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龍
目前,我國記載的害螨有500多種,全國性或局部嚴重危害的約40種,主要分為葉螨、癭螨、跗線螨、根螨等。農(nóng)業(yè)害螨具有個體小、繁殖快、適應(yīng)性強及容易產(chǎn)生抗藥性等特點,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已躍升為果樹、蔬菜、糧食作物的重要害蟲。為害作物的葉螨類基本分三種,分別是紅蜘蛛、二斑葉螨和茶黃螨,它們破壞植物的正常生理機能,引起植物落葉、落蕾、落果,輕則造成減產(chǎn)、削弱樹勢,重則使植物失收或整株死亡,不少螨類還能傳播植物病害,危害相當嚴重。
一、紅蜘蛛、二斑葉螨和茶黃螨難防治的原因
大多種植戶在防治病蟲害時,沒有提前預防的觀念,很多人都是不見蟲不打藥。其實他們不知,當田間看到螨蟲危害時,已經(jīng)對作物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都產(chǎn)生了影響,再采取措施進行補救,起到的效果沒有提前預防好,并且螨蟲與其他蟲害不一樣,在蟲害發(fā)生后防治難度比較大。
(一)蟲源基數(shù)大
紅蜘蛛、二斑葉螨以及茶黃螨具有很強的適應(yīng)性,并且生長繁殖周期短,每年可繁殖10~20代,每只雌成蟲每次可產(chǎn)卵100顆左右,在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后會快速孵化,導致田間的蟲源基數(shù)大,增加了防治難度。
(二) 防治不徹底
蔬菜上螨蟲個頭一般較小,喜歡在葉背面進行生存,并且葉片較多,會發(fā)生折疊。在農(nóng)田里分布比較廣,比如,枯枝落葉、雜草、地表或者枝丫處等比較隱蔽的地方,增加了防治難度。另外,螨蟲由于個頭小、體重輕,在風的作用下容易移動,會增加防治難度。
(三)防治藥劑不合理
老百姓對螨蟲的認識還停留在紅蜘蛛的概念上,認為只要打阿維菌素就能夠治得住。其實用阿維菌素防治紅蜘蛛已經(jīng)用了多年,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定的抗性,但對紅蜘蛛的防治效果還不錯。但針對二斑葉螨和茶黃螨的防治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認識不到位是造成蟲害防治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四)打藥方式不合理
種植戶經(jīng)常打藥,但筆者認為很多人不會打藥。在防治田間螨蟲時,很多人還是懶省事,怕背噴霧器,所以選擇快速噴施的方式,一桶水噴施667 m2地是非常常見的,這樣的打藥方式是非常不合理的,造成防治效果參差不齊。并且有些種植戶喜歡正打反死的農(nóng)藥,但防治螨蟲時這類滲透性比較強的農(nóng)藥效果差,達不到防治效果。但農(nóng)戶在噴藥時都喜歡從上往下噴,導致很多藥劑存留在葉片上沒有接觸到螨蟲,防治效果不好。
(五)打藥時間不合理
老百姓在防治病蟲害時,一般會選擇在10:00之前或17:00以后沒有露水時進行噴藥,針對其他病蟲害防治時,這個用藥時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螨蟲和其他蟲類不同,其他蟲類喜歡陰涼的環(huán)境,而螨蟲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所以就導致針對螨蟲的防治時間不一樣,一般推薦在氣溫30 ℃左右時進行噴藥。但很多種植戶由于喜歡省時省力、怕熱,總是把藥劑混配在一起去打,導致防治效果不好。
(六)防治不及時
由于種植戶年齡普遍較大,視力會受到影響。而螨蟲比較小,基本看不到或者看不清,使螨蟲在初發(fā)時沒有及時防治,并且螨蟲繁殖較快,容易發(fā)生亂代,加大了防治難度,最終導致田間大暴發(fā)。
(七)藥劑接觸不到螨蟲
一般螨蟲危害后,造成葉片一定程度的皺縮,或者在葉背面吐有蜘蛛網(wǎng),而螨蟲是介于蜘蛛網(wǎng)與葉片之間,很多藥劑在噴到蜘蛛網(wǎng)上之后并沒有接觸到螨蟲,導致防治效果大大降低?,F(xiàn)在市面上銷售的螨蟲防治藥劑基本都以復配為主,并且螨蟲的防治在于綜合管理,提前預防,減少螨卵基數(shù)。
二、防治技術(shù)
(一)前期預防
在螨蟲發(fā)生以前,可以和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等藥劑搭配使用,建議間隔15 d噴施1次螺螨酯、乙螨唑,每667 m2用水量25~30 kg。建議搭配滲透劑比如橙皮精油、有機硅等,全株上下均勻噴施,尤其是葉背面、枝丫以及地面,降低螨蟲卵的基數(shù),連續(xù)使用后螨蟲基本不會發(fā)生,即使發(fā)生也能很好地防治。
(二)中后期防治
在螨蟲發(fā)生后,推薦使用以下藥劑進行防治,可以交替使用。40%聯(lián)肼·乙螨唑(由30%聯(lián)苯肼酯和10%乙螨唑復配),預防和滅殺紅蜘蛛、二斑葉螨和茶黃螨,每667 m2施用量15~20 mL。27%阿維·螺螨酯(由2%阿維菌素和25%螺螨酯復配),主要防治紅蜘蛛,每667 m2施用量30~40 mL。20%阿維·聯(lián)苯肼(由1%阿維菌素和19%聯(lián)苯肼酯復配),用來滅殺紅蜘蛛、二斑葉螨和茶黃螨,每667 m2施用量15~2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