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很大一部分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彰顯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讀教材中講述成語故事的古文吧!
1
《守株待兔》(統(tǒng)編新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
守株待兔講了一個詼諧的故事,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xiàn)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2
《囊螢夜讀》(統(tǒng)編新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
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口口相傳,不知激勵了多少文人騷客。這也啟示我們,無論環(huán)境有多么惡劣,都要堅持學習,這樣日后必有成就。
3
《鐵杵成針》(統(tǒng)編新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是家喻戶曉的俗語,告訴我們只要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堅持學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
4
《庖丁解牛》(統(tǒng)編新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
庖丁是古代能工巧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擁有高超的解牛技巧。庖丁解牛比喻經過反復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5
《杞人憂天》(統(tǒng)編新教材語文七年級下冊)
該成語和守株待兔一樣描繪了一個遭人嘲笑的角色,講的是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下來,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心。
成語故事魅力無窮,以精練的語言、借各色故事,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趕快閱讀更多成語故事吧!
一起來補節(jié)語文課吧!
你能讀對嗎?
□ 小培老師
六安的讀音為什么是“Lùān”?
近期,安徽六安的疫情,引來廣泛關注。關于這座皖西古城城市名發(fā)音的討論,也進入人們的視野。有人讀作“Liùān”,并引用新版《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字典》來解釋;當?shù)厝藙t讀作“Lùān”,從歷史文化和當?shù)胤窖越嵌葋斫庾x。“六安”究竟該如何讀?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稱“皖西”,是大別山區(qū)域中心城市、省會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接點城市、長三角產業(yè)轉移輻射城市、國家級陸路交通樞紐城市。
如果了解了六安的歷史,就能很容易搞清楚“Lùān”發(fā)音的由來。
四千多年前,為了治理洪水和驅逐三苗部落,舜、禹、皋陶率領華夏部落來到淮河流域。史書記載:“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u,第四聲,同陸) ” “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六”和“陸”是通假字,可以互用,意思是水邊的高坡。
根據(jù)史書記載,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國,封景帝孫劉慶為六安王,改王都六縣為六安縣,“六安”之名沿用至今。這里的“六地平安”其實就是“陸地平安”的意思。
日前,民政部區(qū)劃地名司對此回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簡冊2020》中,六安市拼音為“Luan 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