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糖豆
名字作為一種辨識符號,伴隨我們一生。取錯名字,就會出現(xiàn)下面的有趣情況:
1.竊蛋龍:寶寶冤枉啊,寶寶不是偷蛋的
1923年,古生物學家在一次考察中發(fā)現(xiàn)一窩恐龍蛋化石旁有一些奇怪的骨頭。由于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科學家們便誤會了這只恐龍在偷蛋。于是,這種恐龍被命名為“竊蛋龍”。直到1994年,科學家們才證實,那些蛋其實就是竊蛋龍自己的蛋。
竊蛋龍(舉起小手):那個,我想改名。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guī):你說啥?
竊蛋龍:想改名,一洗冤屈!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guī):沒有這個選項。(根據(jù)國際動物命名法規(guī),竊蛋龍是不能改名的。)
2.熊貓:我明明是熊不是貓
熊貓原先叫貓熊,意思是像貓一樣圓胖的熊。由于報道的記者在報道中把“貓熊”誤寫為“熊貓”,刊登出來,一傳再傳,人們漸漸就叫習慣了。從此,貓熊就變成了熊貓。
3.六個雞村:沒辦法,成為網紅,完全是因為名字
六個雞村位于我國貴州省凱里市,這個村名的來源眾說紛紜。有一個說法是曾經有官員在這里征收皇糧,但此地太貧窮,只收到了六只雞,從此便以“六個雞”來代替這個村以前的稱呼。
離蕭天摘自《作文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