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禹龍
2020年11月20日,我接到徐有威老師電話: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有個王虹鈰老師,想找你了解些當年上海紅光廠的情況,希望能夠接待。徐老師是上海市上?!靶∪€”建設歷史研究的首席專家,承擔著收集、挖掘和搶救上海乃至全國“三線”建設歷史的任務。憑徐老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很愉快地答應了。
上海紅光材料廠(以下簡稱紅光廠)設址在皖南徽州地區(qū)屯溪市屯光公社云村大隊(現為黃山市屯溪區(qū)屯光鎮(zhèn)云村),屬于“小三線”兵工廠。工廠從1974年起開始建設槍彈項目,1976年生產線建成投產。我在紅光廠技術科擔任工藝技術員工作。當時工廠非常注重保密,對外通訊聯系方式是:徽州地區(qū)104信箱。1985年,根據國家決策,工廠關閉移交給所在地方接收,廠里職工大多離開了云村這個地方。
在徐有威老師給我電話的兩天后,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的王老師打來電話,詢問了一些當年產品的情況,包括彈殼底部的工廠代號、年份特征。我們之間也加了微信,建立了聯系渠道。王虹鈰老師通過微信請求我?guī)椭耗懿荒芴峁?~2枚當年紅光廠生產的彈殼。他們已經收集到全國20多個“三線”槍彈廠的彈殼標本了,紅光廠產品的標本當然也不能缺席嘛。
這個要求并不高,數量也不過分。我知道家里有一枚用過的彈殼,是2000年女兒大學軍訓打靶后撿回來的,她拿回來讓我看看是不是紅光廠生產的。我一看工廠代號是391,制造年份是1979年,是我的工廠最后一年的槍彈產品。感覺家里這一個能滿足王老師要求,就答應王老師在家里找找看。想不到那枚彈殼讓外孫玩弄丟了,這一下傻眼了,怎么辦呢?只能求老同事老朋友幫忙了。我向一些老同事打聽能不能提供一二枚彈殼?包括原廠保衛(wèi)科科長的裘連大同志,都說提供不出來。
只有再繼續(xù)想辦法。我聯系請求紅光廠老同事,在群里發(fā)了征集彈殼的消息。很多天過去了,都沒有反饋。
2021年1月12日下午,熱心的裘連大同志跟我微信聯系,說他現在安徽紅光廠彈殼車間和附近靶場尋找彈殼,結果一無所獲只能無奈收工。
從靶場走出來的路上,老裘打定主意來到村黨群中心,找到邱春霞書記求助。當得知裘連大是原紅光廠員工時,邱書記立即答應幫忙。兩人加了微信,留了電話,約好一有消息立刻聯系。
說來也巧,這個邱春霞書記原來就是云村前書記邱金寶的孫女。邱書記對尋找彈殼之事非常重視,馬上開始在村里一家一戶走訪,當最后問到她92歲的叔叔,前云村生產大隊大隊長邱金順時,才驚喜地聽到老人家說:我這兒有一串。原來當年紅光廠撤離后,他在靶場種地時無意間挖到一串射擊過的彈殼,串在彈鏈上的彈殼已嚴重銹蝕,儼然是出土文物一般。
當晚8點多鐘,邱書記打電話將消息告訴裘連大,叫他第二天到村黨群中心去拿。裘連大拿起這串舊物仔細辨認,確認彈殼上壓印正是產品代號“391”時,感覺就像與離別36年的孩子重逢一樣。
邱金順老人無私提供的這串彈殼標本,已經捐贈給了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
(責任編輯 孫月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