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東北方有一個叫做“關(guān)門”的地區(qū),這個地名的來歷還有這樣一段傳說。
話說明朝末年,有一個補鞋匠,這個補鞋匠比較貪圖小便宜,喜歡錢財,家里有一個妻子,跟他性格也是一樣,這小兩口因為貪圖小便宜,附近的鄰居都不太喜歡他們。他們經(jīng)常是借了鄰居的東西不還,補鞋遇到了比較好騙的人就多收錢,可以說是臭名昭著。不過補鞋匠的補鞋技藝還是非常了得的,對于像鞋子破了個洞,或者哪里脫線了之類的問題,他可以很嫻熟的把它補得跟壞之前幾乎是一樣的,直接看不出來是修補過后的,所以還是有不少人愿意找他補鞋。
有一次,這個補鞋匠在集市上幫一個老年人補鞋,這雙鞋成色還比較新,只是左鞋鞋幫和鞋底有一點脫線,幾針就可以搞定。不過這個補鞋匠看這雙鞋和自己的腳大小差不多,老年人眼睛又不太好,便動了壞心思,心想,“我換一雙舊的鞋給他,我自己就可以得到這雙較新的鞋了”。于是他告訴老人說:“你把另一只鞋也給我吧,我比著這只好鞋來縫合?!崩先擞X得有道理,便把另一只右腳的鞋也遞給了補鞋匠。這個補鞋匠趁著老年人不注意,便從他的小箱子里面拿出了一雙有點舊的鞋,不過這雙舊鞋沒有脫線,并且把老人這雙鞋塞進了箱子里面,然后補鞋匠拿著他的針線假裝在他那雙舊鞋鞋幫和鞋底邊緣穿過去穿過來。不一會兒,這個補鞋匠就“補好”了鞋,他拿到老人面前一只手拽著鞋底,一只手拽著鞋幫,向兩邊輕輕撕扯著,向老人展示這雙鞋的完整性。老人看著這雙“補好”的鞋,心情還比較愉悅,連忙掏出了幾文錢遞給了補鞋匠,還不忘謝謝補鞋匠。補鞋匠接過錢招呼了老人慢走后,自己也便收拾了東西,快馬加鞭趕回了家,怕過一會兒老人看出端倪來了?;氐郊液?,水都沒有喝一口,還喘著粗氣,就拿出了得到的那雙新鞋補了起來,不一會兒功夫,這雙鞋就被補鞋匠補好了,跟剛買的新鞋簡直沒有什么區(qū)別,他急忙叫出自己的妻子,讓她也欣賞一下他的“收獲”,妻子見了后也替他高興,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
這天,天空中幾乎沒有一片云,沒有一點風(fēng),頭頂上一輪烈日,所有的樹木都沒精打采地、懶洋洋地站在那里。補鞋匠本不想去補鞋,可是在妻子的督促下,還是不情愿的來到了集市,可是,待了一會兒,他就忍受不了這么大的太陽了,準(zhǔn)備提前回家歇著,等后面天氣涼爽一點再出來補鞋賺錢。于是,他收拾了行李,踏上了歸途。烈日當(dāng)空,道路兩旁,成熟的谷物熱得彎下了腰,低著頭。蚱蜢多得像草葉,到處發(fā)出幽微而嘈雜的鳴聲,他想找個涼快一點的地方歇歇腳。不久,他便看見了一條小溪,這個小溪兩邊都有高大的樹木遮陽,想必也是非常涼爽。于是,補鞋匠朝著小溪走去。走著走著,突然補鞋匠被一個東西絆倒了,自己補鞋用的東西掉了一地,他一邊破口大罵,一邊撿拾著自己的東西。突然,這個補鞋匠眼前一亮,直愣愣的站在那里,原來他看見摔倒他的是一把銀錘,錘子兩邊是正六邊形模樣,補鞋匠心想著,我真是太幸運了,撿到了一把銀錘,有了這樣一把銀錘,看誰還會看不起我們,或者我們把它賣掉,也能賣不少錢。于是他把銀錘撿了起來,這個銀錘不輕不重,拿著錘把,敲擊著空氣試探了一下,很好用,補鞋匠的臉上一直露著得意洋洋的笑容。他繼續(xù)向小溪邊走,想去洗洗臉,涼快涼快,再找個陰涼的地方休息片刻,就可以回家了。溪水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谷流下來,時而急,時而緩,當(dāng)溪水從高坡上流下來時,飛濺起團團水霧,溪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見小溪底的沙石,水也不是很深。補鞋匠來到了小溪邊,放下身上所有的東西,捧起一捧水就往自己的臉上澆,真是太舒服了。洗完臉后這個補鞋匠抬起了頭,小溪對面一面石墻映入了眼簾,這面石墻兩邊長滿了藤曼,石墻中間有一個凹槽,凹槽呈正六邊形。補鞋匠有點好奇,想過去瞧瞧,他脫掉了鞋,挽起褲腳,拿著自己的東西蹚了過去。他看著這面墻,比較疑惑,努力的回憶著,確實不知道什么時候這里有這么一面石墻,還這么平整。他用手敲了敲,里面還傳來了回聲,看來這應(yīng)該是一個石洞,里面肯定更涼爽。他四處看了下,想找到進去的機關(guān),可是卻什么也沒找到。終于,他看見了石墻中央有一個正六邊形的凹槽,這不跟剛剛撿到的銀錘形狀一樣嘛,于是他趕緊把銀錘拿了出來,對比了一下這個凹槽,還真是剛好能把錘子放進去。他對準(zhǔn)石壁上面的凹槽敲了一下,石壁沒有開,只是回聲更大,他又敲了一下,還是一樣的結(jié)果。他有點失落,看來這把銀錘不是打開這個石洞的鑰匙,他有點不甘心,對準(zhǔn)凹槽用銀錘猛地連續(xù)敲了石門三下,這時,只聽見隆隆聲,石門升了起來,里面的空氣流了出來,確實非常涼快,沒有猶豫,補鞋匠直接走了進去。
進入石洞,補鞋匠被里面的景象嚇呆了,這里面好多金子,銀子都在閃閃發(fā)光,各種名貴的珠寶玉器應(yīng)有盡有,晶瑩剔透的寶珠,就像黑夜里的星星,散發(fā)出瑩瑩的光。而且財物數(shù)量之大是他們這一輩子都沒有見到過的,“這下發(fā)財了,這下發(fā)財了,我再也不用頂著大太陽出去補鞋了,我要蓋一幢漂亮的新房子,所有的一切我都要換成最好最新的,我和妻子終于也可以過上幸??鞓返纳盍恕毖a鞋匠想的入了神,緩過神來后太陽都快下山了,“可是這么多的財寶,我一個人可搬不了,回去告訴妻子一同前來搬?!毖a鞋匠把手中的東西都扔在了石洞的一旁,急匆匆地跑了出去,想趕在天黑前和妻子一起把財寶搬到自己的家??上В捎谒^于激動,把開啟這道門的鑰匙——銀錘也扔在了石洞里,他剛跑出洞,就聽見隆隆的聲音,石門掉了下來封閉了石洞。這時,補鞋匠才緩過來,自己的補鞋工具和撿到的銀錘都被自己扔在了石洞里面。他使勁的捶著門,用河邊的石頭,樹棍,手??墒菦]有了鑰匙,石門哪里會開呢,不管他怎么錘,用什么工具錘,都無濟于事,石門一動不動?,F(xiàn)在補鞋匠懊悔不已,這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丟掉了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夢破滅了,補鞋匠大哭了起來,不一會兒,太陽就下了山,補鞋匠狼狽不堪的回到了家中,妻子詢問他今天的收入,問他的補鞋工具哪里去了,他只能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經(jīng)歷都交代了出來。妻子和他都痛哭著,明白了這是他們貪圖小便宜的后果。從此之后,他們改過自新,老老實實的補鞋,并且對顧客,鄰居都以誠相待,慢慢的鄰居們都對他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了過來,靠自己勤奮的勞動,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從那之后,石洞永永遠遠地被關(guān)上了門,再也沒有打開過,所以這片地區(qū)被大家叫做“關(guān)門”。
作者簡介
廖虎明(1999年2月——)男,漢,四川巴中,學(xué)生,本科,單位:成都理工大學(xué)。