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西安200 MeV質(zhì)子應用裝置60 MeV束流慢引出效率優(yōu)化

2021-11-10 13:04葉文博姚紅娟劉曉宇曾紅錦鄭曙昕王敏文劉臥龍王茂成趙銘彤王學武關遐令王忠明
現(xiàn)代應用物理 2021年3期
關鍵詞:上升時間束流螺距

葉文博, 姚紅娟?, 楊 業(yè),, 劉曉宇, 李 巖,曾紅錦, 鄭曙昕, 王敏文, 劉臥龍, 王 迪, 王茂成,趙銘彤, 王學武, 關遐令, 王忠明

(1. 粒子技術與輻射成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100084; 2. 清華大學 先進輻射源及應用實驗室, 北京 100084; 3. 清華大學 工程物理系, 北京 100084; 4. 強脈沖輻射環(huán)境模擬與效應國家重點實驗室, 西安 710024)

1 XiPAF慢引出設計介紹

XiPAF利用三階共振和RF-KO實現(xiàn)束流慢引出,XiPAF同步環(huán)的布局圖如圖1所示。

圖1 XiPAF同步環(huán)布局Fig.1 Layout of the XiPAF synchrotron

引出前,將同步環(huán)的水平工作點調(diào)至三階共振點附近,在同步環(huán)上對稱放置2塊極性相反的共振六極鐵(SR)用于驅(qū)動三階共振,在SR的作用下,束流歸一化橫向相空間的相圖會由圓形逐漸形變成三角形,粒子的相運動被穩(wěn)定三角形劃分為2個區(qū)域:三角形內(nèi)部,相軌跡閉合,為穩(wěn)定區(qū);三角形外部,相軌跡發(fā)散,為非穩(wěn)定區(qū)。穩(wěn)定三角形的面積A為

(1)

其中,q=q0-qres,為同步環(huán)水平工作點到三階共振點的距離;q0為同步環(huán)的水平工作點;qres為三階共振點;S為歸一化的等效六極鐵強度。q越小、S越大,A越小。通常,加速后束流的發(fā)射度小于穩(wěn)定三角形的面積,位于穩(wěn)定區(qū)之內(nèi),束流并不會自發(fā)地從穩(wěn)定區(qū)進入非穩(wěn)定區(qū)。利用RF-KO激勵束流使橫向發(fā)射度逐漸增長,當束流發(fā)射度大于穩(wěn)定三角形的面積后,粒子會逐漸進入非穩(wěn)定區(qū)。進入非穩(wěn)定區(qū)的粒子從三角形的頂點沿著分界線向外運動,隨后進入靜電偏轉(zhuǎn)器(ES)被小幅度偏轉(zhuǎn)。在后續(xù)的傳輸過程中,這部分粒子與循環(huán)束流產(chǎn)生較大分離,在分離較大處安裝引出切割磁鐵(MS),使分離出的束流受到較強的偏轉(zhuǎn),繼而引出同步環(huán),最終經(jīng)過高能輸運線(HEBT)傳輸?shù)綄嶒炚居糜谳椪諏嶒?。XiPAF的引出設計參數(shù)如表1所列。

表1 引出系統(tǒng)設計參數(shù)Tab.1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extraction system

XiPAF上HEBT的入口和出口附近的氣體電離室(IC)用于測量引出的粒子數(shù)及時間結(jié)構(gòu),在同步環(huán)上的直流電流傳感器(DCCT)用于測量環(huán)內(nèi)的束流強度。通過IC測量引出的粒子數(shù)和環(huán)上DCCT的束流強度變化得到對應時間內(nèi)同步環(huán)內(nèi)儲存粒子數(shù)的變化量,引出粒子數(shù)與環(huán)內(nèi)減少的粒子數(shù)之比即為引出效率。引出效率測量的準確性依賴于IC測量的準確性,而IC屬于相對測量并非直接測量。IC的工作原理為質(zhì)子在穿透探測器時與工作氣體發(fā)生作用使路徑上的工作氣體發(fā)生電離產(chǎn)生電子-離子對,電子-離子對在電場的作用下移動并在讀出電極上產(chǎn)生信號,平均每個質(zhì)子在靈敏區(qū)厚度內(nèi)產(chǎn)生的電子-離子對的數(shù)目即為IC的增益系數(shù)。通過IC的增益系數(shù)和IC的測量信號即可得到引出質(zhì)子束的強度。IC的增益系數(shù)可通過模擬或?qū)嶒灅硕ǖ玫?,通過蒙特卡羅模擬得到質(zhì)子能量為60 MeV時,IC的增益為267.37,實驗中通過法拉第筒直接測量引出束流的強度對IC的增益進行了標定,最新標定的增益系數(shù)為268.01。本文采用實驗標定的增益系數(shù)計算引出效率。

2 引出效率的優(yōu)化

2.1 典型慢引出過程及影響慢引出效率的主要因素

XiPAF慢引出時,典型的DCCT測量信號和IC測量信號如圖2所示,圖中藍色曲線代表DCCT測量得到的束流強度,紅色曲線代表IC測到的引出的束流強度,圖3是根據(jù)圖2的數(shù)據(jù)以每60 ms為間隔計算得到的實時引出效率。

圖2 典型的DCCT和IC測量信號Fig.2 Typical waveforms of DCCT, IC intensity

圖3 引出效率Fig.3 Extraction efficiency

圖2中DCCT束流強度變化可分為以下3個階段。第1階段,對應時間為0~310 ms,為束流注入、俘獲及加速過程。第2階段,對應時間為310~410 ms,為共振六極鐵SR強度上升階段,上升時間為100 ms。在370~410 ms之間,DCCT束流強度有一個很明顯的快速下降,這對應的是SR上升階段的后期。在SR上升過程中,隨著SR強度的增大,三角形收縮,部分粒子暴露于穩(wěn)定三角形之外,導致DCCT束流強度快速下降,這部分束流中有部分粒子被引出,可在IC上看到對應時間的引出束流信號。第3階段,對應時間為600~1 100 ms,為RF-KO作用階段,此時SR已經(jīng)完全上升到設定的強度并保持不變,通過RF-KO激勵使束流發(fā)射度增長并引出,這期間可看到DCCT束流強度緩慢下降,在IC上能看到對應時間的引出束流信號。由圖3可見,引出效率明顯地分為2個階段:第1階段,對應時間為310~410 ms,為SR上升階段,平均引出效率略高于50%;第2階段,對應時間為600~1 100 ms,為RF-KO作用階段,平均引出效率在70%左右;SR上升階段的引出效率要明顯低于RF-KO的引出效率。

理想情況下,SR上升過程中三角形的面積始終大于束流的發(fā)射度,DCCT束流強度不會下降。實驗中,由于引出前束流初始發(fā)射度偏大,即直線注入器注入的束流發(fā)射度及動量分散偏大,或一些參數(shù)設置不合理導致束流發(fā)射度大于三角形面積,造成DCCT束流強度下降。

Getis-Ord Gi*指數(shù),主要用來探測空間聚集現(xiàn)象的存在,可分析空間聚集程度,本文用于分析變化的“冷熱點”:

使用設計參數(shù)時,不同過程引出的束流在ES入口處的相圖如圖4所示。引出前束流初始的均方根發(fā)射度設置為8.9π mm·mrad。

(a) RF-KO

由圖4可見,RF-KO引出時三角形保持不變,引出束流的分布集中在引出分界線上;SR上升階段三角形的面積不斷變化,與RF-KO引出束流的相空間分布相比,SR上升階段引出束流的相空間差別很明顯,且由圖3可見SR上升階段的引出效率明顯低于RF-KO引出階段,因此要盡量避免由SR上升引起的DCCT束流強度下降。

由于SR上升階段引出的束流為無效束流,因此,在計算總的引出效率時,不考慮SR上升階段引出的粒子,總的引出效率η定義為

(2)

其中,NRF為RF-KO引出的粒子數(shù);NB為加速后環(huán)內(nèi)粒子數(shù);NA為引出后環(huán)內(nèi)剩余的粒子數(shù)。

為了提高總引出效率,一方面要盡量降低SR上升階段的束流損失,即減少該階段的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要提高RF-KO階段的引出效率。在SR上升階段,DCCT束流強度下降與影響束流的最大動量分散的高頻腔電壓、工作點及SR的上升時間等因素相關。在RF-KO引出階段,目前已知的束流損失原因有3個:一是循環(huán)束在環(huán)上MS01處的損失;二是引出束在ES陽極絲處的損失;三是引出束在ES陰極的損失。循環(huán)束在環(huán)上的損失與引出螺距及閉軌畸變等因素有關,引出螺距越大最后3圈的軌道越大,在環(huán)上孔徑較小的元件處越容易丟失粒子,而閉軌畸變則等效于在某個方向上縮小了元件的孔徑。XiAPF同步環(huán)上孔徑限制最嚴重的地方為引出切割磁鐵MS01入口處。引出束在ES處的損失與引出束在ES入口處的引出螺距、角度及同步環(huán)的色品有關,引出束在ES入口處的角度受到閉軌和引出分界線在ES入口處的角度等因素的影響。

2.2 對SR上升引起DCCT束流強度下降的優(yōu)化

為了提高總引出效率,在SR上升階段要盡量避免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DCCT束流強度下降與高頻腔電壓、SR上升時間及工作點等因素有關。

實驗中發(fā)現(xiàn)高頻腔電壓越高,DCCT束流強度下降得越多。高頻腔電壓較高意味著束流的最大動量分散較大,因同步環(huán)色品為負色品,在色品效應的影響下,大動量的粒子因工作點更靠近三階共振點,對應的穩(wěn)定三角形面積小而被引出。SR上升的過程中,將高頻腔電壓由600 V降低至40 V可有效減少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此外,降低高頻腔電壓可減少束流的動量分散,也可減少RF-KO引出時的束流損失。

SR上升時間不同,DCCT束流強度隨時間的變化也有所不同。SR上升時間分別為25,100,900 ms時,DCCT束流強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5所示。由圖5可見,SR上升時間越短,DCCT束流強度下降越明顯。這可能是因為SR上升過快,引起了額外的發(fā)射度增長,如果以絕熱的方式施加六極場,束流的發(fā)射度是不變的[4],SR上升越快絕熱效果越差,發(fā)射度增長越多。由圖5還可見,與SR上升時間為900 ms相比,SR上升時間為100 ms時的DCCT強度變化不大,節(jié)約了很多時間,綜合來看,將SR上升時間設置為100 ms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了上升時間外,還可對SR上升曲線的形式進行優(yōu)化,本文不再展開描述。

圖5 不同SR上升時間,DCCT束流強度隨時間的變化Fig.5 DCCT intensity vs. t at different rise time of SR

除上述2個原因之外,水平工作點對DCCT束流強度下降也有影響。圖6為2種閉軌下實驗中測得的SR上升階段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比例隨三角形面積的變化。圖6中三角形面積指的是SR上升至設定值后最終的三角形面積,由加六極鐵后的工作點和等效六極鐵強度計算得到,實驗中可通過設置不同的SR強度來改變?nèi)切蚊娣e。閉軌1和閉軌2指代2種閉軌,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在SR處的閉軌位置不同。由于在SR處的閉軌未經(jīng)過SR的磁中心,SR加電后會對同步環(huán)的水平工作點產(chǎn)生影響,閉軌1使得加SR后水平工作點降低,而閉軌2使得加SR后水平工作點升高。當SR強度為設計值的1.1倍時,閉軌1的情況下,實驗中測得加SR后水平工作點由1.679 7變?yōu)?.677 7;在閉軌2的情況下,加SR后水平工作點由1.679 7變?yōu)?.681 4。由圖6可見,相同的三角形面積下,閉軌2對應的工作點更大,由SR上升引起的DCCT束流強度下降更小。工作點越大,離三階共振點的距離越遠,同樣的tune shift或tune spread影響越小。

圖6 2種閉軌情況下,DCCT束流強度下降比例隨三角形面積的變化關系Fig.6 DCCT drop ratio vs. separatrix areaunder the different closed orbits

增大水平工作點還有另一個好處。2種閉軌情況下,RF-KO的引出效率隨三角形面積的變化如圖7所示。

圖7 2種閉軌情況下,RF-KO引出效率隨三角形面積的變化關系Fig.7 RF-KO extraction efficiency vs. separatrixarea under the different closed orbits

由圖7可見,增大水平工作點之后,RF-KO引出效率最大時對應的三角形面積變大了。三角形面積通常是根據(jù)最高的RF-KO引出效率確定的,增大工作點后最佳的三角形面積變大了,減少了由SR上升引起的DCCT束流強度下降。工作點增大后,最高引出效率對應的三角形面積發(fā)生了變化,這與引出螺距的變化有關,引出螺距的表達式為

(3)

通過上述優(yōu)化,可有效降低SR上升引起的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此外,降低引出前束流的發(fā)射度也是一個有效的手段,這需要提高注入器注入束流的品質(zhì)。

2.3 RF-KO引出效率的優(yōu)化

RF-KO引出階段,SR強度上升至最大值后保持不變,此時三角形的面積不變,通過RF-KO激勵束流發(fā)射度增長實現(xiàn)慢引出。實驗中發(fā)現(xiàn),SR的強度及ES的位置、角度對引出效率有很大的影響。ES陽極絲陣分別平行于參考軌道19 mm,22 mm及與參考軌道有一夾角時(在ES入口陽極絲位于22 mm處,出口位于19 mm處,對應圖中三角形標志的曲線),RF-KO引出效率隨著三角形面積的變化關系如圖8所示,圖中紅線為模擬結(jié)果,黑線為實驗測量的結(jié)果。實驗中引出時高頻腔電壓為40 V,SR上升時間為100 ms,閉軌為2.2節(jié)中的閉軌2,即使用的都是2.2節(jié)中優(yōu)化后的參數(shù)。

圖8 RF-KO引出效率隨三角形面積的變化關系Fig.8 RF-KO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imulationand experiment vs. separatrix area

由圖8可見,在引出效率隨三角形面積的變化趨勢上,實驗和模擬結(jié)果是一致的,因此,可利用模擬中束流損失的原因來解釋實驗現(xiàn)象。在模擬中束流損失的原因主要有3個:一是循環(huán)束在環(huán)內(nèi)循環(huán)時受到MS01處的管道孔徑限制而損失;二是引出束在ES陽極絲處損失;三是引出束在ES陰極板處損失。

模擬中,分別在MS01、ES處設置孔徑限制。如在MS01處超出了孔徑限制,則認為是循環(huán)束在環(huán)上損失,即束流損失原因一。將超出了ES的孔徑限制的這部分粒子稱為引出束,對引出束在ES元件中繼續(xù)進行跟蹤,如果ES中粒子的軌跡超過了ES的陽極絲或陰極板的位置,認為粒子損失,最終能通過ES出口的粒子才是實際被引出的粒子。在ES靜電場偏轉(zhuǎn)作用下,粒子在ES引出通道中的軌跡為拋物線形,由于粒子都是負角度進入ES,部分位置靠近陽極絲的粒子會損失在陽極絲處,即束流損失原因二。引出螺距過大時,在靜電場作用下,部分在ES入口處靠近陰極的粒子可能會在ES出口附近打在陰極上丟失,還有部分粒子因螺距過大在ES入口便超過了陰極板,即束流損失原因三。圖9為ES陽極絲位于19 mm時,不同三角形面積下引出束在ES中的軌跡。圖中,紅線表示ES陽極絲的位置,位于19 mm處,一條線代表一個粒子的軌跡;黑線代表能夠順利通過ES的粒子軌跡,為拋物線的形式;藍線代表的損失在陽極絲的粒子軌跡。

(a) Separatrix area: 44.1π mm · mrad

由圖9可見,三角形面積越小,引出螺距越大,由于引出束在x方向的分布變寬,在陽極絲上的損失的粒子有所減少;如三角形面積繼續(xù)減小,引出螺距過大時會有粒子丟失在陰極板上。

上述3個束流損失的原因與引出螺距有很大的關系,引出螺距越小,在陽極絲處損失的粒子就越多;引出螺距越大,在陰極板處損失的粒子就越多;束流在環(huán)內(nèi)最后3圈的軌道也受到引出螺距的影響,引出螺距越大,最后3圈的軌道越大,循環(huán)束在環(huán)內(nèi)最后3圈時的損失也會越大。即引出螺距過大或過小都會導致引出效率的降低,因此存在一個最佳的引出螺距。引出螺距與三角形面積和ES的位置相關,圖10和圖11分別為陽極絲位置相同、三角形面積不同和三角形面積相同、陽極絲位置不同時引出束的相圖。

(a) Separatrix area: 19.6π mm · mrad

(a) Wires position:19 mm

由圖10和圖11可見,三角形面積越小、陽極絲位置越大,引出螺距越大,可以解釋圖8中引出效率的變化規(guī)律。當三角形面積較大時,引出螺距較小,在陽極絲處的損失粒子較多;隨著三角形面積減小,引出螺距增大,引出效率增大;當三角形面積縮小到與最佳引出螺距對應時,引出效率達到最大;繼續(xù)縮小三角形面積,導致引出螺距過大,循環(huán)束在最后3圈的損失和引出束在陰極板的損失開始增加,引出效率又開始降低。這解釋了引出效率隨著三角形面積的變化規(guī)律。移動ES陽極絲的位置同樣會影響引出螺距。圖8中將陽極絲由平行于參考軌道的22 mm移動至19 mm,其余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引出螺距變短,只能靠縮小三角形面積來彌補引出螺距,導致引出效率最高點對應的三角形面積變小。

綜上可知,三角形面積較大時,由于引出螺距較小,RF-KO引出效率較低,而為了減少SR上升過程中的引起的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則需較大的三角形面積,二者是矛盾的,解決矛盾的根本在于解決引出螺距較小時束流損失的問題,即解決引出束在陽極絲損失的問題。調(diào)整ES的傾斜角度可減少引出束在陽極絲損失[5],引出束在ES中的軌跡為拋物線形,當ES傾斜角度合適,陽極絲與引出束軌道的包絡相切時,就可將ES陽極絲陣的影響降到最低。實驗中,將ES入口處陽極絲位置固定為22 mm,調(diào)節(jié)出口處陽極絲的位置,出口處位置為19 mm時效果最佳,ES長度為0.8 m,此時ES整體的傾角為-3.75 mrad。由圖8的實驗結(jié)果可見,調(diào)整ES的角度之后,三角形面積較大時的引出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不僅引出效率的最大值變大了,最大值對應的三角形面積也變大了。最高的RF-KO引出效率達到89%,由SR上升引起的DCCT束流強度下降約為1 mA,加速后引出前的束流強度為22 mA,由此可得總引出效率為84%。

實驗中還優(yōu)化了色品和引出分界線在ES入口處的角度等引出效率的影響因素,根據(jù)引出效率確定了最佳的參數(shù)。由2.2節(jié)可知,增大工作點會使得RF-KO引出效率最高值對應的三角形面積變大。此外,閉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引出效率的影響因素:SR處的閉軌會影響SR加電后的工作點變化;ES處的閉軌會影響ES入口陽極絲到閉軌的距離進而影響引出螺距及引出束在ES入口的角度;MS01處的閉軌會改變等效孔徑,影響循環(huán)束的損失。閉軌的影響最為復雜,需在后續(xù)的研究中進一步的模擬與實驗。

由圖8可見,雖然模擬和實驗結(jié)果趨勢上一致,但在數(shù)值上還有較大的差異,與模擬結(jié)果相比,實驗的引出效率較低,特別是ES有傾角且三角形面積較大時尤為明顯。導致實驗與模擬差異可能的原因有:物理模擬計算所用的模型與實際的機器模型存在偏差,模擬中暫時未考慮閉軌偏差等因素;實驗中引出效率是HEBT入口處的IC測量所得,引出束從ES傳輸?shù)絀C還需經(jīng)過一些元件,模擬中只計算了引出束在ES的損失,暫未考慮在其他元件的損失,因此模擬的引出效率會偏高。可能還存在一些未知的束流損失原因,需進一步研究。

3 小結(jié)

本文介紹了在XiPAF上進行60 MeV慢引出調(diào)試時對引出效率的優(yōu)化方法,對SR上升階段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和RF-KO引出階段的引出效率進行了優(yōu)化。在SR上升階段,DCCT束流強度的下降與高頻腔電壓、SR上升時間及水平工作點等因素有關。RF-KO引出階段的引出效率與引出螺距有很大的關系,調(diào)整ES的角度可有效提高三角形面積較大、引出螺距較小時的引出效率。優(yōu)化后,RF-KO引出效率最高能達到89%,總引出效率最高能達到84%,實驗中引出效率與模擬結(jié)果還有一定的差距,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優(yōu)化。

猜你喜歡
上升時間束流螺距
變螺距螺紋數(shù)控車削技巧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低能束流輸運線設計研究
中國散裂中子源加速器注入束流損失調(diào)節(jié)研究
高速電路基材特種三層線路板制作
航空裝備計量中脈沖上升時間測量不確定度分析和評定
雙源CT大螺距掃描在胸部篩查的應用
ECR中和器束流引出實驗研究
合肥光源鈕扣型束流位置檢測器的離線標定
W8L46C型主機調(diào)距槳螺距反饋失效分析與改進方案
某調(diào)距槳螺距振蕩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