的教育,這樣才能培養(yǎng)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在學校的各種德育手段中,音樂教育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夠在美妙的音樂中對學生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在德育方面主要主要功能有:
第一,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在我國的音樂作品中有很多歌頌祖國、歌頌家鄉(xiāng)的優(yōu)秀作品,朗朗上口,旋律或優(yōu)美或雄壯,很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從音樂作品中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風土人情和人文底蘊,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家鄉(xiāng)和國家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
第二,培養(yǎng)集體意識。音樂既可以作為一項個人活動,同樣也可以成為集體的活動,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加強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合作,培養(yǎng)學生們的集體意識,讓學生們融入到集體之中。音樂作為紐帶將同學們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進行集體活動時,個體要服從集體的安排,把集體的利益放在首位,為了集體而進行考慮,使自己的行為符合集體的要求。通過集體的音樂活動,使學生能夠適應集體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們的集體意識。
第三,釋放壓力,保護心理健康。優(yōu)美的音樂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不同的音樂能夠給人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F(xiàn)在學生們的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適當?shù)穆犘┮魳房梢栽诰o張的學習中得到心靈的慰藉,緩解緊張的情緒。還有一些蘊含著強烈情感的音樂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釋放自己被壓抑的各種情緒,從而達到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第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許多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影響,慢慢變得不再自信。但是音樂可以親近學生,并給予學生一定的心靈慰藉,有些正能量的音樂會給予學生克服困難的力量和勇氣,從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集體的活動中,學生們也可以通過盡情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而獲得別人的認可,讓學生們的自信心得到提高,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有效的運用音樂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智力水平,運用音樂可以拓展學生們的思維,促進學生們智力的發(fā)展;同時智力水平的提升也能促進音樂的學習,當學生的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以后能夠更好的理解音樂的知識,學起來也更加的輕松、效率也更高,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這兩者可以互相影響,相互促進,所以說音樂藝術教育具有智力教育的功能。在這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獲得音樂方面的技能,提升文化素養(yǎng)。音樂知識也是素質教育范疇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教師講授音樂課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很多音樂知識,比如像比較基礎的認識音符、認識五線譜、認識節(jié)拍等等。于此同時,還可以學到一些演唱的技巧,提高音樂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技能。而且每一個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誕生,都有其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人物背景、地理環(huán)境、宗教信仰、風土人情等的“身影”,所以,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也不僅僅是學習樂理知識,還會學到豐富的人文文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所以說可以從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獲得不一樣的世界認知。
第二,提升智力。有醫(yī)學研究證明,音樂通過聽覺系統(tǒng)傳遞給大腦之后,能對大腦的右腦產生刺激,并促進右腦的開發(fā),而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常都是由右腦來進行的,從醫(yī)學觀點上來看,音樂具有提升智力的作用。音樂通過聽覺系統(tǒng)來影響大腦,并使學生形成一種比較直觀的思維,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第三,提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音樂是一種美的藝術,其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雖然音樂是靠聲音來感染人的,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能帶給人豐富的意象。比如《第五交響曲》,它是貝多芬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樂曲結構嚴謹完整,發(fā)展緊湊均衡,主題鮮明生動,在欣賞的過程中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種緊張的氣氛,體會到那種矛盾和沖突,感受到那雄偉的氣魄。學生們在聆聽的時候可以自由現(xiàn)象,仿佛一個完整又生動的故事展現(xiàn)在自己眼前。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中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們的現(xiàn)象力,同時在音樂的影響下,也可能會給學生們帶來一定的靈感和啟發(fā),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
第四,提高聽覺以及記憶力。音樂是人類的智慧,也是人類思想的體現(xiàn),里面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通過一定的音樂訓練,學生們能夠使聽覺更加敏銳,聽覺分辨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大腦對聲音的不斷分析和處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注意力。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知識點也可以運用自己熟知的音樂來把這些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從而促進多學科的融合,加深對其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也是對音樂的一種有效應用。
第五,提高鑒賞的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和不斷的音樂訓練,學生們能夠對不同的音樂進行分析與理解,從而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促進思維的拓展與開發(fā),而這種音樂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的辨識和認知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鑒賞能力。
音樂藝術教育是美育中的一種,所以其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功能是非常強的。音樂中有優(yōu)美的旋律和富有詩意的歌詞,在不斷的學習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在幼兒階段是進行音樂啟蒙的重要時期,在這段時期,讓孩子多接觸音樂能夠培養(yǎng)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在兒童階段,通過富有韻律感的音樂讓兒童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們逐漸建立起來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夠通過自己以往的審美經驗對音樂進行判斷,逐漸向著個性化方向發(fā)展,審美觀念也逐步得到加強。在音樂藝術教育中,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們形成正確的、獨特的審美觀念,幫助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音樂在娛樂方面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最為突出的一項功能,這項功能適用于所有人群。在各種娛樂活動中都有音樂的身影,比如兒童可以利用音樂進行游戲和學習,青年人可以利用音樂進行消遣,老年人的保健運動中加入音樂可以給健身活動提供節(jié)奏,使運動更加符合人的身心健康。音樂對于學生來說可以舒緩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能夠獲得娛樂和放松,從而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音樂藝術通過優(yōu)美的旋律和韻律感的節(jié)奏可以將學生們帶入豐富的想象情境,豐富學生們腦海中的映像,進而塑造一定的形象,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音樂藝術能夠和人產生奇妙的聯(lián)結,激活人的思維,這種聯(lián)結是奠定在一定的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個人發(fā)展基礎之上的,不同的人聽了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往往又能產生共鳴,從而產生不一樣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在學習音樂藝術的過程中,通過了解藝術作品的歷史、地理、人文等創(chuàng)作背景,會有對作品有更多的感悟與思考,開拓了自身的視野,然后再將這些欣賞的到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或者自身的實際會促進音樂主題的升華,進一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音樂藝術還具有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的功用。
選用什么樣的音樂藝術作品對于提高音樂藝術教育功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選擇音樂藝術作品時,要選擇那些具有教育價值、富有正能量的音樂作品。選擇的音樂作品應該具有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認知能力、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作用,從而加強音樂藝術教育的功用性。另外,音樂藝術作品的選擇也要適合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真正體會好音樂的藝術之美。
音樂藝術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應默守陳規(gu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是教學更加符合學生們的心理,讓學生們愛上音樂,從音樂中感受到快樂。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要把音樂理論和音樂活動結合在一起,提高音樂教學活動的可參與性。在豐富教學形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點內容:第一,是要注重主體性。音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制定教學方案,從而提高學生們參與的主動性和學習熱情,并給予學生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自信心。第二,堅持學生以及教學內容的全面性。也就是說音樂教學要面向所有的學生,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另外,教學內容要足夠全面,涉及到民族音樂、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等各個方面,讓學生們能夠領略不一樣的藝術魅力,從而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提高整體學生的素質。第三,還要注重整體性。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把素質教育作為一個整體來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讓這幾方面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和音樂教育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做好音樂藝術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德育、智育、體育、審美教育、休閑娛樂等方面都有著十分強的功用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所以音樂的教育者應充分的認識到這一點,并在音樂教育中選擇優(yōu)秀的、正能量的作品,積極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教育形式,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