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
作者∶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
譯者∶安燕玲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年∶2007年11月
我是一名小學(xué)心理健康教師,在咨詢工作中,經(jīng)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做事拖延,上課不認真聽講,孩子愛打游戲,孩子的房間總是一團亂,怎么說他都不動……2018年,我又多了一個身份,成為了一名母親,伴隨著孩子的成長,雖然有很多快樂,但是也多了很多育兒的煩惱。當我遇到這些困惑不知道如何改善時,我有幸遇到了這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
生活中,最令我困擾的是:當孩子有負面情緒而出現(xiàn)所謂不聽話的行為時,我往往會束手無策。如孩子會說“我不要做這些事情”“我不想寫作業(yè)”“我不要穿外套”,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時,我們可能會很生氣,生氣的原因是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愿,而生氣的結(jié)果往往是孩子更憤怒,導(dǎo)致親子關(guān)系緊張。即使最后孩子在當下屈服了,但是這個狀況日后還是會不斷發(fā)生。那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很簡單,請接受孩子的感受。作者提出了四個具體的技巧:
第一,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到底在說什么。事實上,父母是否在專心地聽自己講話,孩子心知肚明。如果不聽就沒辦法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更沒有辦法幫助孩子作出改變。第二,用簡單的話回應(yīng)孩子的感受。如可以說:“哦,我懂了,原來是這樣子?!币源嘶貞?yīng)孩子的話,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提出問題或是建議。第三,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而不是否認他的情緒。如可以說:“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一定很難過?!鄙钊牒⒆拥膬?nèi)心,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孩子一旦清楚了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他們就能集中精力來應(yīng)對出現(xiàn)的問題。有時,我們總會不可避免地去否定孩子的感受,這完全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結(jié)果,我們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讓孩子自己成長。第四,用幻想的方式實現(xiàn)孩子的愿望,而不是完全從邏輯上和孩子講道理。
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不好,父母該怎么開口,孩子才會愿意產(chǎn)生合作的態(tài)度呢?作者提出了五種做法:
第一個技巧是描述父母當下所看到的問題行為,而不是立刻責(zé)怪孩子。如孩子把濕毛巾放到床上,我肯定很生氣并對孩子大喊:“告訴你多少次了,不要把濕毛巾放到床上,你怎么就沒記性呢?快點兒拿走!”這時孩子肯定也很不高興。本書提供一個更好的解決辦法: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你所看到的事情。如可以說:“床上有一塊濕毛巾?!焙⒆泳蜁I(lǐng)悟你的意思,把毛巾拿走,無需大喊,無需生氣,就解決了一個問題。還可以用提示的方式:“毛巾把我的毯子弄濕了?!币部梢哉f出你的感受:“我不喜歡睡在濕床上?!边@樣的描述能提醒孩子注意什么地方有狀況,他應(yīng)該采取行動了。
第二個技巧是做行為上的提示。不要對孩子說:“你看看你房間,亂得跟豬窩一樣?!倍且o行為上的提示:“這些書請你放回書架上?!?/p>
第三個技巧則是化長為短,使用簡單的提示語。以簡單的關(guān)鍵詞來作提醒,會比長篇大論的啰嗦、嘮叨、說教有效許多,也會讓孩子更愿意采取合作的態(tài)度。
第四個技巧是不批評孩子,而是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如不要和孩子說:“我在和別人講話,你怎么老打斷我,這孩子怎么這么討厭呢!”而是說出自己心里的感受,如:“你知道嗎,我正在和別人說話,結(jié)果一直被打斷,我非常不喜歡被打斷的感覺。”
第五個技巧是用寫的,而不是用說的。有時面對面說話難免會帶著過去的情緒來反應(yīng)當下的狀況。最好的做法是將建議寫下來,或者利用便利貼來提醒孩子。這本書使我重新審視了自已在教育孩子上的問題,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溝通,在工作中更好地走進學(xué)生的內(nèi)心。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