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jì)洞天
高看寫詩人
俗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就連初唐四杰之一的楊炯也在《從軍行》中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逼鋵?shí),不要小看舞文弄墨的本事,讀書人如果會寫詩,在關(guān)鍵的時候還是很頂用的。
話說朱滔原本是安祿山旗下的將佐,跟隨安祿山作亂,安祿山兵敗后,他又投降了唐朝,搖身一變成了藩鎮(zhèn),擁兵一方,成了說一不二的大人物。有槍便是草頭王,他大舉擴(kuò)充軍隊,抓來不少平民,一律編入自己的軍隊。一天,朱滔騎著高頭大馬來到校場檢閱自己新編的軍隊。他忽然看到一個儀表儒雅但卻身形單薄的新兵,抱著一桿長槍在風(fēng)中哆嗦。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能打什么仗?
朱滔問那白面書生:“你是做什么的?”
那人回答說:“讀書人。”
朱滔又問:“討老婆了嗎?”
那人說:“討了,在家里?!?/p>
朱滔再問:“你會寫詩嗎?寫一首《寄內(nèi)詩》給你老婆?!?/p>
那人念道:“握筆題詩易,荷戈征戍難。慣從鴛被暖,怯向雁門寒。瘦盡寬衣帶,啼多漬枕檀。試留青黛著,回日畫眉看?!?/p>
朱滔說:“好詩,看來你確實(shí)是讀書人。你這首詩也不用寄了,我批準(zhǔn)你今天就回家和老婆一起睡鴛鴦被了?!?/p>
那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難道這事是真的?
朱滔又說:“既然是寄內(nèi)詩,你能不能再替你的內(nèi)人寫一首回應(yīng)詩?”
那人忙說:“可以,可以?!彼⒓茨畹溃骸芭铘W荊釵世所稀,布裙猶是嫁時衣。胡麻好種無人收,合是歸時底不歸?”
朱滔說:“不要再訴苦了,老子說話算數(shù),讓你歸你就會歸,趕快去收拾行李吧,趁老子還沒有改變主意,滾回老家去收胡麻吧!”
那人說:“謝大帥!我走了。”便直奔營房收拾行李,當(dāng)晚就趕回老家了。
這首詩的作者沒有留下名字,《全唐詩》收錄這首詩,只稱他是“河北士人”,能不能留名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回到老家與老婆孩子炕頭熱了。
汪倫情的含金量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是李白寫的,李白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有誰不知?這首詩又入選小學(xué)語文課本,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墒窃娭械耐魝愑质钦l呢?他是如何攀上李白的高枝的?說來有趣,汪倫在當(dāng)時只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縣令,他很想在全國出名,于是他想出了個奇招。他寫信給李白,說他家鄉(xiāng)有桃花十里,酒店萬家,歡迎李白到此地做客,一定盛情款待。李白一聽有十里桃花、萬家酒店便心動了,于是他不遠(yuǎn)千里來到汪倫的家鄉(xiāng)。到了這兒,汪倫才向他和盤托出,原來十里桃花,不過是十里外有個桃花潭的地名,并無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則是開酒店的老板姓萬,并無萬家酒店。
李白是什么樣的大人物啊,他是唐玄宗請到宮中的貴賓,他作詩時讓楊貴妃為他磨墨,他敢讓太監(jiān)高力士為他脫靴捧靴。
李白是什么樣的大人物啊,“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惫偎闶裁矗坑卸嗌龠_(dá)官貴人想巴結(jié)李白卻被拒之門外。
李白是什么樣的大人物啊,“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卞X算什么?有多少巨商豪賈向李白求詩,他理都不理。
要讓李白到我家鄉(xiāng)來,我汪倫不耍點(diǎn)小手段行嗎?
李白倒也大度,他被愚弄了并不生氣,反而欣賞汪倫的聰明機(jī)智和一片深情。李白在汪倫的老家開開心心地玩了幾天,臨走時,汪倫倒也不含糊,出手大方,送給李白八匹名馬和十段織錦,這些東西折合成錢是多少呢?按照當(dāng)時唐朝的價格再折算成今天的價格,每匹馬的價格在三十萬左右,而這些織錦也在數(shù)萬元,也就是說,汪倫一次出手就為偶像送上了價值兩百多萬的禮物,放到今天也是土豪一個。
汪倫靠打賞成了名人,如果沒有李白的名詩《贈汪倫》,如今又有幾個人會知道唐朝有個小縣令叫汪倫呢?靠給偶像打賞成為一位名人,汪倫如果說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給李白送禮容易嗎?汪倫送給李白的厚禮,絕對是值了!
七步、五步、三步成詩
曹植是三國時的文學(xué)家,他的哥哥曹丕當(dāng)了皇帝后,有一天對他說:“子建,聽說謝靈運(yùn)為人清狂,恃才傲物,可他卻在飲酒時自嘆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dú)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煞裼羞@回事?”
曹植不以為然地說:“嘴巴長在別人的臉上,他想說啥我也沒有辦法?!?/p>
曹丕說:“既然你才高八斗,那么你要走幾步才能吟出一首詩來?”
曹植想了想說:“七步吧?!?/p>
曹丕說:“這兒可是皇宮,殿中無戲言,你說話算數(shù)?”
曹植說:“如果走了七步還吟不出詩來,陛下想怎么處罰都行。”
曹丕說:“好,你就以‘兄弟為主題吟一首七步詩吧?!?/p>
曹植在殿中走了七步,便吟道: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羞愧難言。從此,“七步成詩”成了贊人才思敏捷的成語。
大唐開元初年,有一天,唐玄宗慨嘆:“大唐的詩人浩如星海,可是像曹子建這樣七步成詩的捷才還是太少了?!?/p>
詩人史青便說:“陛下,曹子建七步成詩算不了什么,微臣只要五步就可成詩?!?/p>
唐玄宗問:“你真有這個本事?”
史青說:“請陛下出題吧,吟出的詩就是證據(jù)?!?/p>
唐玄宗說:“好,那就以‘除夕為題,你吟一首詩吧。”
史青走了五步,便吟道: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
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
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回。
風(fēng)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p>
唐玄宗一聽,贊道:“好詩,確是好詩,史青捷才勝子建。”
于是,唐玄宗當(dāng)即授予史青左監(jiān)內(nèi)將軍之職。
唐文宗時,有一天,唐文宗對隨駕來未央宮的柳公權(quán)說:“朕今日遇上一件喜事:過去,戍邊將士的衣服總是不能及時送到,但是今年二月朕終于把春季的軍服及時送到了。”柳公權(quán)聽了,連聲恭賀。哪知此時唐文宗心情特別好,興致也極高,說:“卿可賀朕以詩?”
柳公權(quán)說:“回陛下,當(dāng)然可以?!?/p>
唐文宗說:“三國時,曹子建七步成詩;唐玄宗時,史青五步成詩。不知卿需要走幾步才能成詩?”
柳公權(quán)說:“三步即可?!?/p>
唐文宗說:“三步就能吟一首詩,真是聞所未聞??!”
柳公權(quán)不慌不忙,走了三步,應(yīng)聲成詩:
“去歲雖無戰(zhàn),今年未得歸。
皇恩何以報,春日得春衣。
挾纊非真纊,分衣是假衣。
從今貔武士,不憚戍金微。”
唐文宗大喜,說:“士兵春日得春衣,朕喜得誠懸的三步詩,真是雙喜臨門,可慶可賀!”
聽音律識兇手
宋沇是唐朝開元名相宋璟的孫子,精通音樂。他的爺爺宋璟就是一個羯鼓演奏高手。
有一天,宋璟與唐玄宗討論羯鼓的演奏。唐玄宗問他:“廣平啊,你說說羯鼓手的最高水平是什么樣的?”
宋璟說:“有一首《唐人羯鼓歌》是這樣寫的:
手如白雨點(diǎn),頭若青山峰。
牙床不動花楸急,太蔟震越凌高空。
小殿風(fēng)清日初旦,云母屏開煙霧散。
千葩萬卉淺含春,一曲未終俱煥爛。
花奴秀瑩玉無瑕,砑光帽子紅槿花。
絕倫之藝誰得似,梨園弟子空咨嗟。
苑中正奏春光好,如何翻作秋風(fēng)早。
沉香亭畔走妖狐,凝碧池頭宴芳草。
長安月冷夜沉沉,舊曲聽來思不禁。
耶娑色雞短無尾,卻憶開元淚滿襟?!?/p>
“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diǎn)”。就是說演奏者要做到頭部像巍巍青山那樣屹立不動,雙手要像大白雨的雨點(diǎn)那樣急急落在鼓面上。
唐玄宗說:“這恐怕做不到吧?”
宋璟說:“你大哥寧王李憲的兒子汝陽王李琎就做到了。他有一次擊打羯鼓,將一支紅槿花放在帽子上,這帽子是用軋光絹料制成的,表面光滑,頭部稍微一動,放在上面的紅槿花就會滑落。李琎演奏的曲目是《舞山香》,一曲奏罷,帽子上的紅槿花還在原位?!?/p>
宋璟的孫子宋沇自己也是一位羯鼓高手。更有意思的是,宋沇精通音律,而且他竟然能從樂手的演奏中識別出隱藏的兇手來。
有一次,唐德宗讓宋沇和自己一起到宣徽殿去觀看皇家樂隊的演出。演出完畢,唐德宗對宋沇說:“剛才演奏中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你只管提出來。”
宋沇:“樂隊的演奏非常美妙,但是有的樂手是很有問題的,他們不適宜留在皇家樂隊,必須清除出去。”
唐德宗大吃一驚:“樂手怎么會出問題呢?他們都是經(jīng)過嚴(yán)格審核才進(jìn)來的。”
宋沇指著一個琵琶手說:“這個人曾經(jīng)殺死過自己的親人,犯有大逆之罪,就不應(yīng)該留在圣上身邊?!彼种钢粋€吹笙的樂手說:“這個人的神魂正在離開他的身體,也不適宜再伺服圣上了?!?/p>
隱藏在皇宮里的殺人犯!這個事情的性質(zhì)就相當(dāng)嚴(yán)重了。于是大理寺拘捕了那名琵琶樂手,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那人的母親七年之前上吊身亡,至于上吊的原因一直沒有定論。大理寺的官員進(jìn)一步審問琵琶手,他最終交代出是自己勒死了母親并偽造了母親自殺的現(xiàn)場。而那個吹笙的樂手則是在十天之后因病死亡。
宋沇聽聲音就能聽出如此深層次的問題,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確實(shí)是太神了。
戰(zhàn)神高齡仍征戰(zhàn)
孔夫子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八十是什么,孔夫子沒說,顯然七十就到頂了。
詩圣杜甫寫了一首詩:“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diǎn)水蜻蜓款款飛。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詩不出名,但詩中的“人生七十古來稀”卻是名句。
在唐朝,規(guī)定官員七十歲致仕,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退休。
武則天時期有一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齡到了七十歲了,朝廷就下發(fā)了關(guān)于侯知一致仕的文件,文件上蓋著皇帝的大印,這就說明武則天已圈閱了??珊钪粎s不愿意退,他給皇上寫了一個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心情舒暢,身體健康,再干上幾年也不成問題。為了證明這一點(diǎn),侯知一在百官上朝時當(dāng)著圣上的面展示自己的身體狀況,史書上是這樣形容他的這一舉動的:“踴躍馳走,以示輕便?!币勒债?dāng)時朝堂的空間推斷侯知一這一番“踴躍馳走”應(yīng)該是直來直去地走走而已。
有的官員年齡到了七十歲、八十歲還不退休,不是他們不想退,而是國家還需要他們發(fā)揮余熱,作出貢獻(xiàn)。
郭子儀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大歷十四年(780年),唐德宗繼位,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jìn)位太尉、中書令。那時他已八十二歲。建中二年六月十四(781年7月9日),郭子儀實(shí)在頂不住,去世了。
令人驚嘆的是,大歷八年(774年),吐蕃十萬之眾強(qiáng)攻徑、邠(今彬縣),郭子儀遣兵馬使渾瑊出兵宜祿(長武),結(jié)果首戰(zhàn)失利,遂召諸將檢討戰(zhàn)敗原因,再兵分三路,連克百城(今甘肅靈臺西南)、潘原(平?jīng)鰱|)等地,吐蕃敗退。當(dāng)年郭子儀已是七十六歲高齡了,他可不是運(yùn)籌帷幄、決勝千里就可以了,他是要橫刀躍馬、馳騁沙場的。
杜甫詩贊郭子儀:“十二年來多戰(zhàn)場,天威已息陣堂堂。神靈漢代中興主,功業(yè)汾陽異姓王。”郭子儀是當(dāng)之無愧的“異姓王”。
另一位戰(zhàn)神李勣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唐高宗總章元年(668 年)九月,已在遼東征戰(zhàn)了兩年多的李勣終于攻克了高句麗的國都,此時他已經(jīng)是七十四歲了,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在異國他鄉(xiāng)為國家浴血征戰(zhàn)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啊!
這樣的名將是應(yīng)當(dāng)為他樹碑立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