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煒,洪 豆,徐碧林,王 政,劉 暢,范 霞,鄭永良,呂銳玲
(黃岡師范學院 生物與農(nóng)業(yè)資源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靈芝(Ganoderma lucidum Karst)隸屬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靈芝屬 (Ganodermae)[1]。靈芝是我國傳統(tǒng)名貴中藥,素有“仙草”的美譽。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2]、抗氧化與延緩衰老[3]、抗糖尿病[4]、延長睡眠時間[5]、神經(jīng)保護[6]、保護酒精誘導的肝損傷[7],以及治療癌癥[8]等諸多作用。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我國大健康產(chǎn)業(yè)蓬勃發(fā)展。靈芝作為大健康產(chǎn)業(yè)中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藥用真菌,其相關的基礎研究仍然非常薄弱[9],其分類的混亂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靈芝基礎研究的發(fā)展。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位于大別山南麓,是中國中央山系地質(zhì)、地理、生態(tài)、氣候分界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是生物多樣性、豐富性、珍稀性和典型性最具代表的區(qū)域之一[10]。
通過對黃岡大別山采集野生靈芝子實體進行形態(tài)學及18S rDNA分子鑒定,經(jīng)馴化后進行小面積制種。在加強野生靈芝資源研究和保護的基礎上,對野生靈芝資源進行馴化和種質(zhì)資源的開發(fā),培育適合當?shù)貧夂虻撵`芝品種,為靈芝的基礎研究和生產(chǎn)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
1.1.1 供試菌株
從黃岡大別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內(nèi)蘄春縣株林鎮(zhèn)姑娘山 (東經(jīng) 115°29′825″,北緯 30°19′521″,海拔52.202 m)采集到野生靈芝子實體,經(jīng)組織分離獲得菌株HZ1。對照菌株靈芝G10和韓芝購買于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菌種中心。
1.1.2 培養(yǎng)基
PDA培養(yǎng)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瓊脂15 g,加水至1 L。土豆煮沸過濾再加入葡萄糖、瓊脂定容至1 L。培養(yǎng)基121℃滅菌30 min,用于原種分離及活化菌株。
PDB培養(yǎng)基:PDA固體培養(yǎng)基不加入瓊脂。主要用于收集菌絲。
原種、栽培種配方為A:櫟木屑80%、麥麩13%、玉米5%、糖1%、石膏粉1%;B:桑木屑80%、麥麩13%、玉米5%、糖1%、石膏粉1%;C:櫟木屑58%、棉籽殼32%、麩皮8%、石膏粉1%、石灰0.5%、過磷酸鈣0.5%;D:桑木屑58%、棉籽殼32%、麩皮8%、石膏粉1%、石灰0.5%、過磷酸鈣0.5%。水適量(拌好的料中含水量約為60%),pH 5~6,原種培養(yǎng)料用650 mL菌種瓶裝料滅菌,栽培種培養(yǎng)料用聚丙烯塑料袋(33 cm×17 cm×0.005 cm)裝料滅菌。上述培養(yǎng)料均需121℃,滅菌2 h。
真菌基因組DNA快速抽提試劑盒,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熊果酸標準品,中國藥檢所;α-淀粉酶(BR級),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氯酸、冰醋酸、香草醛、三氯甲烷、苯酚、硼酸銨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752C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上海譜元儀器有限公司;DHZ-C智能恒溫搖床,太倉實驗設備廠;RE-52A旋轉蒸發(fā)儀、SHZ-95循環(huán)水式多用真空泵,鞏義英峪予華儀器廠。
1.3.1 形態(tài)學鑒定
根據(jù)參考文獻[11-12]對野生靈芝子實體形態(tài)特征進行鑒定。
1.3.2 菌株分離及保存
采用組織分離法,選取幼嫩未散粉野生靈芝子實體,將菌蓋與菌柄部分用手術刀切成0.5 cm3小塊,經(jīng)75%酒精消毒10 s,無菌水清洗3遍后,接種于直徑90 mm PDA平板上(25℃,黑暗,3 d),挑取子實體小塊周圍萌發(fā)的菌絲,獲得純培養(yǎng)菌株HZ1。將菌株HZ1接種于試管斜面上,待斜面長滿后置于4℃冰箱保存。
1.3.3 菌株HZ1的18S rDNA分子鑒定
采用真菌基因組DNA快速抽提試劑盒提取DNA,提取的DNA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 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進行PCR擴增,引物由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擴增條件為94℃預變性3min;94℃變性30 s,50℃退火30 s,72℃延伸1 min,30個循環(huán);72℃延伸10min。PCR產(chǎn)物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PCR產(chǎn)物交由武漢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測序,所測得18S rDNA序列與GenBank數(shù)據(jù)庫進行Blast比對,采用軟件MEGA 7.0對所測18S rDNA序列進行比對、Neighbor Joining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
1.3.4 靈芝菌株HZ1原種培養(yǎng)料的篩選
采用常規(guī)制備食用菌栽培種的方法[13],木屑進行粉碎處理,木屑、棉籽殼、玉米粉和麩皮拌料前提前預濕3 h。已滅菌原種栽培料冷卻至約30℃進行無菌接種,室溫培養(yǎng),培養(yǎng)期間及時檢查污染狀況和記錄生長情況。培養(yǎng)料配方A、配方B、配方C和配方D各接種30瓶。
1.3.5 靈芝菌株HZ1有效活性成分的測定
將PDA培養(yǎng)基上活化好的菌株(28℃,5 d)沿菌落邊緣用直徑6mm的打孔器打取10個菌餅接入裝有100 mL PDB液體培養(yǎng)基的250 mL的搖瓶中,28℃,100 r·min-1搖床培養(yǎng)7 d,將液體菌絲在無菌條件下勻漿20 s,取4mL菌絲碎片轉接入新的PDB液體培養(yǎng)基,28℃,100 r·min-1搖床培養(yǎng)7 d,用漏斗和濾紙過濾菌絲,烘干至恒重后進行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測定。
1)菌絲體胞內(nèi)多糖提取
菌絲體胞內(nèi)多糖提取采取水提法[14]進行。取烘干磨碎的靈芝菌絲體1.0 g,加30倍體積的蒸餾水,于90℃下浸提1.5 h,以轉速10 000 r·min-1離心20 min,取上清液Ⅰ,沉淀加30倍體積的蒸餾水再次浸提 1.5 h,10 000 r·min-1離心 20 min,取上清液Ⅱ,將沉淀烘干;上清液Ⅰ和上清液Ⅱ合并,加入2 mg的α-淀粉酶 60℃酶解1 h,加水定容至100mL,用吸管準確吸取10mL,加入40mL無水乙醇混勻,4℃醇沉12 h,以轉速5 000 r·min-1離心5min,沉淀用80%乙醇潤洗3次,60℃烘干得多糖粗樣品。
2)胞外多糖分離和提取
將菌絲PDB液體培養(yǎng)后過濾所得發(fā)酵液100 mL中加入 2 mgα-淀粉酶 60℃酶解1 h)用同樣方法[14]測定胞外多糖含量。
3)靈芝菌絲體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
靈芝菌絲體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參照參考文獻[15]。
4)靈芝菌絲體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靈芝菌絲體總三萜含量的測定參照參考文獻[16]。
1.3.6 靈芝菌株HZ1農(nóng)藝性狀的測定
根據(jù)1.3.4的栽培配方篩選結果,選擇最適合靈芝菌絲生長的培養(yǎng)料栽培配方裝袋50袋,滅菌接種后置于室溫培養(yǎng)。7 d后測定菌絲生長速度,待子實體成熟后開始測量不同品種靈芝菌蓋的直徑、顏色,菌柄的長度、直徑、顏色等性狀。計算不同品種的鮮品產(chǎn)量。
研究從黃岡大別山國家地質(zhì)公園蘄春株林鎮(zhèn)姑娘山采集的野生靈芝子實體的生境及其形態(tài)特征見圖1。
圖1 野生靈芝生長環(huán)境及子實體Fig.1 Fruitbodies and growing environmentof awild Ganoderma lingzhi
由圖1可知,其地面植被為板栗樹、櫟木等闊葉落葉樹種及灌木叢、蕨類等,子實體生長在落葉櫟木伐樁上。靈芝子實體近圓形,菌蓋肥大,輪紋明顯,直徑 5.3 cm~15.6 cm,厚 1.2 cm~1.8 cm;菌柄紅褐色,粗壯有光澤,側生,長度5 cm~15 cm,直徑1.2 cm~2.8 cm,幼芝菌蓋呈扇形,邊緣白色厚實,菌肉白色。根據(jù)形態(tài)初步鑒定其為多孔菌科靈芝屬真菌。
野生靈芝經(jīng)分離后菌落特征見圖2。
圖2 菌株HZ1菌落形態(tài)Fig.2 Colony morphology of strain HZ1
由圖2可知,經(jīng)分離獲得的野生靈芝菌株HZ1在PDA培養(yǎng)基中菌落圓形,偶爾會出現(xiàn)羽毛狀,菌絲白色,生長到后期菌落中心部位菌絲微發(fā)黃,分離獲得的菌株用試管斜面保存于4℃冰箱。
經(jīng)PCR擴增和凝膠電泳檢測,獲得18S rDNA序列片段616 bp,測序結果在GenBank中進行Blast比對,構建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樹見圖3。
圖3 靈芝ITS序列構建的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3 Phylogentic tree constructed by Ganodermaspp.based on ITS sequences
由圖3結果表明,菌株HZ1與靈芝屬Ganoderma lingzhi物種聚于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同一支,自展支持率100%。結合形態(tài)學鑒定結果,推定菌株HZ1為Ganoderma lingzhi。
不同原種培養(yǎng)基對菌絲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原種培養(yǎng)基對菌絲生長發(fā)育的影響Tab.1 Mycel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mother spawn substrate
從表1可知,菌株HZ1菌絲在原種瓶中萌發(fā)和封口時間最早的是配方A和配方B,分別為2 d和5 d;滿瓶時間最早是配方B,其他時間順序依次為配方A(42 d)、配方C(45 d)和配方D(48 d);配方A菌絲生長濃密、潔白、粗壯,菌絲密度高,生長勢良好。配方B的菌絲滿瓶時間最短,且極少有氣生菌絲,生長勢強,菌絲白色,但菌絲比配方A和配方C稀疏。配方C菌絲濃密、潔白、粗壯,菌絲密度高,生長勢最強。配方D菌絲生長稀疏、發(fā)黃,菌絲密度稀薄、不均勻,生長勢較配方A、配方B和配方C差。配方A和配方B有菌皮,配方C和配方D無菌皮。綜合以上特征,菌絲生長最好的是配方C。
不同菌株靈芝活性成分含量見表2。
表2 不同靈芝活性成分含量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Ganoderma lingzhi
由表2可知,菌株HZ1多糖含量0.703mg·mL-1,比對照菌株靈芝G10和韓芝含量高(P<0.01);菌株靈芝G10蛋白質(zhì)含量最高(0.085 mg·mL-1),其次為菌株韓芝(0.072 mg·mL-1),菌株HZ1的蛋白質(zhì)含量達到0.069mg·mL-1,與對照菌株韓芝蛋白質(zhì)含量差異不顯著。菌株HZ1的總三萜含量0.786mg·mL-1,比對照菌株靈芝G10含量高(P<0.01)。但綜合靈芝多糖、蛋白質(zhì)和總三萜的總含量,菌株HZ1的總有效活性成分含量高于對照菌株靈芝G10和韓芝。
不同靈芝菌株栽培情況統(tǒng)計見表3。
表3 不同靈芝菌株農(nóng)藝性狀比較Tab.3 Comparison of the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kinds of Ganoderma lingzhi
由表3可以看出,菌株HZ1菌絲平均生長速度比對照菌株靈芝G10和韓芝生長速度快(P<0.01),較適宜黃岡本地的氣候條件;菌株HZ1的菌蓋直徑可達20 mm,幼菇顏色淡黃;菌株HZ1的菌柄長度為40 mm,菌柄直徑約17 mm,顏色為紅褐色,每袋可產(chǎn)靈芝鮮菇298 g,比對照菌株靈芝G10和韓芝產(chǎn)量高(P<0.01)。因此,菌株HZ1綜合農(nóng)藝性狀良好,具有一定的潛在的商業(yè)推廣價值。
靈芝物種在我國分布廣泛。吳國華等[17]從浙江龍泉森林中獲得了8株野生靈芝菌株,對具有生長優(yōu)勢的菌株LQ06通過形態(tài)學和ITS序列分析,確定為靈芝屬靈芝(Ganoderma lingzhi),并對菌株LQ06進行林下椴木栽培,發(fā)現(xiàn)菌株LQ06栽培表現(xiàn)優(yōu)良。金鑫等[18]分別對采集于海南島的3株野生靈芝進行形態(tài)和分子鑒定,并對子實體多糖的單糖組分和抗氧化活性進行了分析,3株靈芝分別為紫芝(G.sinense)、南方靈芝(G.australe)、無柄紫靈芝(G.mastoporum);3株靈芝多糖的單糖組成和摩爾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張焱珍等[19]從云南臨滄的野生靈芝子實體中分離純化獲得純培養(yǎng)物YAASM4672,結合形態(tài)學與ITS序列分析鑒定為靈芝(G.lingzhi),并設計了9種栽培種培養(yǎng)基,測定其栽培特性,結果表明該菌在2號栽培種配方(78%玉米芯、18%米糠、2%高粱粉、1%石膏粉、1%白砂糖)中菌絲生長和子實體農(nóng)藝性狀(覆土組優(yōu)于露地組)表現(xiàn)最好。趙麗麗等[20]從南平市順昌縣分離獲得一株野生靈芝,經(jīng)生物學特性比較和ITS測序后鑒定為彎柄靈芝(G.flexipes)。解凡等[21]對采自福建的3株野生靈芝進行鑒定,結果為重傘靈芝(G.multipileum)。
靈芝作為一種藥用真菌,活性成分一直備受關注。李亞晗等[22]報道,靈芝多糖的抗癌作用主要通過免疫調(diào)節(jié)、抗增殖、促凋亡、抗轉移和抗血管生成。黃晗等[23]報道,靈芝多糖能夠通過抑制TLR4/NF-κB信號通路,從而減輕膿毒癥大鼠炎癥反應并保護肺功能。亓小妮等[24]報道,靈芝三萜具有抗腫瘤、保肝護肝和增強免疫等生理功能,目前已經(jīng)成為評價靈芝產(chǎn)品質(zhì)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研究從大別山上分離得到野生靈芝1株,經(jīng)室內(nèi)馴化研究發(fā)現(xiàn),活性物質(zhì)靈芝多糖、蛋白質(zhì)和總三萜的總含量比對照高,田間的農(nóng)藝性狀表現(xiàn)也良好,可為靈芝商品化推廣提供菌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