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芳 陳大昊
這幾年,“人設(shè)”一詞在網(wǎng)絡(luò)上廣為流行,而“人設(shè)崩塌”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所謂“人設(shè)”,簡單說就是正面積極的形象設(shè)定,出現(xiàn)“人設(shè)崩塌”現(xiàn)象,說到底是當事者的“人設(shè)”與真實形象有出入。
這啟示我們,不論是做人還是做事,精準定位至關(guān)重要。知曉在什么場合、處什么位置、以什么身份、擔什么職責,定準“我”的坐標,這樣說話才不會出格,辦事才不會出界,做人才不會出位。
定準“我”的坐標,首先要弄清楚“我是誰”。很多人可能認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實并非如此。時代的變遷、環(huán)境的變動、事物的變化,都可能對自我認知產(chǎn)生影響,甚至使我們在某件事上或者某個階段迷失自我。比如,有的人常常在別人吹捧中飄飄然,抑或在相互攀比中昏昏然,甚至在誤入歧途時還悠悠然。正如古希臘哲學家特萊斯所說,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有些人之所以走不出自我,就在于常常忘記了“只緣身在此山中”,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不能自拔。多反省、多跳到自己的“局外”,拉開與自己的距離,才能保持清醒,把自己看得通透。
人貴有自知之明。認清自己只是第一步,擺正自己的位置同樣很關(guān)鍵。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就容易心態(tài)失衡、情緒失控、行為失范,產(chǎn)生“生不逢時、遇人不淑”的悲觀想法,發(fā)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人生喟嘆,做出“不符身份、不合常理”的錯位舉動。
擺正“我”的位置,不僅要弄清“我是誰”,還要明白“我在哪兒”。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扮演著多重角色,“我”的位置也不是靜態(tài)的、固化的、不變的。一個人可以是“矮子里的將軍”,也可能是“巨人國的侏儒”。參照系不同,坐標點就會發(fā)生變化。有時需要上下比對、左右比較、前后比照,才能把“我”的坐標定準。
定位決定站位,格局決定結(jié)局。恩格斯說:“我一生所做的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做得還不錯。”在恩格斯心中,“馬克思是天才,我們至多是能手”。他在物質(zhì)、精神、學術(shù)等多個方面上,給予馬克思巨大的支持。雖然他甘當“第二小提琴手”,可誰也不能否認和看輕他的思想貢獻和歷史地位。在《資本論》第一卷完成后,馬克思在通信中表達了對恩格斯的感謝:“沒有你,我永遠不能完成這部著作?!?/p>
從成長進步的角度講,定準“我”的坐標,貴在知道自己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給自己的人生增值。倘若德薄而位尊,識淺而謀大,力小而任重,不但不能成事,還會惹禍出事。
定位是門學問,關(guān)乎方向的選擇,關(guān)系人生的抉擇。常想想“我是誰”,多看看“我在哪兒”,定準“我”的坐標,找準平衡點,把握分寸感,人生之路才能行穩(wěn)致遠。
(云天摘自《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