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本專題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心組織的四篇專題文章。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歷史對于影視不同階段的影響不僅極其重要而且需要弘揚。我們知道,影視歷史未必都和百年黨史同步,但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的進步思想和為人民而創(chuàng)作的理念,從一開始介入影視,就成為引導中國影視向進步方向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和指南。黨的思想和價值觀,從20世紀30年代影響引導中國電影開始,一直到指導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確從內容表現、創(chuàng)作傾向、價值觀體現、塑造人民英雄和楷模,以及表現轟轟烈烈地從革命到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上,都起著主導和領導的作用。而在中國影視的發(fā)展過程之中,黨的領導特別是思想引領以及價值觀培育,的確給了中國電影和中國電視劇無窮無盡的發(fā)展動力。
本專題的四篇文章,既有宏觀上從黨的百年歷史來透視中國電影的四次高潮并且不斷發(fā)展的探索文字,也有對于香港電影在進步思想引導下不斷發(fā)展而取得成就的探索,前兩篇文章都是對大地域電影歷史的梳理?;谥袊伯a黨百年視野促發(fā)產生的中國電影的四次高潮,黨的電影觀念起著積極作用,形成四個高潮階段,其中前三次高潮已經成型而留駐歷史。21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調整電影和時代的關系,從市場革新到政策鼓勵,形成新主流電影的廣泛收納和藝術創(chuàng)造,也造就了由觀念到體制、到類型獨絕于世界的、別具一格的電影景觀的新高潮,這是新的觀念評價呈現。而對于香港電影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和影響下的認識,是以綿延著進步文化的書寫鏈條角度來展開:20世紀30年代后期,香港銀幕上漸顯表現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的革命文化題材;20世紀50至60年代,左派香港影人以對啟蒙意識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繼續(xù)在香港銀幕上續(xù)寫先進文化的判斷;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之后,香港和內地合拍片階段又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開啟了濃墨重彩的渲染。
第三篇文章則聚焦于紅色經典電影“多樣化”“跨類型”的開放思維如何提升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價值。文章認為,包括結合戰(zhàn)爭片、驚險片、青春片、喜劇片等類型所取得的成績,印證主旋律經典電影可以實行全方位的開放兼容方針,不同風格、流派、樣式的表現手法的融合,可以為今后主流電影的市場大眾傳播提供借鑒。最后一篇文章直接落腳在2021年最為紅火的電視劇之一的《覺醒年代》個案分析,該劇本身就是表現黨的初建時期風云變化的歷史,同時也成為建黨百年這一關口上引起當下跨年齡觀眾共同關注而感動的電視劇佳作。文章從藝術表現的具體化上描繪百年前黨的歷史開啟的這一案例,將復數的、抽象的歷史和事件以“政治—文化—政治”宏大敘事具體形象地呈現出來,契合當代人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想象。
所以,本專題從歷史延續(xù)的、線性的發(fā)展,再到專題性和地域性的透視,到落腳在一個具體作品內容和精神引導的角度,較好地呼應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給予中國人民和中國的藝術發(fā)展所起的作用這樣一個主題。
主持人:周星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