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洲 申銀海 亢 亮
四川二灘國際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白鶴灘水電站二道壩采用重力式混凝土壩,壩頂高程606.0m,最大壩高65.0m,壩頂寬度8.0m。二道壩上游坡比1:0.6,下游坡比1:0.8。二道壩內(nèi)設灌漿、排水廊道,并與水墊塘排水廊道相通。二道壩全壩基進行固結灌漿處理,灌漿孔間排距為3.0m×3.0m,入巖孔深為5.0m和7.0m,梅花型布置,采用無蓋重固結灌漿。
二道壩壩基部位主要由P2β31層、P2β32層隱晶質(zhì)玄武巖、角礫熔巖、柱狀節(jié)理玄武巖和杏仁狀玄武巖組成。
左岸F17斷層從上游坡腳斜切河床壩基,斷層產(chǎn)狀N30°~40°E,NW∠70~80°,斷層帶寬度約1.50m,主要為構造角礫巖,近地表風化強烈。主要發(fā)育層內(nèi)錯動帶為LS321,產(chǎn)狀N40°E,SE∠15~20°,厚度2cm~10cm,波狀起伏,主要以角礫化構造巖為主,頂、底部斷續(xù)泥質(zhì)。右岸邊坡發(fā)育NW斷層F18、F20等。
二道壩固結灌漿質(zhì)量控制標準以巖體波速為主,結合鉆孔壓水試驗、灌漿前后物探成果、灌漿施工資料以及鉆孔取芯資料等綜合評定其質(zhì)量。設計質(zhì)量控制標準:
(1)單孔平均巖體波速不小于4600m/s,單孔測點巖體波速小于4000m/s的不超過10%,且不集中。
(2)灌后質(zhì)量檢查孔85%以上壓水試驗段透水率不大于3Lu,其余試段透水率不大于4.5Lu,且不集中,壓水試驗采用單點法。
試驗目的:為摸索適合二道壩地質(zhì)條件下合理的固結灌漿參數(shù)和有效的施工工藝,在滿足質(zhì)量要求的同時能加快施工進度,確保總進度目標的實現(xiàn)。
試驗位置:二道壩河床4#壩段進行固結灌漿試驗。本次固結灌漿共163孔,482.0m。
本次固結灌漿試驗采用循環(huán)式灌漿施工方法。
(1)試驗區(qū)布置抬動觀測孔1個,孔深為8m,孔徑Ф91mm。灌漿、壓水過程中均進行抬動變形監(jiān)測并記錄,基巖抬動允許值要求不大于200μm;
(2)灌前物探測試孔布置總孔數(shù)5%,地質(zhì)鉆機鉆孔,孔徑Ф91mm;(3)固結灌漿孔采用100B潛孔鉆鉆孔,孔徑Ф76mm;(4)灌后檢查孔按總孔數(shù)5%布置,地質(zhì)鉆機鉆孔,孔徑為Ф91mm。
灌前物探測試孔、灌后質(zhì)量檢查孔均進行“單點法”壓水試驗。灌漿孔進行“簡易壓水”試驗[1],時間為30min,壓力為灌漿壓力的80%,該值若大于1MPa時,采用1MPa。
5.3.1 灌漿設計
固結灌漿孔間排距3.0m×3.0m,垂直于建基面,深入基巖5m或7m。設計防滲標準為透水率q≤3Lu。
灌前測試孔、灌后質(zhì)量檢查孔孔徑Ф76mm,其余固結灌漿孔徑Ф56mm,鉆孔垂直于建基面,深入建基面以下5m、7m。
試驗區(qū)固結灌漿壓力與段長詳見表1。
表1 固結灌漿壓力
為控制基巖抬動變形,注入率和壓力的關系按表2進行控制。
表2 注入率和壓力關系參考表
5.3.2 灌漿漿液及漿液變換
(1)固結灌漿均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漿液灌注,其強度等級不低于42.5MPa。水泥漿液的水灰比采用3、2、1、0.8、0.5五級,采用最稀水灰比開灌。
(2)灌漿漿液由稀到濃逐級變換,其變換遵循如下原則:
1)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xù)減少,或注入率不變而壓力持續(xù)升高時,不得改變水灰比;
2)當某級漿液注入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30min,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顯著改變時,換濃一級漿液灌注;
3)當注入率大于30L/min時,根據(jù)具體情況,可越級變濃;
4)灌漿過程中,灌漿壓力或注入率突然改變較大時,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
5.3.3 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
(1)灌漿結束標準:在設計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于1L/min,繼續(xù)灌注30min,灌漿結束;
(2)當長期達不到結束標準時,上報監(jiān)理工程師共同研究處理措施;
(3)全孔灌漿結束后,采用“全孔灌漿封孔法”進行封孔,封孔水灰比采用0.5:1,封孔灌漿壓力為灌漿孔的最大壓力且不大于1MPa,封孔時間不少于30min;
(4)已進行封孔的灌漿孔,待水泥漿液凝固后,清除孔內(nèi)污水、浮漿,采用預縮砂漿封填密實[2]。
5.3.4 特殊情況處理
(1)對冒漿、漏漿采用表面封堵、低壓、濃漿、限流、限量、間歇、待凝等方法處理;
(2)發(fā)現(xiàn)串漿時,如串漿孔具備灌漿條件,采用一泵一孔同時進行灌漿。否則,塞住串漿孔,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后,對串漿孔進行掃孔,沖洗,然后繼續(xù)鉆進或灌漿;
(3)灌漿因故中斷,應盡快恢復灌漿,否則立即沖洗鉆孔,而后恢復灌漿,若無法沖洗或沖洗無效則掃孔復灌?;謴凸酀{時,使用開灌比級的水泥漿灌注。若注入率與中斷前相近,采用中斷前的比級水泥漿灌注:若注入率較中斷前減少較多,則逐級加濃漿繼續(xù)灌注:如注入率較中斷前減少很多,且在短時間內(nèi)停止吸漿,則采取補救措施;
(4)有涌水的灌漿孔段,選用純壓式灌漿、提高灌漿壓力、濃漿、閉漿、待凝等措施處理;
(5)注入量大而難以結束時,可選用下列措施處理:
①降低灌漿壓力,待漿液流動性降低后,逐漸升高壓力,按正常灌漿進行;
②控制進漿量在15~25L/min之間,使用濃漿灌注,待進漿量明顯減小后升高壓力進行正常灌漿;
③灌注速凝漿液。
(6)灌漿孔段遇特殊情況時,無論采用何種措施進行處理,其復灌前均應進行掃孔,復灌后應達到規(guī)定的結束條件。
本次試驗共布置6個灌前測試孔,孔深為5.0m。灌前平均透水率為65.02Lu。灌前巖體波速檢測平均值為4372m/s。
(1)壓水成果
本次壓水試驗統(tǒng)計詳見表3。
表3 壓水試驗區(qū)間頻率統(tǒng)計表
從上表可看出,試驗區(qū)各次序巖體透水率隨次序的增加而遞減的規(guī)律明顯。巖體的平均透水率灌后比灌前降低了65%;Ⅱ序孔比Ⅰ序孔遞減了77.3%。表明隨著灌漿次序的增加,巖體的滲透條件也隨之逐步改善,防滲效果明顯
(2)灌漿成果
本次灌漿成果統(tǒng)計詳見表4。
表4 灌漿成果綜合統(tǒng)計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單位注灰量Ⅱ序孔比Ⅰ序孔遞減了64.44%,錯動帶加密孔比Ⅱ序孔遞減了21.52%,試驗區(qū)各次序孔的單位注灰量均遵循逐序遞減的規(guī)律,說明隨著灌漿次序的增進,巖體裂隙逐漸被漿液充填密實。
6.3.1 灌后壓水檢查
本次灌漿試驗檢測采用了鉆孔取芯、壓水試驗及巖體波速等綜合檢測手段。
本次試驗區(qū)共布置了5個檢查孔,壓水試驗結果詳見表5。
表5 檢查孔壓水試驗成果表
灌后壓水試驗段透水率均不大于3Lu,檢查結果滿足設計要求。
6.3.2 灌后巖體波速測試
所有檢查孔均進行了巖體波速檢測,檢查結果見表6。
表6 灌后檢查孔巖體波速統(tǒng)計表
檢查孔平均波速均大于4600m/s,巖體波速無小于4000m/s以下的測點,檢查結果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對本次固結灌漿試驗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本次試驗所采用的施工工藝及初步設計施工參數(shù)(段長、壓力、灌漿深度)在本工程地質(zhì)條件下是適宜的,能夠滿足設計固結要求;
(2)強度為42.5MPa的普通硅酸鹽水泥及漿液配比能夠適應本類地層固結灌漿要求;
(3)間排距為3m的布孔型式滿足設計要求[3];
(4)特殊情況采取的處理措施是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