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平 陳玉杰
摘要: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訓練,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教學中,教師應(yīng)立足文本,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關(guān)鍵詞:朗讀;指導;思考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特有手段,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形成對語言敏銳的感悟力。朗誦時聲情并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恰當?shù)卣莆照Z速的緩急和語氣的輕重,則會將朗讀者自身的情感融入文章中,大大提高語感素質(zhì)。在語文教學中,“讀占鰲頭”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但是細細品味卻發(fā)現(xiàn)有些朗讀的教學現(xiàn)狀令人堪憂——教師的朗讀指導不到位,學生盲目朗讀,沒有能真正發(fā)揮朗讀的應(yīng)有作用。
一、現(xiàn)狀分析
現(xiàn)狀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朗讀流于形式。
上課時,老師們經(jīng)常會說: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于是,有學生大聲讀,有學生小聲讀,有學生默讀……一時間,教室里便書聲瑯瑯。這種看似熱熱鬧鬧,但缺少實實在在引導學生體會文字所蘊藏的情感的朗讀,對理解課文、培養(yǎng)語感沒有多大好處。閱讀方式的選擇是因文本而異的,有的文本宜朗讀,有的文本宜默讀,有的文本宜泛讀,有的文本宜精讀,有的文本宜大聲讀,有的文本宜小聲讀,有的文本宜聲情并茂讀,有的文本宜表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看似展示了學生的個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卻不能有效地促進個體與文本之間的對話。
現(xiàn)狀2:帶著自己的疑問讀——朗讀目標不明確。
上課時,老師們經(jīng)常會說: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疑問去讀。“自己的疑問”,看似給了學生極大的自由、個性閱讀的空間,可疑問從哪里來?怎樣有效地找到文本的疑問?學生究竟收獲了什么、消化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缺失了明確的閱讀目標,閱讀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現(xiàn)狀3:你讀讀,你再讀讀——朗讀過程不合理。
的確,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披文入境地讀值得提倡。然而,有些課上,老師只是要求學生一味地讀,指名讀,男女生分讀,同桌讀,小組賽讀,分角色讀,配樂讀……讀來讀去,只停留在理清情節(jié)、模仿人物語氣的層面上。有時候?qū)W生已經(jīng)讀得相當不錯了,老師還盲目地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在這樣無休止的讀中,學生到底讀到了什么?不得而知。沒有注重讀的層次,過程指導不合理,又使讀陷入了一個無效的誤區(qū)。在教學中,任何形式的讀都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解決什么問題,讓學生心中了然。
現(xiàn)狀4:讀得真好,讀得真不錯——朗讀評價不到位。
“讀得真好!讀得真不錯!”老師在教學時一味地鼓勵學生,至于讀得好在哪兒,沒有做具體細致地分析,讓學生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收效不大。難道學生讀得真的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盲目的鼓勵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茫然的自得,而得不到任何提升。
二、反思
這些都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常見的現(xiàn)象。要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yīng)從以下四點做起。
(一)根據(jù)文本特點,形式靈活地讀
例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我們愛你啊,中國》。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師指名讀,要求讀好詩歌的節(jié)奏。
師范讀,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本環(huán)節(jié)“以讀為本”,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明確每次“讀”的要求,給予學生充分體驗課文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讀中悟情、以讀激情,力求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致。教師通過富有激情的范讀,把學生帶入語言文字的情境之中。
這位教師在升華情感部分時,以引讀的方式讓師生融入課文的情感中。
師:我們愛你——
生: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
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
……
師:我們愛你——
生:龍井茶的清香,
茅臺酒的醇美,
……
師生入文入情,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感受詩歌的結(jié)構(gòu)之美。
在教學接近尾聲之時,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配樂朗讀,讓動人的琴音浸潤學生的心田,讓詩歌優(yōu)美的韻味深深地植根在學生心中。
(二)抓住文本重點,有的放矢地讀
筆者執(zhí)教《愛如茉莉》時,為了突破“引導學生在細節(jié)中感受父母之間平淡而深厚的真愛”這一教學重點,在“買餃子”這部分,抓住“虛弱”“直奔”等幾個關(guān)鍵詞,采用個別讀、小組讀、師生對讀等方法;在教學“父母執(zhí)手而眠”部分,抓住“緊握”“微笑”“這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采用錄音范讀、情境朗讀、想象讀、引讀等方法,讓學生感受父母間如茉莉般感人的愛。
總之,通過抓重點文句品讀、適時出現(xiàn)重點句的引讀,有的放矢地讀,隨著閱讀感受的不斷增加,學生對重點句的朗讀處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從而達到一詠三嘆的效果。
(三)理清文本層次,循序漸進地讀
筆者執(zhí)教《輪椅上的霍金》時,在設(shè)計上采用多讀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充分朗讀和畫找語句來感知課文。在每次讀時,筆者提出具體的要求,逐漸濃縮,讓條理逐漸清晰、中心逐漸明確。例如,在學生第一遍接觸課文時,筆者讓學生掃讀課文,畫出課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找出表達中心的句子。在第二遍快速自由讀時,讓學生弄清課文寫了什么事,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在第三遍品讀時,讓學生體會霍金能堅持這樣的工作、做出這樣偉大的成就是多么不易,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力的震撼。通過掃讀—自由讀—品讀三個層次,學生有了入眼、入腦、入心的銘記,他們讀得一次比一次好,也越來越有感情。這樣,針對學生的認知起點,注重朗讀指導的層次性、漸進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效果。
(四)依據(jù)個性特征,激發(fā)共鳴地讀
正確的朗讀評價,不僅僅是提要求、做修正,更重要的是指導、引路,讓學生內(nèi)心被撥動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激起他們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誘使他們不讀不快。教師的激勵性評語要及時準確。如:“你讀得很流利,如果聲音再響亮一些就更好了?!薄澳阕x得很認真,聲音響亮,口齒清楚。”“你讀得很有感情,我很欣賞你?!薄澳阕x得真精彩,請你把這句話再讀一遍。”“你的朗讀深深感染了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真是一種享受??!”“你讀得聲情并茂,老師和同學都被感動了?!薄澳隳馨岩欢卧捵x成一句話,真了不起!”“聽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不但讀準了音,而且讀出了情?!薄挥性u價到位,學生們才會越讀越有信心、越讀越有感情、越讀越有個性。此時的讀書,是心與心的溝通,因為有了心靈的真正參與,所以才越發(fā)折射出生命的光彩。
總之,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訓練,是學生、教師、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應(yīng)是讀的最高境界,這應(yīng)是我們教師課堂價值的理想追求之一。
參考文獻:
[1] 燕敦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幾點新探討[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12).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