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如果給你一次回到10年前的機會,你想跟10年前的自己說什么?”或者“如果讓你年輕10歲,你會做什么?”
如果說這樣的提問能夠給我們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間,那么藝術(shù)作品能夠讓這樣的腦洞成為現(xiàn)實。在電影《28歲未成年》里就有這樣一位幸運的女人:涼夏。被相戀10年的男友宣告分手后,涼夏意外吃下一顆魔法巧克力,身體還留在當(dāng)下,但記憶已經(jīng)回到了10年前。她每次吃下巧克力都有5個小時的時間變成17歲那個敢愛敢恨、恣意享受生活的自己。從此,她為愛而自我桎梏了10多年的生活就此結(jié)束,在28歲和17歲的記憶里來回穿梭,起初兩個自己互相看不順眼,接著因為各自的訴求而和解,到最后完成救贖和成長,找回自我。
電影中女主的意識形態(tài)通過神奇的巧克力來回切換,不得不感慨巧克力這個媒介選擇十分巧妙??茖W(xué)地說,巧克力中的苯乙胺和可可堿或多或少地促進了人體多巴胺分泌,精神上會出現(xiàn)短暫的興奮和愉悅,加之大量糖分對身體能量的幫助,想一想是不是很像青春期時那個動不動就亢奮、一驚一乍、深覺世界大有可為的狀態(tài)?
那個17歲的小涼夏,就是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青春期少女。那些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從來約束不了她,她對每一個選擇和決定都不假思索,也從不后悔。不管留下的爛攤子有多大,都心安理得地撒腿就跑;不論對手是什么來頭,用網(wǎng)球把你打趴下;和一見鐘情的小帥哥打得火熱,不去考慮現(xiàn)實和未來。反觀熟女大涼夏,精致優(yōu)雅又冷靜自律,會因為各種理由妥協(xié),甚至為男友放棄自己曾經(jīng)的夢想,在時間細碎的磋磨里,再也創(chuàng)作不出靈動而吸引人的畫作來。她很努力地想讓自己過得幸福,卻又冥冥中離自己向往的生活越來越遠,逐漸和人生失去談判的籌碼,于是在男友宣布分手后,變得異常敏感、脆弱、卑微。
最讓我為之感慨的,應(yīng)該是女人和少女在繪畫中無言的對話。小涼夏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和憧憬,給大涼夏看見一幅幅充滿鼓舞和希望的圖畫,大涼夏在這樣隱晦的表達里,體會到自己丟失的心態(tài),找到人生新的落腳點。這個故事最后并沒有俗套的變成找回愛情的結(jié)局,而是一個人自我覺醒、成長并在困境中獨立的故事。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像我一樣,仿佛在小涼夏那看見曾經(jīng)飛揚的自己,又在大涼夏那回顧了自己一路走來的種種妥協(xié)和無奈。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這樣能夠回到過去的巧克力,你是否能夠找回初心,又是否會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人生各有奇遇也各有時刻讓你懷念曾經(jīng)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重活一次但我們卻時常有機會回望自己
瑪雅文明里,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確實被奉為圭臬。不知道那遙遠歷史源頭的亞馬遜流域深處,是否真的有一株可以讓人回到過去的可可樹。影片中最后一顆巧克力并沒有給單純無畏的小涼夏一個快樂的結(jié)局,就像我們年輕時必然留下的一些遺憾。大、小涼夏合為一體,生活似乎回到正軌,只有自己成全了自己,也只有自己記得自己。
人生各有奇遇,也各有時刻讓你懷念曾經(jīng)。不是人人都有機會重活一次,但我們卻時常有機會回望自己。那么在你可以想起曾經(jīng)的那個時間里,懷揣著那樣一顆巧克力,用熱烈而瀟灑的姿態(tài),好好對當(dāng)下的自己品評一番?;蛟S那些個困擾你當(dāng)下的問題,就被過去的那個自己輕易解開。多年之后,慶幸地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少年之赤誠與成年之練達,大概就是自己送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